山西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这里是山区和平原交替分布、四周又被山脉和大河屏障包围的“天然堡垒”。即便是在抗战时期,日军使用装甲部队和空军力量奋战8年,也未能占领山西全境,这里一直是作战最频繁的战区之一,尤其是我军的敌后战场让日军吃尽苦头,山西的坚持抗战功不可没。
而在古代王朝时期,战争是比拼人力物力的冷兵器作战,山西堡垒优势就能更充分的发挥出来,因为没有现代化武器,这里就会更利于防守,让进攻方吃尽苦头。
当然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并不都是那么完美,山西的优势地形也存在不足。它的地形以南北走向为主,对于东西对峙的王朝来说这里确实是天然长城,但对于有南北防御需求的王朝来讲就不是那么好了。
山西甚至曾是南北兼并战争的快速通道,比如1644年李自成灭明朝的战争,闯王从西安出发沿着汾河谷地一路北上,仅在太原和大同遭遇轻微抵抗就兵临北京城下了!
这汾河谷地的天然山脉,确实有利于明军的防御作战,但山脉之间支离破碎、富饶人稠的平原,也为李自成大军提供了丰富的粮草兵员,而且有大山的阻挡,李自成也不必担心侧翼受到威胁,只要一万人的部队守好井陉关,他的后侧方就都是安全的,这也是李自成不走河南、河北路线进攻北京的原因。
因此,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山西重要与否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比如在北宋时期的山西就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北宋的威胁来自北方,无论是女真族还是契丹族,南下作战都是走一马平川、沿途富饶的河北平原,山西的复杂地形让北方的骑兵也望而却步,经平原南下的少数民族骑兵,几天就可以跨过黄河进入河南腹地。
在自身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就算是在山西部署重兵,也无法突袭北方骑兵部队的后方或者侧翼,因此北宋一般不会在山西浪费兵力,这里的重要性并不高!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宋军足够强大,在河北血战的同时,还能集中优势兵力虎踞山西,随时突袭敌军侧翼,甚至直接攻占幽云十六州,山西的战略价值也不可小觑。
而对于大唐这样的中原王朝,山西一直都是重要的战略重镇,因为大唐王朝的核心区在关中盆地,而山西堡垒正好可以掩护关中地区的安全。当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大军约10万席卷河北、河南,安禄山建立的大燕国甚至将首度定在洛阳(一般认为北京最合适),但叛军始终无法集中全力进攻潼关,就算是侥幸的攻破潼关、占据了长安,也无法彻底击垮唐朝,就是因为山西一直未能被攻陷。
著名的唐朝大将李光弼,首先就在山西北部的云中郡(大同)与叛军周旋。之后李光弼和郭子仪大军又经过山西中部的井陉,进入河北开辟战场牵制叛军主力。再加上北都太原的顽强抵抗,即便是安禄山拿下长安也不能很好的控制黄河以北地区,背靠塞北、坐镇灵武的唐肃宗仍然有实力坚持作战!
(叛军控制最大区域)
最后,大燕与大唐的命运之战发生在太原,当安禄山拿下关中、河南、河北之后,只要攻下太原一隅之地就能一统北方、改朝换代,此时的山西南北均被叛军占据,只有一座坚固的太原还在李光弼手里,他也在这里一战成名,不仅挡住了史思明10万大军的三路围攻,还吃掉对手7万余人,大唐的复活也由此开始,谁敢说山西对大唐不重要呢?
其实,对于抗日战争来说也是如此,从东面杀来的日军一路势如破竹,我国集中了全国80%的兵力都没能挡住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但是山西这座堡垒,让日本华北方面军始终没有机会继续向西,大西北、关中和塞北等广大地区都得以保存,为最终击败日本军国主义争取了宝贵的空间,所以说:山西对我们中原王朝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