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特点

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特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819 更新时间:2023/12/27 13:00:37

夏的奴隶制政权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已有奴隶制国家的基本结构(初步的官僚体系、法律、历法),但院士部落联盟的残余还很明显。商代的奴隶制较之夏已有了明显进步。确立了基本的行政原则和行政程序,告别了军事部落联盟的组织原则。从官僚系统的完整程度和严密程度而言,已经达到完备的奴隶制国家阶段。周代的奴隶制以商为基础,增加了一项重要内容,即分封制。分封制的初衷是巩固边疆和明确国家等级结构,却造成了新的分裂因素。夏商周三代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说处于奴隶社会的奠基和转型期。其间,由商代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奴隶社会达到鼎盛时期。农业是三代主要的经济基础和生产部门,围绕农业生产的需要,历法、社会组织等方面,均体现出了一定的农业社会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交换和商品经济,但不普遍。

奴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①生产力的变化。夏、商、西周的生产力有了进步,处于金石并用时代,除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青铜工具,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时,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铁器和牛耕,以奴隶集体劳动为主。②经济活动状况。夏、商、西周的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了较大发展。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武器,但后来也开始向生活化、工具化发展。纺织业、玉器加工业、陶瓷业、漆器业有了发展,后期煮盐业、酿酒业等有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商业、交通和城市也有了一定发展。一、商、周的青铜制造业从使用石器、木器到制造青铜器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史上的飞跃。夏朝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数量大,品种多,到西周时期,产品向生活化发展。这些青铜器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青铜器成为上古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二、夏、商、西周的交通夏朝的交通工具有很大的发展,已有专司车辆制造的“车正”。《左传》记载大禹曾开九道。到了商朝,开始形成辐射整个统治区域的交通网络。西周的交通在商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周王朝对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已经有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措施,设有不少与交通道路有关的官员。交通的发展促进和反映了三代的商业发展,增进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三、夏、商、西周的农业发展夏、商、西周的农业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有了巨大的进步。在夏、商、西周时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这一时期的作物品种增多,到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大都出现。耕作技术也有所提高。人们已经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而且,有了较发达的历法指导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扩展资料商朝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代使用的农具,目前考古学界一般认为仍以石、骨及蚌制铲、斧、镰、刀等为主,偶尔也发现有一些铜锸、铜铲等青铜工具,但不一定用于农业生产。甲骨文的田字,表明在广平的原野有整治得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熟田。甲骨文“疆理”的“疆”字,象征丈量和划出疆界的田地,“田畴”的“畴”字,像田间按行垄犁耕往返转折,这样的田畴当然不会耕作得很粗放。这些经过疆理整治规则耕作较好并配合有灌溉沟渠的方块田,就是后来的井田。这些田地主要分布在都邑附近,由商王和诸侯国君直接占有,也有分配给近亲贵族。其他贵族在封邑内也同样经营这样的田地,不过规模要小一些。在国都以外,商王经常派臣民到比较边远的地方去开垦土地。手工业的发展铸造作坊商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比农业更为突出。其中,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器制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更集中反映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和时代的特点。在殷墟和郑州商城遗址,都发现有为王室所专用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当时,在这些作坊中都有比较细致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生产规模之大和技艺水平之高,是当时世界所罕见的。商业的发展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分工日趋巩固和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商代的商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周灭商后,据周公说在殷民中有一部分人是“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些人就是从事长途贩运贸易活动的商贾。