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确切时间记录的历史应该是在西周末年周厉王开始(公元前841年),大量出土的甲骨文也大致能证明商朝的存在,但是公元前17世纪的夏朝由于找不到相对的文字记录,只在比较后期的书籍中有所记载。对于文明,国际公认的标志是:“国家、金属冶炼、文字”,由于没有文字记录和足够的考古证据而没有得到世界上极少数国家的认同。国际上一般认为中国第一个朝代是周朝,商朝是和周朝同时期的。中国历史上的确有夏朝这个朝代得存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开国君王是大禹得儿子启,启把原始社会氏族联盟得公天下变成一家得家天下私天下,推动了中国社会得转变和历史进程。文字记载得在商朝才有出现也就是甲骨文,夏朝时期还是以绳刻或原始图案来记载历史,河南省和山西省以及河北、山东一带有夏朝古代城墙遗址和文物。由于夏朝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文字为甲骨文,所以留给我们后人的记载就很少,但是根据历史考古和文物出土的情况来看,夏朝肯定是存在的!中国学者主张夏朝曾存在过,其根据是古人留下来的历史文献以及田野考古成果的辅助证明。有些人以为中国历史学家盲目迷信《史记》和司马迁。其实,在中国现存的更早的文献中绝大多数都提到了夏朝或大禹,一般都是夏商周三代并列的。司马迁只是综合已经存在文献而已。例如,《尚书》有不少篇说到夏朝和商朝,周朝人确认夏、商是“受天命”的正统朝代。其中《周书》产生的年代在西周初年,距夏朝不过数百年。稍晚一些的《春秋左传》中,夏商周三代是并列的,且提到夏朝及《夏书》的地方极多。也直接提到了夏朝君王(夏朝时称为“后”,商周称为王,以后称皇帝)的名字,如启、相、皋、孔甲、桀等。更重要的是田野考古的成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支持中国古文献的记载。按照记载,夏朝是商朝以前的王朝,其中心区在豫西、晋南等地,建立了国家,建有宫室,曾铸鼎为国家重器等。豫西二里头遗址,按14C测定为3900至3600年之前,其时代恰在商之前,确实开始建立了相当不小的宫室和宗庙,及道路及排水体系,其青铜铸造技术已经比再早一些年代的文化有了很大进展,开始铸造鼎、爵等礼器,这和夏朝铸鼎的历史记录是符合的。从这些考古可以相当肯定的说,那时确实到达青铜时代、进入了文明社会、出现了国家,和文献记载相当符合。虽然还没有田野考古证据直接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的都城,但是,从年代上看,它确实是夏朝时期的文明遗址,也就是说,它明确的证明了,在文献中记载的夏朝的年代,中原地区确实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有了国家的出现,即使二里头不是夏朝都城,夏朝都城文明也不应比它差,甚至有更高的发展。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即考古成果和文献并重。这在中国上古史学研究中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而欧美学者则只能有一重证据考古。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分封建藩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由于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的出现,历史学家考证认为,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都城遗存。对夏王朝记载比较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500余年,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殷本纪》中记载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二里头宫殿复原图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更多文章
中国文化的源头 急!急!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黄泥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水火不容;后羿射日,嫦娥飞升;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炎黄统中原,合力斩蚩尤;神农尝百草,伏羲创八卦,华夏民族自此生。大约从夏代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到了商代,青铜器的应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青铜工具的锐利远胜于石器,加以当时的铸造技
为什么说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武王克商以前的周文化称先周文化,那么在武王克商以后的周人,在继承先周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商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我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周文化,这种文化全面反映在西周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中,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周文化经
为什么国际上不承认中国的夏朝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和各种历史版本以及野史中通常这样记载着:夏朝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从此开始,他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据说,夏朝总共传了十四代,十七个王,延续近五百年(夏朝的世
夏朝是否真的存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上究竟是否存在过夏朝?由于有关夏朝的史实资料较少、及迄今未发现有说服力的考古文物,夏朝的存在与否,主要还是有《尚书》和《史记》等历史典籍详细的描述。目前世界上承认的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商文明,开始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距今3500年,地点在今河南安阳一带。考古依据:中国地区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华夏文明中起源地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说法【1】《说文》:“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华夏”原义为“光荣的夏人”,即“荣耀的中国人”,是族名。后来也兼指中国之人的居住地区。最后代指“中国”,成为古代中国的自称,成为国名。说法【2】古代西北有华山周围的“华部落”,是黄帝部落,和大夏河周围的“”夏部落,是炎帝部落,后来融合为华夏部落
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文化的源头是《易经》,而这本书是一部集体性著作,体例内容本身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易经》诞生于三千年前,从伏羲八卦算起,易学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易经》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易经》在春秋战国
我国古代文学的源头是什么谁能告诉我古代文学的源头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需要用比较长的篇幅才能够做稍稍的说明,在此却感到不便。我国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他晚年创作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的确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中国文化很多,如百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但最早的文化是什么?下面是我看到的一段文章,我觉得很对,很赞同这个
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分别是哪三种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一为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文化,即农耕文化。历经夏、商、周三朝,至孔夫子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思想、文化、理论体系,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层;二为长江以南的苗越文化,为农耕山林复合型文化。在秦、汉以前,此地为苗、百越、骆越等少数民族为主,以后渐受中原文化影响,南宋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成为与中原文明并列的文化中心
为什么说夏朝是国家而不是部落联盟?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设置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刑法,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构,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夏朝是国家而不是部落联盟。你可使用101教育ppt中的题型示范功能进行查询。
中国文化的起源是什么?或者说中国文化的源泉?是传说中的易经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或人类化,有人就有了历史,也开始了文化。要了解人类的文明史和文化史,则必需从中寻找,是中国现有的一本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典籍.众所周知,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即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巴比伦早己不存在了,印庋和埃及没有给后人留下有文字的东西,只有中国的《易经》是最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