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文化故事有哪些(中国古代文化故事有哪些书)

中国古代文化故事有哪些(中国古代文化故事有哪些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817 更新时间:2024/2/26 4:09:15

中国古代英雄故事有哪些?

岳母刺字

花木兰替父从军

韩信胯下之辱、一饭千金、暗渡陈仓

廉颇负荆请罪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

伍子胥过昭关

林则徐对联立志

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草船借箭、鞠躬尽瘁

周瑜火烧赤壁

于谦守北京

宗泽三呼过河

杨家将满门忠烈

吕布辕门射戟

苏武牧羊

班超弃笔从戎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冉闵杀胡令

勾践卧薪尝胆

檀道济唱筹量沙

项羽破釜沉舟

李雪夜入蔡州

陈平忍辱苦读书

曹操煮酒论英雄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李白铁杵磨针

养由基百发百中

蔺相如完璧归赵

孙膑围魏救赵

毛遂自荐

曹刿一鼓作气

吴起杀妻求将

苏秦悬梁刺股

中国古代有哪些相思故事?

七夕相思话红豆

七夕节,自南北朝迄今,已缠绵悱恻地流传了千年。当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盈手一握的瞬间,那穿越时空的相思,让天下人无不感慨、动容。如今,七夕已被公认为中国的情人节,而红豆也成了中国情人节中,与“洋情人节”的玫瑰地位等同的相思相爱的象征。

红豆寄相思之说,大概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对夫妇,丈夫出征,战死在边塞。妻子因思念夫君,朝夕倚于门前树下恸哭。泪水流干了,眼里流出了血,血泪染红了树根,于是结出了这凝聚着无限爱意的相思红豆。

红豆芳名远播,得益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四言绝句《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烩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王维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的。李龟年因安史之乱流落江南,王维将此诗赠与他,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眷念之情。后来,人们用红豆色艳如血,质坚如钻的特质去诠释坚贞不渝的爱情。于是,红豆便成了爱情的象征、相思的载体。

翻开古诗词,关于相思红豆的描述还有许多。“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相思忆”的爱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痴情;“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的沉重;“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的长久.....红豆,隐蕴着爱的纯真与深切,承载着人们遥远的相忆相思。

现代诗中"是谁把心里相思种成红豆,待我来碾豆成尘,看还有相思没有。”更是体现了纵然化作尘土也相思相恋的爱的坚贞。

在流传千古的七夕故事中,牛郎织女远隔天河却遥遥期盼着每年的七夕一聚,就是经典的历尽悲欢离合而相思相爱如旧的红豆情怀。

其实,红豆情怀除了包含着爱情,还包含着友情和思念故乡、思念祖国的情怀。古今许多诗词都抒发了“广义的红豆情怀”。闻一多先生就曾以“红豆”为题,大抒了一通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红豆情怀是一种穿越心灵的磁场,它会让你将重情尚义的情操贯穿在生命中,还会让你把爱的执着和生活的信念润染在岁月的年轮上。

在七夕中国情人节,这个唯美的日子里,愿天下有情人把心中深深的爱恋染上红豆的色彩,一同寻找相思的痕迹,感受红豆的情怀!

中国古代的雕刻文化有哪些?

中国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艺术门类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彩,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装饰性是中国古代雕塑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

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

中国古代公主的故事有哪些?

文成公主入藏,和硕公主联姻葛尔丹,太平公主与大明宫,汉长公主触董宣,乌孙公主悲秋歌,解忧公主历沧桑,千金公主复国壮举付东流,大义公主屏风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很多,但似乎都跟中国成语有关联,大家熟悉的有:

揠苗助长有一人看禾苗长得很慢,想它快长高,就把苗拔高,结果苗全枯死了。

掩耳盗铃有一人,看别人门口上挂的一铃铛很漂亮,害怕偷的时候被别人听见,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

刻舟求剑在舟上,一人的剑掉到水里,他就拿刀在舟上刻下剑掉的位置,然后想下次再来按照刻的位置来捞剑

守株待兔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兔子撞在一树上死了,结果他天天等在那,等兔子过来撞死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另外还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惊弓之鸟、鹬蚌相争、井底之蛙、杞人忧天、滥竽充数、四面楚歌、纸上谈兵、画蛇添足……

中国古代神医的故事有哪些?

