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
分享孝道的典故,关于孝道的故事。
不知道是几千年前,有个叫舜的人。他是远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据说当年他爸瞽(音:鼓)叟和他继母弟弟好多次想弄死他。
舜修补谷仓顶的时候,在谷仓下面防火,舜拿着两个斗笠跳下来逃掉了。舜在挖井的时候,他爹和他弟弟往井里填土,舜挖地道又逃掉了。此后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这样的行为感动了天帝。
舜耕种的时候,大象替他耕地。鸟替他锄草。尧帝听说了他的德行,觉得把自己的两个女鹅--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他。多年后,把帝位传给了他。
舜继位后,仍然对父亲恭恭敬敬并封弟弟为诸侯。
关于对爷爷的孝道故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暖水瓶是农村家庭的奢侈品。姑父在供销社里卖货,挣现钱,就给爷爷买了个暖水瓶。暖水瓶外面有个竹子皮儿,竹子皮儿里边有一个镀水银的水瓶胆,暖水瓶盖是一个软木塞,软木塞一拔下来腾腾地冒热气。暖水瓶很神奇,开水放在里边一宿也不凉。爷爷喝开水的时候,把暖水瓶盖小心地打开,将水哗哗地倒进碗里,端着水碗吱吱儿地喝,是那么的惬意。前院的李四爷也常到我家里来坐,爷爷就给他倒开水喝。李四爷羡慕地看着暖水瓶说,这真是个好玩意!
李四爷解放前在村里管的事情多,喝酒喝茶的机会不少,他喝酒喝茶都有瘾。解放后,四爷的年岁大了,灶王爷老了都不辟邪,谁有事还会再找他这个白胡子老头掺和事呢!不过,四爷还是想茶喝。家里穷,买不起茶,他就让儿媳把小米放在铁锅里炒糊,用开水一冲就当茶喝了。“茶”好办,炒一次糊米喝几天,开水就是问题了。冬天屋子冷,墙透风,烧出来的开水一会就凉,四爷的“茶”常常喝不成。自从姑父给我家买来这个暖水瓶,四爷就琢磨着,要是买来个暖水瓶,就天天有“茶”喝了。
四爷知道家里没钱,几次想对儿子说,总也张不开嘴,就是自言自语地叨咕,这要有个暖水瓶该有多好!
那时买一个竹皮的暖水瓶只要一元零二分钱,儿子也拿不出来。前几天,一个亲属的儿子结婚,他随一元钱的礼还是向邻居家借的呢!四爷说四爷的暖水瓶,儿子就是装作没听见,也不回答父亲的话,巧妙地把话岔到了别处。
四爷叨咕的次数多了,儿媳的心里很难过。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喝一口开水都困难,真是对不起他。她偷偷地跟丈夫合计,是不是把家里的什么东西卖一点,给他爷爷买个暖水瓶。丈夫说,咱家没有什么东西可卖。就是把米面卖几斤,也不能去买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咱家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儿媳只好给四爷勤烧水,尽量让四爷多喝几次“茶”。那个时候,用大铁锅烧水,柴禾又多是不干的玉米秸,烧一锅开水,比现在做两顿饭都难。四爷明白儿媳的孝心,她要点火的时候总是上前拦着她。
四爷要是犯了茶瘾,只好用凉水泡糊米喝。他每次这样喝的时候,还是那样叨咕,要有一个暖水瓶该有多好。
孙子大海心疼爷爷,总是安慰他,说我长大了多多挣钱,让你有好多好多的暖水瓶装开水喝。爷爷捋捋他的白胡子说,那个时候,爷爷早就死了。
大海把爷爷的话,说给二铁子听。二铁子眨眨眼睛说,真的,咱们能挣钱,爷爷就用不上你买的暖水瓶了。大海让二铁子帮他想想办法,二铁子问,你家没有什么东西好卖吗?大海摇摇头说,没有。
二铁子别看小几个月,聪明,道道比谁都多。他抓了抓头皮,眼睛亮了起来,说,有了,咱把废铜烂铁麻袋片麻绳头凑一凑,就能给你爷爷买个暖水瓶。他眉飞色舞地对大海讲,前几天,他到供销社去,看见一个人卖了些破烂,换来一元多钱。
大海立刻兴奋了起来,决心和二铁子一起给爷爷办成这件大事。
他们两人走进了装粮食装杂物的小仓房。二铁子的眼睛冒一下子出光来,说,这么多废铁啊?大海说,这都是我父亲开铁匠炉时攒下的废马掌铁,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了。二铁子说,铁匠炉都黄这些年了,那还用啥,卖掉!说着,他就去翻捡那些东西,好像都是他家的似的。大海说,可真不少,能卖不少钱啊!二铁子掰掰手指头说,还怕不够,我再回家找一点东西凑凑。说着,他就颠颠儿跑回了家。不大的工夫,他就抱着一堆麻绳头麻袋片什么的回来了,说,这些加在一起,换个暖水瓶是富富有余了。
他俩悄悄地把这些东西绑在院里的小爬犁上。那年的冬天是大雪地,他俩没费什么力气就嗖嗖嗖地把那些废品拉到了供销社。
是那个姓赵的售货员给他们过的秤,然后噼噼啪啪地打了半天的算盘,说,一元一角五分。
大海和二铁子乐得几乎蹦起来,说够了够了!售货员不知道怎么回事,问,什么够了?他俩齐声说,买一个暖水瓶够了。
二铁子帮大海挑选暖水瓶。他这个小人精不知道听谁说的,暖水瓶里嗡嗡的响,装水就保温。他把暖水瓶一个一个的试,一个一个的用耳朵听,忽然说,就是这个了,听着最响!
