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袭人来催问月例时,平儿是什么表现?

红楼梦中袭人来催问月例时,平儿是什么表现?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91 更新时间:2024/1/16 17:17:18

《红楼梦》这样一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巨著,自然也少不了谈论月钱的话题。下面由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袭人私下催问工资,王熙凤没有出场,平儿的反应有些让人猜不透

李纨说平儿是王熙凤的一把钥匙,这话说的一点不错,平儿不仅是王熙凤的陪嫁丫环,更是她的好助手。工作上的事,不需要王熙凤开口,平儿就已经明白主子的意思早已安排妥当了。平儿对王熙凤忠心耿耿,很少向外人说主子的秘密,但对袭人却例外。

袭人私下催问工资,平儿为何比王熙凤还紧张?曹雪芹:怕有人告状。

袭人又叫住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还没放呢,是为什么?”平儿见问,忙转身至袭人跟前,见左近无人,因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两天就放了。”袭人笑道:“这是为什么,唬得你这样?”平儿悄悄告诉她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

这是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的一段话,当时袭人和平儿吃完螃蟹宴一起出来,袭人私下催问工资的事。平儿听到以后,四处悄悄,见旁边没有人,就悄悄地告诉袭人工资被王熙凤拿出去放利钱了,还说如果袭人急需用钱,可以先借她的用。

袭人觉得平儿的反应有些然人猜不透,觉得自己不过是问问工资的事,把她吓得那样紧张。其实,王熙凤把工资提前从官中支取放利钱,王夫人应该是知情的,只是只要不出太大的格,她也没有说。

倒是平儿见袭人催问工资的事,心里有些紧张,她怕有人借这件事做文章,告黑状,到时候即便是贾母和王夫人不怪罪,主子王熙凤的脸面也难堪,她是经手人之一,也难逃这个嫌疑。

平儿与袭人分别后,回到家里,只见上次来的刘姥姥带着瓜果蔬菜来了,平儿和周瑞家的与刘姥姥聊了一会,就一起带着刘姥姥往贾母处去。这个时候曹雪芹写了一处细节,当时平儿和周瑞家的出二门的时候,有个值班的小厮找平儿请假,平儿信不过他,还是周瑞家的帮他证实,平儿才准了他的假。

这个细节除了侧面证明平儿的善良和宽下之外,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暗示王夫人知道王熙凤放利钱这些事,因为平儿是当着周瑞家的面告诉那个小厮,让他传话给旺儿“就说奶奶的话,问着他那剩的利钱。明儿若不交了来,奶奶也不要了,就索性送他使罢。”

平儿的这句话看似只是随口一说,其实从中不难看出她对袭人催问工资的紧张。袭人都催问工资了,难保别人不这么想,这个别人里面也有一个喜欢经常告状的赵姨娘,也就是王夫人口中的有些人。如果赵姨娘把这件事当成正经事告到王夫人那里,王夫人照例是要找王熙凤来问的,这样难保不传出去。

一个当家奶奶拿着奴才的钱去放利钱,传出去对贾府和王熙凤名声都不好,传出去对贾府更是不利。到时候即便是贾母不想管,也不得不出面去管,王熙凤的脸面就顾不得了。

平儿和袭人分开后,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工资这件事,不等王熙凤吩咐,平儿就已经替她安排好了,让小厮去传话给旺儿,让他尽快把钱送来,在事情没有闹出来之前,悄悄的平息。

即便是平儿这样谨慎安排,关于工资的问题还是被有些人告到了王夫人那里去,为此王夫人还专门找王熙凤了解情况。

王夫人道:“可都按数给她们?”凤姐见问得奇,忙道:“怎么不按数给!”王夫人道:“前儿我恍惚听见有人抱怨,说短了一吊钱,是什么缘故?”凤姐忙笑道:“姨娘们的丫头,月例原是人各一吊。从旧年他们外头商议的,姨娘们每位的丫头分例减半,人各五百钱,每位两个丫头,所以短了一吊钱。这也抱怨不着我,我倒乐得给她们呢,他们外头又扣着,难道我添上不成?