药王诊脉唐仁宗时,宫中有一姓卫的才人,患眼疾,双目赤红且突出,视力全无,痛苦之极。

宫内外眼科名医,用尽浑身解数,仍不见效。

仁宗下诏命孙思邈入宫。孙思邈面君后,说:“臣非眼科医生,恐怕无能为力。”

仁宗说:“有功无过,放心诊疗。”

孙思邈悬丝诊脉,见肝脉弦滑,非热壅所致,于是明白了诸医用药祛热邪无效的原因,再问月事正常否?

宫女说:“才人已有两个月不来月经,御医以为已有身孕。”

孙思邈再悬丝诊脉一次,肝脉仍是弦滑,说:“才人年壮血盛,经血不通,肝火上行,逼成目疾,绝不是有孕在身。”

遂下通经药,果然经通疾去,双目复明。

唐仁宗大喜,特赐钱三十万。宫女们作歌谣曰:“神医不来,双目不开。”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à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úa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中国古代有哪些童话故事?

古时的童话故事有很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

精卫填海》,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积极设法报复。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夸父追日》,夸父为了追赶太阳,渴极了,喝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够,又往别处去找水,半路上就渴死了。他遗下的木杖,后来变成一片树林,叫做邓林(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后来用“夸父追日”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后羿射日》,主要讲述远古的时候,10个太阳同时出现,带来了严重的旱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射下了9个太阳,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的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1、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

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

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

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min)王继承了王位。齐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

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2、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

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

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曹冲趴在曹操耳边,叽叽喳喳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

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

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3、以愚困智

北宋时,有个叫徐铉的人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世。一次,江南选派徐铉进京纳贡。按照惯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朝中众人都因没有徐铉的学问大,怕被他耻笑而不敢前往陪行。

宰相也委实感到有些棘手,只得奏请宋太祖定夺。宋太祖深知徐铉的学问和为人,便传旨要求呈上一份不识字的殿侍名单。宋太祖看了一眼名单,用笔随便一点,说:“此人可以。”

众大臣颇感惊讶,皇上怎么会派一个如此愚笨的人去陪同满腹经纶的徐铉呢?被点名的殿侍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糊里糊涂地派到了江南。

当这位殿侍陪伴徐铉上路后,从渡江开始,徐铉便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令同船的人叹服不已,惟独陪同他的这位殿侍默不作声,除了点头应是,其他的时候一言不发。

徐铉好生奇怪,不知这人学问深浅,便饶有兴致地与他攀谈,卖弄自己的学问,满以为这样会使对方感到自惭形秽。

谁知殿侍仍旧点头称是,既不发表意见,也不回答问题。这样一连几天,徐铉深感没趣,傲气渐失,只好乖乖地随殿侍来到京城。

4、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

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

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5、亡羊补牢

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

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有哪些?

1.女娲补天: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在中国民族所有的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中,有些都是有其原型人物的,都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后人为了纪念她们的功绩,而将其神话。

2.女娲造人: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古神。

3.神农尝百草:神农辨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4.夸父逐日:《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夸父)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泽)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为桃花园;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

5.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6.盘古开天辟地: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7.炎帝击石生火:人类使用最早的火全都是天然火(大多是雷电击在大树上所产生的火).有个人便想人类总不能一直依靠天然火吧,所以决定自己要创造一种取火的方法,在一次狩猎中,他一失手未将石制的标枪命中猎物,不过他发现标枪与地上的石头相击时产生了火花,于是他就捡了很多那里的石头来试验,结果成功的取得了火.也因为他发现了取火的方法,所以各个部落都一致拥他为王,这个人就是以火德为王的炎帝.之后他又创造了耕种方法并且教会了人类耕种,所以他又被称为神农。

8.后羿射日:后羿射日是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原来,帝俊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10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但有时,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只见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坠下一只只三足乌。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9.刑天舞干戈:刑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之后,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但被炎帝阻止。后来蚩尤被黄帝铲平,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着利斧,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最后刑天不敌,被黄帝斩去头颅。而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为没了头颅,所以他只能永远的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永远的战斗。

10.嫦娥奔月: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山海经》中古天帝后羿的妻子、帝俊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称恒娥(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嫦娥,又作常娥。也有称其姓纯狐,名娥。嫦娥奔月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淮南子》等古书。

传统的文化的故事有哪些?