售货员又要找给我俩那一角三分钱。
二铁子说,不要钱啦,拿糖球,我俩一人一半。
走在路上,他俩都用含着糖球的嘴说,真甜,真甜!
大海把用废品换来的暖水瓶让爷爷看,让爷爷听,爷爷的嘴都合不上了,夸孙子孝心。父亲回来,想了想,没有责怪孩子。
二铁子却让他爹狠狠地踢了一脚。他爹骂他嘴馋,把补补还能用的破麻袋拿去换糖球吃了。
关于吕布历史文化的故事简短?
1、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在老百姓当中最耳熟能详的事了。吕布本有希望称霸一方的。吕布,号称马前无三合之将,盖因其身上有三条强龙相助。一条化为紫金冠,一条化为方天化戟,一条化为赤兔马,故天下无敌。
2、后虎牢关前,遇刘,关,张,刘备本为八爪金龙转世,关羽的青龙掩月刀是一条青龙所化,张飞有一条钢鞭也为神龙所化,怎奈他身无龙气,全凭身上的煞气压制不让神龙飞走,最多只能使用两次,故他平时用钢鞭时都是握住鞭头,用鞭把手砸人,遇到吕布实在太厉害,便把钢鞭拿顺,一鞭将吕布的紫金冠上的恶龙惊走(此龙后躲在当阳桥下的河中,故后来张飞一声大喝,惊退河水四十里实是恶龙向上游逃窜。)
3、吕布只剩两条龙,打不过三英,落荒而走。后吕布为解决桃园三英和纪灵的矛盾。在辕门射戟,结果戟上盘据的强龙被自己的主人给射死了,自此吕布威风不在,在徐州被活捉。赤兔马后为关羽所得,故关云长双龙护体,此后,威震华夏。
公主岭关于孝道的故事?
近日公主岭关市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举行了一场慈孝文化公益会万里行,传统文化宣讲活动,邀请到当代中华最感人十大慈孝人物之一的河南省洛阳监狱一级警察孝子警官王春来宣讲,共牛三百余人聆听专题宣讲,使5会者享受了一场传统文化
关于孝道的爱国人物的故事?
岳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诞生900周年,国家邮政局将发行《古代名将岳飞》纪念邮票。民族英雄岳飞系我国家喻户晓、人人崇敬的历史人物,其爱国的胸怀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传颂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关于孝道文化的手抄报内容?
题目:
难报三春晖
第一框:爱洒心间: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肖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第二框: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戴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上扬辅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便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第三框:古代孝子:(这个可以上网搜)
第四框:关于孝敬的名言:(这个可以上网搜)
图画可以花一些给父母洗脚之类的画
关于孝道与爱国的故事30字?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孝道文化的意义?
孝道的意思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道德规范。从狭义理解作为一个人来说最基本的就要有孝道之心。广义讲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人间有三大真情:情、友情、爱情。如今,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
关于王献之的故事简短?
1、傲然不屑
王献之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子敬(王献之字)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顾辟疆生气不已,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看不起别人,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为伍的伧父罢了!”就把随从赶出门去。王献之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不来。然后叫顾辟疆派人把他送到门外,对被轰出来的事情坦然自若,置之不理。
2、举体无饶
范启给郗超的信写道:“子敬全身干巴巴的,即使扒下他的皮,也没有一点丰满光泽。”郗超说:“全身干巴巴的比起全身都是假的,哪样好?”范启本性矫揉造作,絮烦多事,所以嘲笑他。
3、管中窥豹
王献之只有几岁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观看门生们玩樗蒲,看出双方的胜负,就说:“南边的要输。”仆人们见他是个小孩,瞧不起他,说道:“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
王献之说:“我是远惭荀奉倩(荀粲),近愧刘真长(刘)。”(荀粲、刘二人从不与下层人接近)就拂袖而去。
4、山川自映
王献之说:“从山阴道上走过时,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眼花缭乱,看不过来。如果是秋冬之交,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5、二王高下
王徽之和王献之曾经同坐在一个房间里,前面忽然起火了。王徽之急忙逃避,连木屐也来不及穿;王献之却神色安洋,慢悠悠地叫来随从,搀扶着再走出去,就跟平时一样。世人从这件事上判定二王神情气度的高下。
关于曹操的简短故事?
曹操的故事:刺杀董卓,随机应变
董卓独断朝纲,祸乱百姓,众大臣却束手无策,此时曹操勇敢地站出来,决心刺杀董卓,为国除害。他借向董卓献刀的名义接近董卓,伺机刺杀之。无奈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曹操要刺董卓时,不料被董卓发现,大呼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尽管此次刺杀功败垂成,但却足见曹操的勇气与胆识,他超人的智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刺杀虽然失败了,但曹操却由此获得了反抗强权、匡扶正义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