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简写立木取信的故事

简写立木取信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550 更新时间:2024/3/6 8:14:22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百姓能把木头搬移到北门去就赏给十两金子。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敢动手去搬移(木头)。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两金子。”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搬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两金子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皮高兄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治理得很好。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燃袭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扩展资料:

时代背景:

公元前340年,卫鞅奉秦孝公命令攻打魏国,魏将公子昂原是卫鞅在魏国时的朋友,卫鞅就请公子昂和谈,公子昂顾及友情毫不怀疑,结果卫鞅在会谈后生擒魏将公子昂,趁机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过去夺走的西河地。魏惠王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此大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15个邑,号为商君。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举兵抵抗,结果失败战亡,而后被下令车裂其尸。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念芦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栎阳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立木取信

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

后世示:立木取信的故事发生在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秦国在实施新法令之前,立于南门,取信于民。新法实行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两件事说明了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立木取信,讲的就是有关商鞅变法的故事。公元前340年,卫鞅奉秦孝公命令攻打魏国,魏将公子昂原是卫鞅在魏国时的朋友,卫鞅就请公子昂和谈,公子昂顾及友情毫不怀疑,结果卫鞅在会谈后生擒魏将公子昂。

并且趁机大腔数圆破魏军,迫伍塌使魏国交还过毕贺去夺走的西河地。魏惠王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此大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15个邑,号为商君。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宽中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纯禅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做巧尘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谭嗣同是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谭嗣同(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清末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谭嗣同自幼博学多才,善作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是维新派的著名人物。1897年夏秋间,谭嗣同写成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谭嗣同认为物质性的“以太”是世界万物存在的基础

  • 为什么要保留传统节日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传统文化有什么好处?保留传统习俗,跟饮水思源差不多.1.加强亲族联系,2.调节人际关系;3.强化社会集体意识;4.保存民族的传统文化;5.调试社会群体生活;6.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表现的一方面,通过传统习俗来反映民族的一些习俗,成文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 地球的故事 主要内容是?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房龙独到地从地理的角度来讲述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阐释人与地球——我们惟一的、共同的家园——的关系《地球的故事》主要说明了3个部分——地球的概况,地球上的大陆.气候和地球生物圈。地球的概况让我明白了地球的形成.年龄.形状的构造还有地球上的陆地.湖泊.海洋

  • 革命先驱的故事梗概?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1927年被大军阀张作霖杀害1948年3月至5月爆发的临汾战役中,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23旅,利用坑道爆破的方法,为了防止坑道弹药受潮,黄定基把棉衣外套脱下来盖在弹药上,其他战士也给弹药披上了棉衣。二十三旅率先攻破敌人号称“铜墙铁壁”的临汾城,黄定基率领第23旅在临汾战役中立

  • 达芬奇画鸡蛋是画了三天还是三年?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达芬奇画鸡蛋画三天肯定是不会出神入化的,至少是三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个人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稍有成就,肯定是比别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接受的艰辛、执着、失败,另外再加上自身的天赋。任何事情都是看起来简单,想要做到极致也不易。运气滑稽的话的是三天还是三年?达芬奇画的鸡蛋就花

  • 一袋干粮是革命烈士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一袋干粮讲述的是长征时期,红军烈士的故事。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

  • 饮鸩止渴 成语故事精选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东汉的霍,从小就很有胆识。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进了监狱。霍知道舅舅为人正直,不可和高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他怎么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

  • 高尔基珍惜时间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打来,一边打还一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

  • 监狱里具体都有些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最基本的设施就是监房,一般6到8个人一间,再就是一些加工厂,因为国家总要利用他们做点贡献吗。在就是一些生活设施,如厕所啊澡堂啊开水房啊什么的,娱乐设施的话要看监狱本身的条件,有的监狱是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网球场,有的连乒乓球的水泥台都没有。犯人分三六九等,混的好的无所事事,比较有面子。要不做管事犯,管

  • 茶的文化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