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南歌子·游赏》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南歌子·游赏》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69 更新时间:2023/12/15 7:45:46

苏轼《南歌子·游赏》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时杭州名胜十三楼,这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有这样的记载:“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此词以写十三楼为中心,但并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大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移情的作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歌眉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晚云为歌声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种移情,耐人品味。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是说作者及其同伴面对湖光山色,尽情听歌,开怀痛饮。歌女眉头黛色浓聚,就象远处苍翠的山峦;醉后眼波流动,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接着补叙一笔:“游人都上十三楼。”意即凡是来游西湖的人,没有不上十三楼的,此一动人场面就出现十三楼上。为了写出十三楼的观览之胜,作者将古扬州的竹西亭拿来比衬:“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这里说只要一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古代扬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楼并不比竹西亭逊色。

据《舆地纪胜》记载:“扬州竹西亭北门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亭为唐时名胜,为游人羡慕。

过片以后极写自己和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歜”,写他们宴会上用的糕点,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一本题作“杭州端午”,则此指粽子。)“琼彝倒玉舟”,“彝”为贮酒器,“玉舟”即酒杯,句意为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综上二句,意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腹之欲,作烹龙炮凤的盛宴,而是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最后以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水调,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唐时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此二句是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诗意,但更富声情。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歌喉宛转,音调悠扬,情满湖山,最后飘绕着近处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云彩却不肯流动,仿佛是被歌声所吸引而留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宋朝苏轼

更多文章

  • 梦到“捐款”有哪些寓意?代表了怎样的心理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公,解梦

    梦见捐款是什么意思?做梦梦见捐款好不好?梦见捐款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梦见捐款,心理世界的折射,说明你是个有怜悯之心,有爱心的人。好人会有好报的。爱心是永远没有国界的。与奉献同行,让爱心永驻。梦见捐钱,预示你的人际关系会更好,工作也会更成功;梦见别人来救济自己,预示着自己在经过奋斗

  • 宋词之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鉴赏,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词,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宋代张耒,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墙东一作:东墙)上片写景,由室内写到帘外,是寓情于景。“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这两句通过对细

  • 唐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如何鉴赏,李商隐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唐代李商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

  • 唐诗春雨如何鉴赏,李商隐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诗,春雨

    春雨,唐代李商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春雨》抒写了诗人与情人相见时的欢乐,离别后的怀思和失恋中强烈的痛苦。此诗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

  • 成语上行下效的典故是什么?该典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上行下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上行下效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

  • 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是什么?该典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

  • 成语“空中楼阁”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空中楼阁

    【成语】:空中楼阁【拼音】:kōngzhōnglóugé【解释】: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成语故事】:“空中楼阁”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悬挂在空中的楼房亭阁。指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虚构的东西。也可喻为高明通达。这个成语来源于《百喻经.三重楼喻》,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

  • 成语“空穴来风”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宋玉

    【成语】:空穴来风【拼音】:kōngxuéláifēng【解释】: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成语故事】:楚国人宋玉,是屈原的学生,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有一次,他陪着楚顷襄王到兰台去游玩,这时,正好有一阵凉风徐徐吹来,顷襄

  • 成语“同流合污”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孟子

    【成语】:同流合污【拼音】:tóngliúhéwū【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成语故事】:孟子有一次同他的学生万章谈起:孔子很厌恶那些八面玲拢,惯会奉承讨好的人。这种人虽然在乡里被称作好人,但实际上是言行不符、伪善欺世的伪君子,是道德的破坏分子。万章问道:慨然人们都称他们是好

  • 成语“同工异曲”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韩愈

    【成语】:同工异曲【拼音】:tónggōngyìqǔ【解释】: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成语故事】:唐代杰出的散文家韩愈。曾经担任过国子监博士。他学识渊博,讲起课来旁征博引,兼通百家,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