在殷都和其他重要城邑的贵族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用的一些比较珍贵的物品,如龟、贝、玉、珠宝、青铜、皮毛、齿革、丝帛等等,除在专有作坊役使奴隶自行生产之外,还有许多必须来自外地。其中有一部分由各地贡献,也有不少是通过交换的商品。这些商品,主要由一些专业的商贾从事贩运,这样就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夏朝农业生产夏代的中心地区位于黄河中游,气候适宜。谷也叫粟,是当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主要的收割工具有石刀,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石刀正面呈梯形,上有两面对穿的圆孔,一面刃,样式很象后世北方掐谷穗用的“铁爪镰”。二里头遗址还出土了一些弯月形的石镰和蚌镰,这也是那个时候的主要收割工具,石镰和蚌镰不仅能收割谷穗,而且连谷物的杆也可以收回来,可见那时的农业已脱离了原始状态。当时翻地的工具主要是木耒和石铲。在二里头遗址的房基、灰坑和墓葬的壁土上能看出木耒留下的痕迹。古书上说,大禹“身执耒亩以为民光”。耒是木质的,从壁土上遗留的痕迹来看,它的形状大体是在木柄的一端分成双叉,主要用来掘土。石铲在二里头和洛阳锤李遗址的四期文化层中(相当于二里头早期)都有发现。锤李的石铲是磨制的,呈扁平状,上窄刃宽,两面刃,为了安装木把,在铲的中间还钻上孔。在黄土平原比较松疏的土地上,这种木耒和石铲就担负起翻地掘土的主要任务。农业生产的发展的表现:水井的使用。水力的出现可能在夏代以前。在河北邯郸涧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发现过水井。到了夏代,水井的使用肯定比以前有所增多。在洛阳锤李、偃师二里头都发现了水井,锤李的水井是圆形的,口径1.6米,深6米多,在这口古井中发现有高领罐、直领罐等遗物,可能是当时汲水落井遗留的器物。二里头的一口井是长方形的,长1.95米,宽1.5米,井深4米以上,井筒是光滑的直壁,证明它不是窑穴。壁上有对称的脚窝,那是为了掏井和捞拾落井器具而挖的。水井的使用可以改变那种追逐水源、迁徒不定的生活,使人们有可能长期定居在一个地方,而定居生活又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水井还可以浇地,不过,当时的条件不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水浇地。这个时期出现了大型的陶制容器。例如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口尊、瓮以及大陶罐等,与龙山文化早期、中期的器物相比,它们确实成了庞然大物。这些大型器物,有一些应是贮存食物的用具。只有农业的相当发展,制作大型容器才成为必要。在这个阶段上,专用酒器也出现了。在二里头遗址的一些墓葬中发现有细长的觚(gu)、有带管状流的[he],还有那种三个空足、有耳有流的[gui]等专用酒器,足见当时饮酒风气十分盛行。有的文献上记载说,古时候用黄米做“酒”是夏代第六个国王少康发明的。我们知道,酿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没有相当多的粮食收获,大量酿酒是不可能的。所以从专用酒器的普遍出现,就可以推测出农业生产发展的概况。以青铜铸造为主的手工业从夏铸九鼎的传说看,夏朝的铜器制造应当是很有发展的。《墨子耕柱》篇说夏后“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左传》宣公三年说“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虽然至今还没有发现夏代的铜鼎,但已经发现了不少其它种类的铜器,二里头遗址的铜爵就有相当高的铸造工艺水平。西周初年分封诸侯时曾经封赐给鲁公伯禽以“夏后氏之璜”。春秋时期宋国叛臣外逃路过卫地,遭到卫人围攻,让他留下“夏后氏之璜”才肯放行。这些都说明夏代的美玉很为后世所珍贵。二里头遗址出土有许多种类的玉器,其中的玉柄形器的末端浮雕成兽头形,分为六节的器身上雕琢有兽面纹、花瓣纹,雕工十分精细,代表了当时的制玉工艺水平。《韩非子十过》篇说禹所作的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这种祭器据说就是漆器。二里头遗址出土有平底漆盒、漆豆、漆觚等,可以看出当时的漆器制造工艺。商朝以光辉灿烂的青铜铸造业著称于世。历年出土的商朝青铜器有数千件之多,许多铜器造型古朴奇特,厚重雄浑,纹饰繁缛,足为商朝文明的象征。早商时代的郑州二里岗遗址曾经出土多种青铜器,还发现两处铸铜作坊。晚商时代的青铜铸造可分为两个阶段。康丁以前的阶段,铜器多方形,如方鼎、方彝、方尊等,其棱角和中线处常以扉棱为装饰来增强器物的庄严和雄伟。这个阶段的铜器多无铭文,或仅标明器主的族氏。武乙以后的阶段,器物形制发生不少变化,如鼎足由原先的圆柱形变为中间略细的蹄足形,爵由平底变为深腹圆底等。这个阶段出现了字数较多的铭文,有多达40余字者。殷墟所发现的铜矿石是孔雀石,其中最大的一块重18.8公斤。商都所需的铜和铅可能产于今豫西、晋南一带,锡则来自南方。开采好了的矿石要先炼成铜料备用,这在卜辞中称为“铸黄吕”。殷墟有大规模的铸铜遗址,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当时铸造青铜器要经过制模、翻范、浇铸、修整等工序。铸造大型铜器常常要上百人乃至几百人的协同工作。司母戊大方鼎的鼎身和鼎足采取整体铸造的方法,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浇铸而成的。它的鼎身由4块腹范、1块底范、1块芯座,另加4块浇口范合在一起铸成,所需金属料在1000公斤以上。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夏商西周的经济发展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1)农业是夏、商、周的主要经济部门,农作物的品种较丰富,农具以石器为主,农业水平和耕作技术有较大发展(2)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这一时代被成为“青铜时代”。玉器加工和纺织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原始的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 归纳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夏的奴隶制政权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已有奴隶制国家的基本结构(初步的官僚体系、法律、历法),但院士部落联盟的残余还很明显。商代的奴隶制较之夏已有了明显进步。确立了基本的行政原则和行政程序,告别了军事部落联盟的组织原则。从官僚系统的完整程度和严密程度而言,已经达到完备的奴隶制国家阶段。周代的奴隶制以商为