乐羊子半途而废

【传统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知书达理、温柔贤惠。有一年,乐羊子决定外出求学,妻子一人留在家中纺线织布。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返回家,跟妻子说他太想家,不想求学了。妻子听后,什么都没说,而是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成了两半。然后才语重心长地说:“织布机上的这些布看起来很美丽,但他们都是由一根根丝线慢慢累积起来的,现在我一刀就把他们剪断了,等于前功尽弃。你在外求学,和我纺线织布一个道理,你这样半途而废,怎能学有所成?”乐羊子觉得妻子说的很有道理,就又去继续求学了。

【人生感悟】

乐羊子因想家欲终止学业,遭到他妻子的反对。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要靠勤奋与坚持才能精进。在学习中,青少年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被一些表面的困难所吓倒,更不能为自己找一个看似充足的理由而停止。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02

钟繇习书

【传统故事】

三国时期有个著名的书法家叫钟繇,他是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小时候聪颖好学,酷爱书法艺术。为了练习书法,他经常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场合地点练习书法。有一次,他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时,还趁玩耍的间隙蹲在地上写字呢!他的一生有三十多年时间在练习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钟繇终于成了一代书法名家。后来,有人登门去向钟繇请教书法秘诀,钟繇笑着说:“我哪有什么秘诀啊!我只不过是比别人更加努力一点,付出的心血更多一些罢了。”

【人生感悟】

有耕耘就有收获,有泥土就会有绿荫,有艳阳也会有阴雨。一个耕耘者只要认认真真地劳动,定会有果实可收,也定能得到人们的爱戴。在学习生活中,当我们看到别人取得收获的时候,有何感想?是喜悦,是嫉妒,是不屑一顾,还是其它?“天道酬勤”,看到别人的收获,不论如何,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大家应该去思索,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不负这大好时光,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不致虚度。

03

子游治武城

【传统故事】

春秋末年,吴国有个叫子游的书生拜圣贤孔子为师。孔子教导他说:“当政者要用礼乐教化老百姓,这样他们就会听从政令,安居乐业。”子游学成后,当上了鲁国武城的地方官。他谨遵师训,以礼乐教化百姓,使人们遵从礼仪。这天,孔子带着几个弟子来到武城,听到城里到处有弦乐歌声,他非常高兴。子游见到老师后,恭敬地说::“我听从老师的教导,用礼乐教化百姓。现在人们不再野蛮粗俗,而是懂得礼貌了,治安自然就好了。”子游学以致用,受到了孔子的赞赏。

【人生感悟】

子游学有所成,谨遵师训,以礼乐教化百姓,使人们遵守礼仪。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青少年应当学习他的学以致用,使知识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但能充实自己,还能造福社会。这就是实现治学明礼的终极意义。

04

齐己和尚一字之师

【传统故事】

唐朝有个叫齐己的和尚,非常喜欢梅花。有一年冬天,他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吟了一首《早梅》,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云游天下时,曾拿着自己写的这首《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郑谷看了以后,说:“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经过反复推敲,他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却使《早梅》更贴近题意了。齐己非常佩服,叩地膜拜。从此,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人生感悟】

“一字之师”即改正一个字的老师。一篇好的诗文,在经过别人的评论或改正后会更加趋于完美。有些青少年也用投稿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但在写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扰和阻滞。此时,就不妨多问问身边的同改,多征求别人的意见,所谓集百家精华成精辟文章便是由此而来。

05

武丁中兴

【传统故事】

商王武丁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即位初期,他就雄心勃勃地想复兴商朝。为此,他向天下招贤纳士。有一次,武丁听说有个叫傅说的奴隶非常有才能,便想任用他,但又怕大臣们因为傅说出身卑贱而反对,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上朝时,他对大臣们说:“先王昨夜托梦给我,说将派遣重臣来辅佐国事。”说完,就让画师按照他的描述,画了一张重臣的像,并派人按此画去找来傅说。大臣们见傅说是先王在梦中推荐的大贤人,就不敢反对了。武丁在傅说的辅助下,励精图治,仅用三年时间就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武丁中兴”。

【人生感悟】

一位贤明的君主如果要使他所管理的国家强盛起来,就必须做到知人善任,励精图治,勤勉执政。商武王之所以能开创“武丁中兴”的盛世局面,也正是因为他的贤明治国和知人善任。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虽然不是一国之君,但可以引申武丁的行事作风,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做到勤奋自勉,知人善任,定可成就一番事业。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资料有哪些(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资料有哪些书)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文化起源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当时所造的“源头甲骨文”是黄帝等人记录他们的生命感悟“大道”思想的“特种图示”,用于更广的传播,以及后世传承。天府文化包括川菜、蜀绣、三星堆、都江堰、川剧变脸等。川剧变脸作为巴蜀艺术的瑰宝最能代表天府文化。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赋予了天府文化善于对外来事物进行积淀、升华的

