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论平仄音的重要性!近体诗中的平仄格律是怎么样的?

论平仄音的重要性!近体诗中的平仄格律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37 更新时间:2023/12/13 9:46:43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论平仄音的重要性!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懂得用平仄软件分析古诗,证明并非完全不懂平仄,但是从分析的这几首诗和分析方法来看,题主对平仄格律的误会极深。

到底什么是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只是在进行近体诗创作时的一套帮助我们规范格式、避免音病的工具。

那么,这套工具重不重要呢(平仄到底重不重要)?

对近体诗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

咱们打个比方吧,刀叉对西餐重不重要?没有刀叉,就不叫吃西餐了。

有朋友就要杠了,我就要用筷子吃西餐怎么了?

没怎么,您照样可以吃,就算是用手也可以吃,但是您就别在乎旁边吃西餐的人用旁光鄙视你。

写诗也一样。我就不管平仄怎么了?我就几个字分行,就是要说自己写的就是诗怎么了?

没怎么,您照样可以写,就算是“啊~”字一声你也可以自称为诗,不过就不要往近体诗里面挤就是了嘛。

中国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而唐人制造出平仄格律,创造出格律体之后,并没有禁止大家写古体诗啊?也没有说不守格律的就不是诗啊?在格律诗成为高层人习惯用体之后,古体诗照样在迅猛发展,无论在哪个朝代,古体诗的创作量都要远远大于近体诗。

上千年过去了,从来没有写古体诗的人叫嚷这“平仄是镣铐”,“平仄到底重不重要?”因为大家都知道,平仄根本与古体诗无关。

而我们今天,太多的人对平仄格律不了解,总认为是格律限制了自己的才华,创作不出好的作品来。他们从来不思考,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写格律诗的照样汪洋恣肆,才华横溢?他们总是拿白来做例子,却从来没有想过杜甫代表的才是人世间大多数诗人。

况李白也并不反对格律体,他只是更加喜欢歌行,喜欢古体诗罢了。

其实写不出好诗,跟格律关系很小,只不过大多数人不承认自己水平差,总得有东西来背锅。

分析平仄也要动脑筋

题主举出的这三首诗中,《江雪》和《寻隐者不遇》都是仄声韵,根本不需要看平仄,就知道这是古体诗,跟近体诗没有任何关系,跟平仄格律也没有关系。这种诗,用平仄软件来进行分析本身就是个笑话。

而李白的《黄鹤楼送浩然之广陵》虽然是平声结尾,但其实只是有一个地方出律,而题主却检测出这么多错误,说明题主虽然了解平仄格式的起手是以首句第二字定平仄,“人”为平声,所以用的平起入韵格式进行检测,结果错误百出。

但是这也说明了题主不懂得切换思维。

第二字为“人”,平声,第四字就应该为仄声,第六字应该为平声。可是第四字“辞”为平声,第六字“鹤”为仄声,“平、平、仄”按照“平、仄、平”确实是失替了,但是我们就不能根据后两个关键位置判断是第二个字出律吗?原本的平仄实际上应该是“仄、平、仄”?原本应该是仄起入韵格式?

我们用仄起入韵格式来进行检测,就会发现除了“人”字以外,整诗其他地方都是“一三五不论”的小问题。也就是说,李白的这首诗,唯一出律的地方就是“人”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还是那句话,格律只是工具,是一种平仄搭配的不完全归纳法。因为不完全归纳,所以在不成熟的时期,很多人在创作的时候会进行探索、实验,直到格律完全定型,就再也没有这种“半律体”的存在。

我们今天来看,平仄格律是近体诗创作的工具,同样是我们划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标尺。这个工具,这个标尺重不重要?对近体诗来说重要,对古体诗来说毫无意义。

那么对这些半律体来说呢?这个时候,就在乎读者自己的判断了。

你认为李白这首算是小有瑕疵的格律诗,可以,没问题。

你认为只要有一个字出律那就不是格律诗,可以,也没有问题。

但是,你得学习平仄之后,才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七扯八扯,回到题目。

平仄格律重不重要?看你写什么诗。

只要你不想学好格律诗,那么就一点都不重要,也不要费神去做平仄检测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关于教师节,人们有统一、固定的庆祝形式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教师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庆祝方式

  • 从明朝小说《金瓶梅》中探索明朝百姓是如何过元宵节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明朝的元宵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元宵节虽然不是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但一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且古代人们对元宵节的重视,要远胜于现在,可以说元宵节是古代的狂欢节和情人节,因为只有在元宵节男女老少都会出来赏灯,放烟花、饮酒、看戏等等。这其实跟我们现代人的元宵节都很像,其实很多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尝粪忧心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原文: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诗赞: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译文:南齐人庾黔娄,任孱陵县令。到孱陵县赴任不满十天,忽然觉得心惊胆战,浑身流汗,(预

  •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原典】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注释】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②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

  • 刀杆节是什么族的节日 少数民族傈僳族节日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刀杆节由来于一个传说,纪念明朝时期体察边民疾苦的兵部尚书王骥。节日由来由来于一个传说:明朝时候,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来边疆安边设卡。王尚书到职后,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傈僳族人民发展生产,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受到

  • 中国的"元旦"是怎么来的?历史上的元旦是哪一天?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还有两天就到2020年的末尾了,当然预示着2021年元旦的到来,不过很多人对中国“元旦”这个日子的来历并不清楚,今天就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涨涨知识吧!中国对各种节日的命名都非常有讲究,虽然中国的“元旦”确立的很晚,但元旦这个词出现的却很早,这个词早在《

  • 易经的合遁卦"肥遁,无不利"应该怎么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朋友都很好奇易经的合遁卦“肥遁,无不利”应该怎么理解?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遁卦上九。肥遁,无不利。《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意思就是:遁卦上九。高飞而走的退让,无所不利。《象》说:高飞而走的退让无所不利,是没有任何疑虑的原因。“肥”在这里是飞

  • 中国寓言故事之献鸠放生,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献鸠放生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古来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太平年间,将鱼、龟放游到江河水池,将鸟放飞到大自然,叫"放生",皆为积善之行。

  • 易经中的睽卦六三"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易经中的睽卦六三“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睽卦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意思就是:睽卦六三。见到车往前拉,牛却往后拖。车夫受到断发割鼻之刑,起

  • 中国古代有没有慈善业呢?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慈善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慈善是一项善举,中国现在也有很多的慈善家,他们为中国的慈善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其实中国的慈善业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那么古代的慈善业发展的如何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作为礼仪之邦,中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扶贫帮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