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里贾政为什么叫“假正经”?

《红楼梦》里贾政为什么叫“假正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96 更新时间:2024/1/22 6:10:13

《红楼梦》里贾政为什么叫“假正经”?贾政的为人行事,当属贾府中的一股清流,但年过半百的他,也娶了赵姨娘这样年轻的小妾,难怪有人送他一个外号:假正经。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年轻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中年大叔,总觉得作为父亲的他,过于严肃,尤其是看到他下死手打宝玉时,更觉得不可思议,不是都说虎毒不食子吗?他怎么能下得了手呢?

1、被王夫人压制半生的贾政。

在《红楼梦》中,似乎王家的女子都比较狠,比如文中出现的王熙凤和王夫人,都是这样的女子。

王熙凤对贾琏私生活的限制,已经到了苛刻的地步。就像兴儿所说的,别人是醋罐子,她是醋缸醋瓮。

人家是醋罐子,她是醋缸醋瓮。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她有本事当着爷打个烂羊头。

这平儿是她自幼的丫头,陪了过来,一共四个,嫁人的嫁人,死的死了,只剩了这个心腹。她原为收了屋里,一则显她贤良名儿,二则又叫拴爷的心,好不外头走邪路。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二爷原有两个,谁知她来了没半年,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

所以在贾琏的身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凤姐与平儿两个女人。而即便是对平儿,凤姐也是看管的非常严厉,一年到头,他们二人也只能好上一两次。

对贾琏不幸的遭遇,是我们所熟悉的;但往往,我们对贾政的过去,是陌生的。

只是,在诸多细节中,我们又能看出,贾政曾经所受到的待遇,真的不比贾琏好。

之所以如此说,主要有两点。

(1)贾政的小妾同贾琏非常相似。

在贾府之中,贾政有两个小妾,一个是同王夫人年龄相佛的周姨娘,无儿无女,毫无存在感;而另一个,则是年轻却喜欢百般折腾的赵姨娘,幸运的生下了一男一女,但即便如此,依然活的不像个主子的样。

赵姨娘的长女贾探春,比宝玉还小。而宝玉,是王夫人最小的儿子,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贾政纳赵姨娘为妾,是在王夫人儿女双全,或者说在她怀有宝玉时,才有这样的待遇的。

对比王熙凤与贾琏,其实非常的类似,平儿想要被扶正,唯一的机会,也得凤姐生下男婴、地位稳固。

(2)贾政中秋节所讲的笑话。

《红楼梦》增删十次,例来绝无闲笔,因此,贾政在中秋节同众人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所讲的笑话,必然也大有深意。

贾政笑道:“只得一个,说来不笑,也只好受罚了。”

因笑道:“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才说了一句,大家都笑了。因从不曾见贾说过笑话,所以才笑。贾母笑道:“这必是好的。”

贾政笑道:“若好,老太太多吃一杯。”贾母笑道:“自然。”贾政又说道:“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

这男人只得给她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吓得她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说得贾母与众人都笑了。

为何贾政刚说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众人就笑了?这似乎也验证了。曾经的他,就是这样的人。

2、从举荐贾雨村到讨厌他的为人。

《红楼梦》第三回,因为妹夫林如海的亲信,贾政盛情招待了贾雨村,还高效率的为他安排了金陵应天府这样的官职。

只是贾雨村为官不正,对于这一点,我们从他乱判薛蟠案、以及利用职权,为了几把扇子便将石呆子弄的坑家败业就能明白。

贾雨村官场上的不正之风,再一次导致他被贬,而最终,是在王子腾屡次上保本的情况下才重新进入了官场。

而当贾政清楚他的为人后,也是对他敬而远之,再无官场上的来往了。

这里贾琏出来,刚至外书房,忽见林之孝走来。贾琏因问何事。林之孝说道:“方才听得雨村降了,却不知因何事,只怕未必真。”

贾琏道:“真不真,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

林之孝道:“何尝不是,只是一时难以疏远。如今东府大爷和他更好,老爷又喜欢他,时常来往,哪个不知。”

贾琏道:“横竖不和他谋事,也不相干。你去再打听真了,是为什么。”

或许,贾雨村之所以如此用心巴结贾赦,也是因为贾政对他的疏远吧。

但我们回过头来细想,在这样风气败坏的官场之中,如贾政这样的清正之风,真的行的通吗?也难怪,混了这么多年,他依然是一个员外郎。

3、对宝玉严厉的贾政。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贾政对宝玉的严厉管教,其实并不是没有缘由的。就连袭人同王夫人都说: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教训。若老爷再不管,不知将来做出什么事来呢。

身为贾府里的少爷,哪一个不是从小经历寒窗苦读的?但唯有宝玉是个特例,仗着贾母的溺爱,硬是不上学。即便他与秦钟一时兴起,进入义学之中学习,也不过是寻花问柳、走鸡斗狗而已。

不爱学习也就罢了,小小年纪的他。便作风不正,调戏母婢,以至于金钏儿跳井而亡,这对一向宽厚善待下人的贾府而言,无疑是一种门风的玷污。

而他公然引逗忠顺王面前奉承的戏子琪官,导致忠顺王派长史官来贾府要人,更为贾府带来了得罪不起的政敌,试问,这样的子弟,该不该教育?

