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坚信夏的存在。难不成尧.舜.禹的故事都成了神话传说。国内外一些学者不承认夏,理由之一就是没有文字记载。是啊,我也想出土一块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这多省事,一目了然。问题是建国以来考古界很少主动发掘古墓,没有出土考古资料齐全,得到公认的夏墓出土。但这些不是否定夏之存在的理由。
在有关夏之存在的主证据缺失的情况下,我们多找辅证.旁证,依然可以说明问题。熟悉古玉的人都知道,中国的玉文化渊远流长,始终不曾中断。一般说起老三代即夏.商.周总是忽略夏。但我们又知道从红山晚到商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大批古玉。红山文化玉器与商玉差别巨大,虽然商玉中存在着红山玉的特征,但红山元素已经很少了。这一时期的玉器行内多称之为红山晚或泛红山。其特点是即有红山文化的磨工又有金属工具的铊痕。器型更是以红山文化为基础,个人认为这就是夏代玉器。如果省略掉这部分玉器给人的感觉,史前的红山文化被灭族了,商玉更象是重打鼓另开张一个全新的玉文化时代,中间缺少了过渡和传承。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是承前启后,循序渐进的。所以泛红山玉器就成为红山与商代的过渡。
古人有在玉上刻字的习惯,(如图八.九)我坚信这就是上古文字,是比甲骨文还早的存在。象形文字和会意文字是构成汉字最主要的方式,在今天如日.月.水.火.土依然保持着象形原意。最早诞生的汉字非常有可能就是一幅图画,从图画一步步简化而来。我们的专家.学者别干坐在会议室里讨论夏的存在与否,既然没有一蹴而就方法,还不如走出去,到民间整理搜集泛红山玉器,很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当然要把仿品排除在外,在真行家面前识别仿品不是多难的事)。习近平主席非常重视良渚文化,多次作出批示并多场合表示宏扬传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理解习主席指示的深刻含义,把良渚文化这篇大文章做好,那么夏的问题,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问题不就全部迎刃而解了吗。
图一.二这是一件镂空雕双龙的形象。从龙头看依稀可见红山C型龙的影子,但在龙身上又多了一些装饰。大瓦沟纹(又称弦纹)是红山文化典型纹饰,非常流畅写意。这件玉器表现的龙已经有了几分战汉龙的意味,但与商代的龙又有很大区别(商龙是以虎的形象出现的)。由于这件玉器缺失各种原始信息,我也不能一口断定这一定是夏代的产物,但作为研究古玉这是件不可多得珍品,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图三.四这是一枚古印,印钮与红山太阳神形象类似,个人认为是夏代王权诞生后的产物。
图五这是件玉璇玑,主要以石铊磨制而成,但上面刻画的古文字却是金属铊具完成,异常的精致准确。懂得雕刻的明友明白,单阴线是最体现功底的,需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顿不能重复,否则粗细不一,接刀断刀混乱就不会有任何美感了。
图六.七这是件很象传统意义上玉琮的玉器。有意思的是它的正反都有铭文,个人认为中国古文字远比商代甲骨文要早很多,这可能就是比甲骨文还要早的象型文字。
夏代是一个谜,让我们每个人都为这个谜作注解,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开篇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