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夏朝的都城在哪里?有什么依据吗?

古代夏朝的都城在哪里?有什么依据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748 更新时间:2023/12/9 13:40:38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

经史学家考证,夏朝都城经历过多次地址的变迁,以下列出其都城所在,根据迁移路径,可以一窥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轨迹。

1.禹都阳城

大禹因治水有功接替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即位后建立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告成镇),这里后来发掘出王城岗考古遗址。

2.启都阳翟

启是大禹之子,即位后以阳翟为都城,并在南面的钧台大会诸侯。阳翟即今许昌禹州。也有人推测临近禹州的郑州新密新砦考古遗址是夏启之都。

3.太康迁斟

斟(zhēnxún),是夏朝古都。夏禹始建都于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都斟(太康是启之子)。根据众多史料记载,夏都斟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区。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羿又居之,亦居之。”另一说法即大名鼎鼎的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

4.太康流亡地:阳夏

太康外出打猎,都城被有穹氏首领后羿所占领,太康逃至阳夏并死在那里,阳夏即今周口太康县。

5.仲康小朝廷:斟

后羿夺取政权后从(安阳滑县)迁于穷石(焦作孟州),太康之弟仲康在斟建立了一个小政权称夏王,得到部分诸侯和方伯的暗中支持。

6.相迁于帝丘

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势力有所发展,引起后羿和其属下寒浞的警觉,在后羿武力逼迫下相被迫迁往帝丘,并在那里得到斟氏、斟灌氏部落的支持协助,力量进一步发展。

帝丘在今濮阳市濮阳县五星乡,这里传说是上古颛顼帝所居,后来成为春秋时期卫国的都城。

7.少康逃难与复国之路:有仍、有虞、纶、斟

后羿被下属寒浞杀害篡权,寒浞派其子浇灭斟氏、斟灌氏,攻打帝丘杀死相。相之妻后缗逃至娘家有仍氏(山东济宁)并在那里生下遗腹子少康。

少康长大后为躲避浇的追杀又逃至有虞氏部(今河南商丘虞城),在那里任疱正主管膳食供应,并且娶部落首领二女为妻,得封地纶(虞城东)。

少康以此为根据地建立武装,发展壮大并最终杀回有穹国,杀寒浞及其子,返都斟复国中兴。

8.杼迁原、老丘

少康之子杼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夏王。王朝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杼将都城迁往黄河以北的原(济源),之后为了征伐东夷部落,又从原迁往老丘(开封祥符区陈留镇)。

9.胤甲迁西河

杼之后的芬、芒、泄、不降、扃国都一直未变。扃之子胤甲即位后,将王都迁往西河。西河具体位置不可考,大约在山西西南部。胤甲死后,其子孔甲继位,是败国之君,其间夏朝政事荒芜,逐渐失去人心。接下来的皋和发在位时间都不长。

10.夏桀迁回斟

发之子履癸继位,即夏桀。相传他有才有勇,但性情暴戾,酷好酒色。他迁回旧都斟,伐有施氏(山东枣庄滕州)得美女妹喜,伐有缗氏(山东济宁金乡)得美女琬、琰。在洛阳附近的黄河之南建倾宫瑶台,琼室玉门。后被商汤所灭。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哪个省份的历史最悠久?有什么依据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巍巍华夏,始于中原;煌煌文明,源于河南。中原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中华文明的摇篮!河南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省分。距今四五千年,炎帝和黄帝,是古老传说中黄河中下游著名的部落首领,后来结成联盟,长期繁衍,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既汉族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相传,黄帝既“轩辕”,生于农历三月初三曰,

  • 现在的石家庄市是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石家庄市是现在河北省的省会城市,是解放战争中第一个解放的省会城市,当然,被解放的时候,它的身份还不是河北省会,当时的省会定在了保定市。石家庄的城市形成的很晚,它的兴起得益于现代铁路的发展。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横跨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的河北省第一座铁路公路立交桥“大石桥”竣工,正太铁路起点由正

  • 夏朝都有哪些文物?可不可以发出来看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的文物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最具代表性、规格最高,尤其是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直接影响了商周时期青铜器,开创了铸铜之风,开启了夏商周三代青铜礼器的序幕。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首推这类镶嵌绿松石铜牌饰,这类铜牌首见于二里头遗址,目前所见有十几件,零散的收藏于国内外。1981年偃师二里头遗址

  • 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前5000一7000年红山文化族群去哪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红山文化的可能与后来的先商文化有关。《诗经》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其玄机就在一个“玄”字,玄为北方。也就是说商人的祖先来自北方。还有“【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史记》中记录的商代的第一个王就是【契】,而契也被称呼为契玄王,也就是北王。并且契从北方迁徙

  • 有能证明夏朝存在的文物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说说证明一段历史存在的规则。根据国际考古惯例,证明一个文明或一段历史存在,最有力的证据是”遗物“,也就是考古发现,比如墓葬、城市遗址、陶器等遗物,等等。因为人类文明到现在不过几千年,连原始人的遗物考古都能发现,5000年的文明真的存在应该会留下考古遗物。这是国际公认的,中国也得遵守吧。第二,关

  • 夏朝的文化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文字夏朝的文字只是在部分陶器或陶片上发现有刻画的陶文记号。迄今没有发现夏朝有甲骨文,但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和诸城市前寨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在器物上的图形文字。夏历夏代历法。以农立国的夏朝重视观察物候和天象的变化,夏历就是观察天象成果的积累。它根据北斗星斗柄的旋转,来确定1年12个月份(闰年13个

  • 夏朝真的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以及历史爱好者不承认夏朝,因为国际学术界认为的文明要有三大标志:文字,城市,以及礼仪性建筑。文字和城市都好理解,这个礼仪性建筑,指的就是祭天、祭神这类活动的建筑,比如说北京的天坛,就是礼仪性建筑,祭天用的。夏朝由于至今没发现文字出土,所以国际上始终不承认,商朝有殷墟还有甲骨文,所

  • 什么是红山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的陶器种类不多,但很有特色。器物外壁的一些“之”字形纹和直线纹,是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所没有的。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庙址由南、北两组

  •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夏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对于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有!至于西方责疑,不承认中国历史上有夏朝,唏!要他承认干嘛,再说了,他有什么资格承不承认?他又能拿出没有夏朝的证椐?国内有些崇洋的所谓专家,己经迷信到连自己的老祖宗都靠外国人承认了。众所周知,外国的一些史学家之所以不承认中国有夏朝存在,唯一的理由就是没有发现

  • 中国的夏朝是神话,还是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根据考古和相关的史料证明,夏朝应该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而不是神话。第一,考古印证。据范文澜老先生《中国通史简编》的记载,山东济南附近龙山镇的城子崖,曾发现大量古文化遗物,被称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层在仰韶文化之上,殷商文化之下,据推测应该属于夏朝遗迹。从龙山文化遗物中可以推测出当时社会情况:一是尤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