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有些年纪大的人思想和三观不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些年纪大的人思想和三观不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31 更新时间:2024/1/24 11:57:51

提问的命题恰恰说反了,应该是问:为什么年纪大的人往往思想和三观比一般人还来得正。回答是:

因为这些年纪大的人大都同新中国同年,或要大几岁。他们最清楚旧社会新社会冰火两重天,两种社会制度天壤之别。旧社会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只有新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过上了幸福生活,“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他们热爱党,拥护党,坚定跟党走,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最听党的话。

到了新时期,他们以过来人的经历,继承光荣传统发扬革命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身作则,身先垂范,始终保持革命初心不变色,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相反倒是,他们的后生,大都同步改革开放。西方的思想文化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人政治少学习,意志不坚定,信仰不执着,常常言行跑偏主旋律,正三观,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负面影响,给我们优良文化传统抹黑,,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对不起今天的和谐社会。

中国文化里的“夷夏之辨”是种什么样的观念?

徐达斯所著《世界文明孤独史》中有如下描写:

中国最早的“诸夏”是指周所建立的诸封国,其地在黄河下游东部和黄河中游南岸,即所谓中原,包括齐、鲁、卫、曹、郑、宋等,后来又有黄河中游北岸之国家也就是晋的加入,此时南方的楚、吴、越,西方的秦都不是诸夏的成员,而楚更自称“蛮夷”,雄心勃勃地要统一中国。后来楚加入诸夏,再后来,吴、越等南方国家也加入。战国秦孝公后,秦人加入诸夏团体,自此,中国大一统天下的雏形确立了。

夷夏之辨源于春秋公羊学。

在公羊家看来,区分“夷狄”与“诸夏”的标准在于是否接受先王礼义文教的教化。不接受先王礼义文教教化的群落是“夷狄”,接受先王礼义文教教化的群落谓之“诸夏”。孔子作《春秋》,进一步将仁义道德作为夷夏之辨的最根本标准,“夷狄”有德可进而为“诸夏”,“诸夏”失德则退而为“夷狄”,完全超越了种族的局限。这种文明价值观造就了华夏文化的扩张和统一,如钱穆先生评论:“其大势为文化先进诸国家逐次结合,而为文化后进国家逐次征服……同时文化后进国家而亦逐次为先进诸国所同化……在此进展中,诸夏结合之团体亦逐次扩大。”中国从来不是民族国家,而是不断生长的弹性存在。黄帝炎帝是西戎或东夷,商源于东夷,周源于西戎与夏之结合,隋唐皇家血统以鲜卑为主。大抵是先占据中原的族群与后继不断进入中原的周边族群(匈奴、突厥、鲜卑、羌、藏、契丹、女真、蒙古、苗,等等)一直在融合中形成新中国人,其多族混合的结果就是现代所命名的汉族。总之,古代中国或有生活方式与礼教之分,却无种族与民族之分。

与中国文化里“夷夏之辨”的观念非常接近还有韦陀诸经中“雅利安”这个概念。

雅利安(Aryan)本身就是一个梵文词,源自于《韦陀经》。在《韦陀经》任何一处,这个词都不是用来指称某个特定的种族、民族或族群。Aryan的梵文原意,作为形容词的arya有“高贵、正义、优秀、令人尊敬”的意思;相应的,作为名词的aryan就有“主人、贵人、导师、朋友、维系者”的意思。因此,从这个词的语源的角度来分析,它指向一种生活、为人的标准,或理想范式;它与文化价值观相联系,意指在这种文化价值观指引下生活,或能保持这种文化价值观的人,就是理想的人,或文明人,从而能够有资格成为主人、导师、朋友,受到他人的尊敬。另一种解释是:ar有白色、洁净的意思,ya意指神,这样,Arya就指洁净身心以侍奉神明,名词Aryan就有事神者的意思。美国著名的韦陀学者戴维弗劳利认为:“Aryan是一个与梵文词Sri意思一样的尊称。我们可以将它与英文词Sir(先生、阁下)等同。”

如是,我们可以说,雅利安人与肤色以及地域没有丝毫关系。任何种族、族群,无论来自哪个地域,如果采取了雅利安式(Arya)的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念,更确切地说,接受了韦陀诸经所标举的文明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就可以称为是雅利安人(Aryan)。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夏朝的制度创新是什?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最大的制度创新,恐怕就是由政权首领的禅让制转变为直系血缘继承制。禅让制变成世袭制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

  • 中国象棋蕴藏着哪些思想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无论怎样夸耀什么博大精深,机关算尽,妙到毫巅,但实际上,中国象棋所蕴含的真义就是中国古代皇权社会的残酷和没落。咱们可以通过象棋规则的几个特点就能看出来这种社会现象。1.数量最多、最勇敢、付出最多,却地位最低的“卒”咱们来看看象棋的摆盘:在战阵中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小卒。他们出身低微,都是普通老百姓,朝廷

  •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对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儒家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儒家思想起源于尧舜及夏商周的历代人文历史,孔子把前人的思想文化汇集在一起,有批判性地,有创造性吸取精华,形成他的思想体系。后又经过两千五百年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完善,儒家思想日益成熟,成为三千多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其中的核心和精髓。儒

  • 描述三国时期经济的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时期]①魏蜀吴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②三国统治者为了扩大各自的势力都积极恢复发展经济.如:魏国,重视农业,兴修水利,推广马钧发明的翻车,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蜀国,减轻赋税,奖励农耕,都江堰设堰官,大力发展养蚕,西南得到开发.③北方农民大批迁居江南,吴国的山越族与汉族一起共同开发江南.

  •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文化特征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文化史的线索和发展阶段中国文化史是一幅包罗宏富的壮美景观,人们在描述这一景观的时候,由于对它的范围和线索把握不同,因而会有不同的分类法,本书参照已有文化史分类法,并考虑实际教学的方便,撷取社会物质文化,学术思想,科技、文艺和史学,制度,宗教,风俗等六条主要线索,构成这部《中国文化史》的逻辑框架。

  • 夏、商、西周的文化 简洁一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由禹建立,亡国之君是戾。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文字:甲骨文。由商汤建立,亡国之君是商纣王。周:分裂成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由周武王建立,亡国之君周幽王

  • 诲人不倦的孔子,究竟有怎样的人生?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诲人不倦的孔子,有着怎样的人生?面对这个提问,各有各的看法和评论,褒贬不一。纵观孔子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人生是苦难的一生,是坚守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一生。他的人生是传奇的一生,是历经艰险百折不挠的一生。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三岁丧父,因母亲是与父亲“野合”生他,又被孔家族人赶出家门。与母亲相依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面上的意思是自己都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既是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做人做事道理,更是对人性的全面体察。在做人做事方面,这句话强调换位思考的为人处世之道。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要先替对方想一想。在做人方面,这句话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而尊重的前提是自尊,一个

  • 中国历史上夏朝的政治制度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中国历史上夏朝的政治制度,依据已经掌握的已经知道的历史文献,确实很难还原它的真正的历史全貌。夏王是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正式的称谓是“后”。这可不是“皇后”。夏王启,就叫做夏后启。夏朝的王位继承实行的是“天下为家”的世袭制度。夏朝设有中央行政机构,主管行政、司法、军事和宗教管理。夏朝对地方除了直接统

  • 北宋政治经济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一、政治:1、中央制度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