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智慧故事之楚王葬马,这篇故事有什么哲理启示?

中国智慧故事之楚王葬马,这篇故事有什么哲理启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430 更新时间:2024/1/18 5:21:09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楚葬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楚庄王酷爱养马,把那些最心爱的马,都披上华丽的绸缎,养在金碧辉煌的厅堂里,睡清凉的席床,吃美味的枣肉。

有一只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了。楚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纷纷劝谏他不要这样搞,楚王非但不听,还下了一道通令:“谁敢为葬马我劝谏的,一律杀头。”

优孟听说了,闯进王宫就号啕大哭。楚庄王吃惊地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马啊,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却只用一个大夫的葬礼来办马的丧事,未免太不像话。应使用国王的葬礼才对啊!”

楚王说:“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呢?”

优孟回答:“我看应该用白玉做棺材,用红木做外椁,调遣大批士兵来挖个大坟坑,发动全城男女老幼来挑土。出丧那天,要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敲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摇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长年供奉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一个万户侯的谧号。这样,就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原来大王把人看得很轻贱,而把马看得最贵重。”

楚王这时终于恍然大悟,知道这是优孟在含蓄地批评他,便说:“我的过错就这样大吗?好吧,那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优孟答到:“事情好办,依臣之见,用灶头为椁,铜锅为棺,放些花椒桂皮,生姜大蒜,把马肉炖得香喷喷的,让大家饱餐一顿,把它葬到人的肚子里。”

【哲理示】

对人做思想工作,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哪种方式最易使对方接受就采用哪种方式。而“将欲废之,必固兴之”,这一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是首先值得考虑的。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什么是冬至?冬至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对于冬至是什么,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其实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不是代表冬天开始了,或者结束了,冬至那天其实也是数九的开始,我们每年的数九都是从冬至开始算起的,那么大家知道冬至的来源和意义吗?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是冬至冬至是24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

  •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是什么?子午卯酉又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五行说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哲学的一套学问叫五行始终学说,中国古代王朝轮换运用的就是这一套学问。比如东汉末年,张角黄巾起义,口号叫“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五德说创立于春秋战国时候,是著名的阴阳家邹衍所创,刘邦建立的汉朝,汉人认为秦朝尚黑色为水德,大汉就是火

  •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原典】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注释】①逼则反兵,走则减势:走,跑。逼迫敌入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为兵器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芦衣顺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原文: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以衣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紖。父察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诗赞: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译文:春秋时期鲁国的闵损,字子骞(孔子的弟子,以德孝着称),幼年时母亲就死了。父亲

  • 忽雷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和琵琶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忽雷”之名,一般都解释为弹起来“忽忽有雷声”,所以得此名,但另一种解释认为是“鳄鱼”,水浒中朱贵的绰号“旱地忽律”,即是旱地上的鳄鱼,“忽律”“忽雷”音近,当是音译中的转变。形制关于它的形制《辞海》载:“颈长身细,无品;张二弦,形似琵琶。有大忽雷、小忽雷两种。”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小忽雷琴身全长47.

  •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原典】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诱之②,往蹇来连③。【注释】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种条件或情况。此句意为战场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②用人以诱之: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人),使他向我就范。③往蹇来连

  •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原典】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注释】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②而消其势:势,气势—。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

  • 正一道、天师道和五斗米道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五斗米道不受待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正一道、天师道和五斗米道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五斗米道不受待见?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我们都知道,中国本土唯一宗教——道教,主要分为两大派系:全真道和正一道。其中,正一道又被人们称作天师道、五斗米道、鬼道等。不过,在正一教内人士看来,称“天师道”没有问题,但称“五斗米道”、“鬼道”却不

  • 年糕是怎么制成的?探索年糕的由来与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对年糕的由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年糕是中国传统年节特色食品,有年年高升的吉祥寓意,年糕是怎样制成的?有什么由来与传说?年糕的由来关于春节年糕的来历,有一个故事。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可到了严冬季节,

  • "能在人下为人,不在树下为树"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其中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能在人下为人,不在树下为树”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其中含义?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从古至今,在我国民间流传了不少的俗语老化,多的数不胜数。这些俗语老化都是老祖宗们的智慧结晶,每一句都能传授给我们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说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句“能在人下为人,不在树下为树”俗语。那么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