这段话中,王夫人口中的有人抱怨,有人指的就是赵姨娘。赵姨娘找王夫人告状,觉得王熙凤克扣她两个丫环的工资。王熙凤的解释并无不妥,王夫人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倒是提起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袭人的工资。

从王夫人说话的语气和问话的突然来看,一是必定有人说了袭人拿一两银子的闲话,二是王夫人想要借这件事说开了,给袭人涨工资,提拔袭人。

提拔袭人,给袭人涨工资,王熙凤都是非常赞成的,但王夫人口中提起的克扣工资和宝玉屋里有个拿一两银子月例的丫环,这两件事都让王熙凤恼火,她是当家奶奶,工资一般都是她发放,如今有人抱怨,肯定是对她发放工资不满。

于是王熙凤站在廊檐下,对着来回事的媳妇婆子说:”我从今以后倒要干几样克毒事了。抱怨给太太听,我也不怕。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别作娘的春梦!明儿一裹脑子扣的日子还有呢。如今才短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一想是奴才,也配使两三个丫头!”

很显然王熙凤这些难听的话是说给赵姨娘听的,赵姨娘因为工资的问题在王夫人面前说过王熙凤的闲话,如今王熙凤故意站在这里说这些话,摆明了就是不怕赵姨娘告黑状,不怕赵姨娘抱怨。

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王熙凤虽说不怕赵姨娘告黑状,但平儿不得不怕。毕竟提前支取工资到外面放利钱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一旦传到贾政的耳朵里,即便是王夫人替王熙凤说情,贾政也不会允许她这样做。再加上赵姨娘爱吹枕头风是出了名的,平儿紧张也就可以理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平儿清朝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王夫人强迫宝玉搬出大观园是为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夫人,清朝

    王夫人是中文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前八十回中,王夫人因为害怕怡红院里的丫头带坏了宝玉,在听了王善保家的挑唆后,派人叫来了晴雯训斥,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更是借此机会撵走了怡红院里她认为不安分的几个丫头,至此宝玉心中喜爱的大观园理想王国开始被他

  • 成语“海角天涯”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海角天涯

    如何解释成语“海角天涯”?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海角天涯【拼音】:hǎijiǎotiānyá【解释】: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成语故事】: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

  • 宋方壶《山坡羊·道情》:表达出了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气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名子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曾筑室于华亭莺湖,名之曰“方壶”,遂以为号。约生活在元末明初。工散曲,有的写入明之后。现存套数五套、小令13首。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宋方壶的《山坡羊·道情》,一起来看看吧!山坡羊·道情宋方壶〔元代〕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

  • 宋方壶《清江引·托咏》:这支小令所用日常口语,朴实而生动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方壶,《清江引·托咏》

    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名子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曾筑室于华亭莺湖,名之曰“方壶”,遂以为号。约生活在元末明初。工散曲,有的写入明之后。现存套数五套、小令13首。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宋方壶的《清江引·托咏》,一起来看看吧!清江引·托咏宋方壶〔元代〕剔秃圞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

  • 元代词曲代表人物生平简介:谢应芳,其室名为“龟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代,谢应芳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谢应芳

  • 红楼梦中夏金桂嫁给薛蟠之后,薛家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金桂,清朝

    曹雪芹笔下的夏金桂是个和十二钗完全相反的人物,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红楼梦》是一本称颂女性的小说,曹雪芹开篇便称: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纵览红楼全书,各女子皆是才貌双全之类,至少在品行上鲜有污

  •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充满了失意与追求归隐的情绪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其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孟浩然的《秦中感

  • 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由今日凭吊昔人,设想后人凭吊自己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人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

  •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四至十四节,原文、译文及注释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孟子》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也是四书中篇幅最长,部头最终的一本,直到清末时期都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共七篇,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其学说处罚点为性善论,护长德治。《离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