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朝有哪些成语典故以及其分别对应的人物和事件?

夏朝有哪些成语典故以及其分别对应的人物和事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1264 更新时间:2023/12/9 4:55:46

1、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禹父子二人受命于、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2、禹铸九鼎

九鼎,是中国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左传》记载说:在鼎上刻画有九州图,其实就是象征天下九州都是夏朝的,如此雄心豪迈的气魄也成就了九鼎成为夏朝的镇国之宝。

《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3、司法鼻祖皋陶(gāoyáo)

皋陶(gāoyáo),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陶”、“皋繇”或“繇”,封地今安徽六安。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公认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传说他是中国上古“五帝”之首黄帝次子昌意的后裔,早期东夷部落的首领。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皋陶被聘任为掌握刑法的官后,又被禹选为继承人,并协助禹处理领导事务。皋陶在禹之先死了,而未能继位,而由皋陶子伯益继位。

陶的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皋陶法律思想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德法结合,即道德与法律结合、德治与法治结合,“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是民本思想,即强调重民、爱民、惠民,关注民生,听取民意,“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天聪明,自我民聪明”等即说明此理;

三是司法公正,公平公正是皋陶司法的终极目标,獬豸断狱的故事实质上是神化了皋陶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断案如神的司法活动;

四是天人合一,皋陶所言“天秩有礼”“天命有德”“天讨有罪”等是告诫人们要遵循天道,自然之理。

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其主体“法治”和“德治”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历史渊源关系。

4、骜不驯

这里的桀就是指夏朝最后一位国君夏桀,因为夏桀凶暴。骜则指的是野马,因为野马很难驯服。所以用夏桀的凶暴与野马的傲慢来形容那些自恃清高,凶狠残暴的人。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夏朝时期的社会,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时期的社会,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当时应该慢慢从原始社会转变为奴隶社会。夏朝距离现在已经有了40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时间久远,而当时的社会科技生产力低下,因为它那时的真正面貌,都有着诸多疑团。但可以肯定的是,夏朝相比原始社会是在慢慢进步和进化的。一、出现世袭制世袭制的出现意味着夏朝开始重视血缘

  • 夏朝的手工业发展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手工业随着社会的分工,烧制陶器,琢磨石器,制作骨器、蚌器,冶铸青铜器和制作木器等各种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在烧制陶器方面,广泛使用了快轮制造技术,石器制造方面,以钻孔石铲和石刀为主,各种石器磨制精致。文献中有夏代冶铸青铜器的记载,如“禹铸九鼎”和夏王启命人在昆吾铸鼎,有出土的铸造铜器遗存为证。可铸造各

  • 夏朝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夏朝(约为前205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

  • 夏朝的畜牧业发展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剩余,就为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在一些部落联盟内部,在各氏族部落之间,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显。夏代有成批奴隶从事畜牧业。在夏王朝和各诸侯国中,还设有职官专司畜牧业。少康就曾担任有仍氏牧正,专门管理畜牧。夏代的畜牧业很发达,除了食用的肉类外,还用大量的

  • 中华文明首推哪里?关中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还是江南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中原文化主要是关中文化,即以关中为龙首的中华文化。古之中原,刚开始就是指关中。中原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指漆水,也叫姬水,在今天的陕西武功县境内;沮指沮水,位于今天关中北部,即现在富平县的石川河。漆水和沮水一南一北,合起来泛指整个关中。前两句明确告

  • 中国人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那炎黄故里是哪个城市?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几千年的传说表明,炎帝与黄帝是兄弟两个人。所以他们的故里只能有一个,那么是哪里呢?《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的史料,清晰地记载了炎黄都源自于陕西渭

  • 为什么说真正的夏朝都城在西安?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我来说几句。夏朝、夏人至今争论很大,这是事实。我要说的是,陕西在先秦称为“夏”,这在学术界没有多少争议。什么是夏?西汉扬雄在《方言》中说:“夏,大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史记吴泰伯世家第一》:“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夏指秦地。战国《

  • 如何看待夏朝古都在洛阳偃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自古人类择水而居,只有水资源丰富了才能安居乐业,而偃师正处水资源丰富之地。偃师北有黄河,中间有洛河,伊河,这类两河流域,多河流域在世界上也多是文明的发源地。水系丰富虽然会带来洪水的灾害,但偃师北部的邙山能抵挡超大河流黄河的水患,而洛伊两河的洪水相对较小,河水会在两岸堆积出肥沃的土地,并且随着洛伊洪水

  • 秦朝和汉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虽然有"汉承秦制"之说,但两朝迥异,有诸多不同之处:1、秦朝以法家之学治天下,很大程度上是以暴制暴的方式。最后以暴政而亡,而汉统治者吸取了教训,起初是以道家治天下,再后来才奉行儒教。2、从政治角度上看,秦朝的地方官制为郡县制,而汉朝则是实行封建制和郡县制并行的地方政治体制,这是极不相同的地方。3、秦

  • 秦朝统一后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都带来了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法,这是一句相当精辟的总结。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郡县制,深刻影响了今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直到今日,中国的政治制度依然没有跳出秦始皇当年的设计,现代中国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时,仍与2000多年前的秦人如出一辙。在秦始皇之前,中国实行的一直是类似欧洲中世纪封建采邑制的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