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端所作的《听筝》,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李端所作的《听筝》,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36 更新时间:2024/1/17 22:15:47

李端,字正已,中唐时期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作多为应酬之作,大多表现出消极避世的思想。下面跟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端所作的《听筝》吧。

听筝

李端〔唐代〕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制的筝枕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有意一再拨错琴弦。

注释

鸣筝:弹奏筝曲。

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拂弦:拨动琴弦。

赏析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有人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李端唐代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袭人来催问月例时,平儿是什么表现?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平儿,清朝

    《红楼梦》这样一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巨著,自然也少不了谈论月钱的话题。下面由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袭人私下催问工资,王熙凤没有出场,平儿的反应有些让人猜不透李纨说平儿是王熙凤的一把钥匙,这话说的一点不错,平儿不仅是王熙凤的陪嫁丫环,更是她的好助手。工作上的

  • 红楼梦中王夫人强迫宝玉搬出大观园是为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夫人,清朝

    王夫人是中文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前八十回中,王夫人因为害怕怡红院里的丫头带坏了宝玉,在听了王善保家的挑唆后,派人叫来了晴雯训斥,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更是借此机会撵走了怡红院里她认为不安分的几个丫头,至此宝玉心中喜爱的大观园理想王国开始被他

  • 成语“海角天涯”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海角天涯

    如何解释成语“海角天涯”?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海角天涯【拼音】:hǎijiǎotiānyá【解释】: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成语故事】: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

  • 宋方壶《山坡羊·道情》:表达出了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气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名子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曾筑室于华亭莺湖,名之曰“方壶”,遂以为号。约生活在元末明初。工散曲,有的写入明之后。现存套数五套、小令13首。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宋方壶的《山坡羊·道情》,一起来看看吧!山坡羊·道情宋方壶〔元代〕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

  • 宋方壶《清江引·托咏》:这支小令所用日常口语,朴实而生动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方壶,《清江引·托咏》

    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名子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曾筑室于华亭莺湖,名之曰“方壶”,遂以为号。约生活在元末明初。工散曲,有的写入明之后。现存套数五套、小令13首。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宋方壶的《清江引·托咏》,一起来看看吧!清江引·托咏宋方壶〔元代〕剔秃圞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

  • 元代词曲代表人物生平简介:谢应芳,其室名为“龟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代,谢应芳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谢应芳

  • 红楼梦中夏金桂嫁给薛蟠之后,薛家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金桂,清朝

    曹雪芹笔下的夏金桂是个和十二钗完全相反的人物,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红楼梦》是一本称颂女性的小说,曹雪芹开篇便称: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纵览红楼全书,各女子皆是才貌双全之类,至少在品行上鲜有污

  •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充满了失意与追求归隐的情绪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其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孟浩然的《秦中感

  • 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由今日凭吊昔人,设想后人凭吊自己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人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