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话题用词要严谨一些:
1、遗址,是指大型遗址?还是文化遗址?
如果是文化遗址,那就多了去了,只要3600年前的就可以断定为夏文化遗址。以出土的文化特征为例:
《礼记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鸡夷,殷以,周以黄目。”
这个就是“鸡夷”说白了就是长得像鸡。而殷商人的器皿没有长得像鸡的,也没有“鸡腿”状的。那么:它就不是殷商的对不?明堂:实际就是庙宇,是祭祀、供奉的地方。
因此通过《礼记》的这段记载,可以得知“鸡夷”是祭祀礼器祭祀这么庄严的东西,断不会乱来。
故:完全可以断定“鸡夷”就不是殷商统治者用的东西。
即使你不相信夏朝存在,那么你也否认不了“鸡夷”是另一个可能拥有君王或诸侯级别的国体、族群用的礼器。
逻辑没问题了吧?
这个鸡夷刚好就是来自河南二里头的早期地层。所以,二里头遗址早期=夏文化遗址至少是“夏代”(不敢断定是夏朝)。
这是第一个,也是目前最出名的“夏代”遗址。二、被忽略的带文字的夏代大邑遗址东赵遗址
河南东赵,位于史书中记载的夏王朝的地理中心地带(伊水、洛水流域)东西500米,南北约35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
地质测年距今4000年左右。
更让人震惊的是,它发现了甲骨卜辞!
里面很可能就隐藏着夏朝的信息!!!
可惜。。。。目前就是一丁点儿相关信息(破译与否?上面到底有几个文字?长成什么样?是和殷墟甲骨文一样的字体吗?)
木有~就是木有,真的很奇怪,哎
新砦遗址与二里头早期联系紧密的遗址
距今3800多年前,位于新密市东23公里刘寨镇新砦村西部,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同样位于史书中记载的夏王朝核心地带。
左图为新砦遗址发现的陶簋上的龙形拓片;
右图为著名的二里头早期玉松石龙。
两者几乎一模一样绝非巧合。
新砦遗址还发现彩绘陶鸟一般认为夏朝是龙图腾。
因此,这个陶鸟和史书中记载夏朝的“太康失国”被东夷的“后羿”篡夏之“文献历史”发生了证据链上的联系。
洛阳龙门镇夏朝遗址!无图真的找不到!!!
但是,下面这篇报道叫人看得心急如焚!
2009年春华北大旱,千年一遇的伊、洛断流再次出现,洛阳市郊区龙门镇农民在干涸的河床挖沙时,意外发现一件大型青铜方鼎,迅即报告给了当地文物考古部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社科院立刻组织人力进行实地勘察和抢救性发掘,结果在伊洛河河底发现了一座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遗址中首次发现了夏代的文字“诅商文”,诅商文镌刻在一块长1.2米,宽0.6米,厚0.3米的青玉上,发现时已残破。玉刻的一面刻有商代早期文字,基本已经被辨识,背面是另外一种象形文字,现在仍然在破译中,据安普福教授介绍,这种未知的文字很可能是夏人使用的文字,一些笔画特征与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相似。根据已释读的玉刻一面的殷商文字,玉刻记载的是夏代末年国王祈求上天诅咒商人的事情。文中首先提到了夏人的祖先:“显丕哉,帝禹谟;显承哉,惟后启尚克修和我有夏。”意思是说大禹赫赫的谋略以及夏启高尚的道德,使得我们大夏昌盛。这是田野考古第一次发现明确有夏人自称的铭文!另外刻文中还提到:“天大旱,河水少,伊洛竭,五谷不收,商侵我东鄙田”,说明夏之亡并非是因夏王无道,而是商人乘夏朝遭遇大旱国力衰弱而发动侵略战争。
“显丕哉,帝禹谟;显承哉,惟后启尚克修和我有夏。”
“天大旱,河水少,伊洛竭,五谷不收,商侵我东鄙田”
谁能找到这个遗址与这段《诅商文》的出处的,我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