其实细看,我们会发现,贾政对宝玉是充满着慈爱的。比如在大观园提匾额的时候,当看见宝玉在这方面有所造诣时,他流露出来难以掩饰的微笑。

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

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

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尤其是当宝玉主动卖弄,贾政当下呵斥将他叉出去,但下一刻便让他回来,再做一联,更体现出了他对儿子宝玉复杂的情感。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父母的希望。尤其是贾政,年幼便爱读书。作为次子的他,之所以能掌管荣国府的代理权,也是因为他的优秀,得到了父亲贾代善的青睐。

贾代善原本希望他从科举出身,只是临终时参了一本,圣上便赐了他一个员外郎的官职。他的仕途之路,才会因此终结。

而他的长子贾珠,十四岁中秀才,在仕途上也是优秀的人才,只是不幸早亡。或许,贾政对宝玉的严厉,是给予了他本身以及长子的希望。

但其本身,又是一个信命的主。所以离家几年回来后,他也看淡了,对宝玉也不再如往日一般苛刻。这似乎也正如今天的父母一样,即使孩子达不到我们理想的高度,但我们依然不会放弃对他的爱。

到后来中秋节相聚一起过节时,贾政还调侃的说道:

贾政看了,亦觉罕异,只是词句终带着不乐读书之意,遂不悦道:“可见是弟兄了。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货。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哥哥是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说得贾赦等都笑了。

4、面对多年未见的女儿,却只能行君臣之礼。

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是父亲的小棉袄,这话虽然细想并不合适。但从现实中来看,父亲对女儿的喜欢,往往要比对儿子的喜欢更强烈。

或许,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更能理解贾政这个父亲的不易了。

贾元春晋封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又恰逢太上皇旨意,凡家中有重宫别院的,可以准许其探亲。所以贾政倾一家之地,修建了省亲别院,为得是她在圣上面前更体面。

贾元春早年便以贤孝进宫当女史了,而那个时候,宝玉才三四岁的年纪;如今的宝玉,已然是十二三岁的少年了。可见,元春进宫,已经有七八年了。

在贾政心里,对女儿能没有思念吗?但这样在心里想着念着多年的父亲,到了真的见到女儿时,却连一声“女儿”都不能说出口:

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亦含泪道:

“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干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每读于此,眼泪都会不自觉的流出。女儿所向往的田园生活,他又何曾不想?只是生在贵族之家,从来不具有选择的权利。

年轻的贾政,本也是诗酒放荡、附庸风雅的主,正如当他同众人来到潇湘馆,看到窗外清幽的竹子而情不自禁的说出: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也不枉此生了!

小结:

在贾府之中,贾政虽无多大的作为,整日里同着一帮清客闲聊。但在职场之中,也是矜矜业业的主。

品行方面,更是得到妹夫林如海的高度评价: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只是这样清廉的人,却注定无法混迹于官场。

生在豪门之中,却遇上了王夫人这样的母夜叉;想要严厉管教自己的儿子,又有母亲的庇护。官场上的不顺,性情上的刻板,但骨子里又带着一份诗酒放荡,这样的人,自然会被人称为“假正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红楼梦贾政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王熙凤害怕贾琏休妻吗?她背后的靠山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熙凤,清朝

    王熙凤性格要强,即使在丈夫贾琏面前也有咄咄逼人的气势。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古代的女人结婚后最怕的事,不是夫家的贫穷,也不是婆婆的虐待,而是被丈夫休掉。但有一个女人例外,她就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红楼梦第六十八回中,因尤二姐事发,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曾

  • 为何说弟弟的死,是林黛玉开启人生悲剧的源头?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黛玉,清朝

    黛玉,《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以上问题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红楼梦》有一些小事,却往往有着影响大局的关键作用。现实中也叫“牵一发动全身”或者“蝴蝶效应”。林黛玉一生的悲剧,也源自一次“蝴蝶效应”,与一个三岁就夭折的孩子有关。先说林黛玉的一生,不到十八岁就泪尽而亡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为杜甫所作,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

  •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为杜甫所作,诗题在“九马图”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

  • 《晋书》卷八十九 列传第五十九的原文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朝,晋书

    ◎忠义○嵇绍(从子含王豹刘沉麹允)焦嵩贾浑王育韦忠辛勉刘敏元周该桓雄韩阶周崎易雄乐道融虞悝沈劲吉挹王谅宋矩车济丁穆辛恭靖罗企生张祎古人有言:"君子杀身以成仁,不求生以害仁。"又云:"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信哉斯言也!是知陨节苟合其宜,义夫岂吝其没;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故能守铁石之深衷,厉松筠

  • 史部《晋书》卷八十八 列传第五十八原文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晋朝,晋书

    ◎孝友○李密盛彦夏方王裒许孜庾衮孙晷颜含刘殷王延王谈桑虞何琦吴逵大矣哉,孝之为德也!分浑元而立体,道贯三灵;资品汇以顺名,功苞万象。用之于国,动天地而降休征;行之于家,感鬼神而昭景福。若乃博施备物,尊仁安义,柔色承颜,怡怡尽乐,击鲜就养,亹癖忘劬,集包思艺黍之勤,循陔有采兰之咏,事亲之道也。属属如在

  •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水浒传

    《水浒传》,元末明初时期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脍炙人口,流传极广。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为中国后世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

  • 《盐角儿·亳社观梅》赏析,词人晁补之当时被贬为亳州通判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

    晁补之(1053年—1110年11月8日),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晁补之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

  • 成语“胆小如鼠”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胆小如鼠,南北朝

    还不知道成语“胆小如鼠”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是形容胆子小,不自信的人;总是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或是不好的事情要自己承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胆小如鼠的主人公元庆和,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景穆皇帝拓跋晃曾孙,汝阴威王拓跋逞之子。胆小如鼠的出处元庆和,汝阴王拓跋天赐之

  • 《魏书》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三◎长孙嵩 长孙道生原文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魏书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刘显之谋难也,嵩率旧人及乡邑七百余家叛显走,将至五原。时寔君之子,亦聚众自立,嵩欲归之。见于乌渥,称逆父之子,劝嵩归太祖。嵩未决,乌渥回其牛首,嵩僶俛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