  •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资料(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资料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文化起源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当时所造的“源头甲骨文”是黄帝等人记录他们的生命感悟“大道”思想的“特种图示”,用于更广的传播,以及后世传承。伊宁市素有“塞外江南”“花城”“白杨城”的美誉。它是中亚腹地一个温馨的绿岛,风景秀丽,民俗风情浓郁,伊宁市建城于清朝乾隆年间(1762),乾隆赐名宁远城,寓远

  • 中国古代文化小故事(中国古代文化小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1、甘罗:年仅十二岁的甘罗毛遂自荐出使赵国。2、孙叔敖:战国时的小英雄勇斩双头蛇。3、荀灌:晋朝,突围搬兵,使被困襄阳解围。4、周处:刻苦读书、勤学好学。5、李寄:战国时代的人,小时候因斩蛇除害而名传古今。6、夏完淳:明末一位少年抗清英雄,被害时才十七岁。7、岳云: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的儿子。8、

  • 中国历史文化故事手抄报内容简单(中国历史文化故事手抄报内容简单又好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天散花盘古有两个个。他开天辟地以后,叫他的管天上事,称帝;叫他的管地上事,称黄帝;叫他的管百花,称花神。盘古开天辟地过猛,伤了五脏六腑,他快死时,把叫到跟前,拿出包百花种说:“这是包百花种,交给你了。你要往西万千百,那有净座,你可取净担,摊在天上,把这百花种种在净。你再往东四万四千四百四四,头洗澡的

  • 中国历史文化故事手抄报内容文字(中国历史文化故事手抄报内容文字怎么写)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狼牙山五壮士》是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故事,还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1941年9月25日,数千名日伪军在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实施“清剿”。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二排六班的5名战士,即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与敌人激烈战斗,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

  • 孝道文化的经典故事及感悟作文素材(孝道文化的经典故事及感悟作文素材高中)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读了这个故事,再想想自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去和父母发脾气,争吵,真是不应该。爸爸妈妈为了我,每天辛勤的工作,而回到家,不但没有得到我的安慰,反而是扑面而来的争吵。因为没有给自己买喜欢的东西而争吵,因为父母的一句关心的责骂而争吵,因为父母每给我准备好需要的东西而争吵……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

  • 孝道文化的经典故事及感悟作文800字(孝道文化的经典故事及感悟作文800字怎么写)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读了这个故事,再想想自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去和父母发脾气,争吵,真是不应该。爸爸妈妈为了我,每天辛勤的工作,而回到家,不但没有得到我的安慰,反而是扑面而来的争吵。因为没有给自己买喜欢的东西而争吵,因为父母的一句关心的责骂而争吵,因为父母每给我准备好需要的东西而争吵……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

  • 孝道文化的经典故事及感悟作文题目(孝道文化的经典故事及感悟作文题目怎么写)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读了这个故事,再想想自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去和父母发脾气,争吵,真是不应该。爸爸妈妈为了我,每天辛勤的工作,而回到家,不但没有得到我的安慰,反而是扑面而来的争吵。因为没有给自己买喜欢的东西而争吵,因为父母的一句关心的责骂而争吵,因为父母每给我准备好需要的东西而争吵……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

  • 中国文化典故故事有哪些(中国文化典故故事有哪些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在中国,流传着很多非常经典的民间故事,有最为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像《哪吒闹海》、《盘古开天辟地》、《孟姜女哭长城》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民间故事《夸父逐日》简介:在远古时期,有一个巨人族名叫夸父族,族长是夸父。夸父身材高大,力

  • 中国文化典故故事大全(中国文化典故故事大全简短)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爱情的故事从古至今是一篇读不完,写不完的美丽的故事,七仙女讲述了董永和七仙女的美丽爱情为了爱情,宁愿放弃美好的生活而去呵,贫苦的董永过着日出日落的日子,红楼梦里讲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凄美的爱情,孟姜女哭长城完美的诠释了爱情的伟大力量,爱情的典故非常多,但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草船借箭时间:三国时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