  • 夏朝饮食文化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在夏朝那个悠远的古老时代,饮食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夏朝就有谷,稻,麦,瓜等多种农产品出,如今我们的一日三餐也是从夏朝流传而来,当时人们主要以稻米小麦为主,休息时人们会以当下的瓜果作为食物,夏朝也出现了酿酒技术,夏朝以井田制为主,总之,夏朝有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要从两种情况两个阶层来分析两种情况是

  • 夏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政治制度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同一姓试中世袭,宗族关系成为主要的政治关系。尼玛~~08年的问,算加经验好了!!建立了监狱、官职、刑罚,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 夏朝制度的表现及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他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是“家天下”的开端。夏朝: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夏朝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专政,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实行宗

  • 夏商周时代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一、农业介绍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及生产工具的水平。①农作物品种:“五谷”的种植,解释“五谷”及“五谷”的几种说法,表明我们日常常见的几种粮食作物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甲骨文和《诗经》也有记载,举例。②耕作技术:使用的大部分是木石工具,少量青铜工具;用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展示

  • 夏朝为什么不是信史?二里头不是文物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当中记录了商代的祭祀,征伐等多种活动,但是还不是连续的,所以中国历史从商代开始由传说时代进入半信史时代。直到西周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纪年,中国才进入真正的连续记载的信史时代。本着严谨的角度来看,夏朝确实还未发现能证明自身的系统文字,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之

  • 在二里头遗址中的刻符,和夏朝有什么样的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作为中国历史叙事中的第一王朝,夏朝一直是国人魂牵梦绕的朝代,但夏朝又如梦如幻,神秘莫测,至今未能被人揭开面纱,只能透过一些疑似遗址勉强一窥芳容。考古推测:甲骨文之前还有更古老的文字一直以来,西方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在甲骨文之前无文字,只有一些“没有意义”的刻符。然而,按照一般文字演化规律,作为成熟文字

  • 夏朝有没有文字?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了什么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导读:商朝人虽然有成熟的文字,却不习惯于刻在更易保存的青铜器上,若不是有喜欢祭祀、占卜的好习惯,我们也不可能看到今天的甲骨文。夏朝文字至今仍未被发现,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一件文物暗示,或许是我们至今没有弄清楚夏朝文字的载体是什么。中国传世的史书中,一般以三皇五帝做为上古历史的起点,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

  • 大汶口遗址的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大汶口遗址地理位置:新石器时代氏族公共墓地,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泰安市大汶口镇的汶河边上。大汶口遗址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著名遗址。年代: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发掘年代:1959年。简介:大汶口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遗存,遗址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