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史书记载和一些遗迹,因为不向商朝有甲骨文一样,没有明确的成体系的文字记载。当然只是不被国外考古学术界承认,国内的都承认的。
考古学讲的是实物证据,所谓实物就是相对于书本上的文字而言的。夏的概念来源于文献,它和周口店、半坡、二里头这样的概念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不存在考古承认不承认的问题,只存在历史学家是否承认的问题,还有考古证据和文献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耦合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国内学者认为二里头(考古证据)可以和夏(文献记载)相匹配,而相当部分国外学者(不一定是考古学者)对此持怀疑或否定态度。但是,这是否真的可以概括为国内外差别是存疑的,而且国外并不否认二里头及其所代表的文明发展水平。西方学者是否真的对中国更苛刻?不好说。的确,印加帝国没有文字,研究印加帝国的西方学者们也乐于承认他们是文明,是帝国。研究中国的西方学者好像许多都没那么客气。研究其他地区的西方学者对中国往往更不客气了。对于某些从发现仰韶文化开始就尽力证明中华早期文明全方位来自于西方的学者来说,你说他们有什么动力承认夏朝存在?甲骨文出现之前,他们商朝都不承认;甲骨文发现之后,人家想的是什么?“甲骨文不属于你们中国人的祖先,外来的,是外来统治者强加于底层的。”阴谋论一下:西方某些学者眼里,古代近东是他的祖先,这样一来,不就变成了:“我们西方比你中国强不是一两百年,而是五千年了么”?夏朝是否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不要迷信西方话语体系,自己去寻找和重构中国文明的早期发展脉络。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地的信息都值得拿来类比、对比,但不应该觉得别人依据其他资料给出的定义是神圣的法律。再说,法律还有国界呢,何况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