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
分享孝道的典故,关于孝道的故事。
不知道是几千年前,有个叫舜的人。他是远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据说当年他爸瞽(音:鼓)叟和他继母弟弟好多次想弄死他。
舜修补谷仓顶的时候,在谷仓下面防火,舜拿着两个斗笠跳下来逃掉了。舜在挖井的时候,他爹和他弟弟往井里填土,舜挖地道又逃掉了。此后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这样的行为感动了天帝。
舜耕种的时候,大象替他耕地。鸟替他锄草。尧帝听说了他的德行,觉得把自己的两个女鹅--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他。多年后,把帝位传给了他。
舜继位后,仍然对父亲恭恭敬敬并封弟弟为诸侯。
关于对爷爷的孝道故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暖水瓶是农村家庭的奢侈品。姑父在供销社里卖货,挣现钱,就给爷爷买了个暖水瓶。暖水瓶外面有个竹子皮儿,竹子皮儿里边有一个镀水银的水瓶胆,暖水瓶盖是一个软木塞,软木塞一拔下来腾腾地冒热气。暖水瓶很神奇,开水放在里边一宿也不凉。爷爷喝开水的时候,把暖水瓶盖小心地打开,将水哗哗地倒进碗里,端着水碗吱吱儿地喝,是那么的惬意。前院的李四爷也常到我家里来坐,爷爷就给他倒开水喝。李四爷羡慕地看着暖水瓶说,这真是个好玩意!
李四爷解放前在村里管的事情多,喝酒喝茶的机会不少,他喝酒喝茶都有瘾。解放后,四爷的年岁大了,灶王爷老了都不辟邪,谁有事还会再找他这个白胡子老头掺和事呢!不过,四爷还是想茶喝。家里穷,买不起茶,他就让儿媳把小米放在铁锅里炒糊,用开水一冲就当茶喝了。“茶”好办,炒一次糊米喝几天,开水就是问题了。冬天屋子冷,墙透风,烧出来的开水一会就凉,四爷的“茶”常常喝不成。自从姑父给我家买来这个暖水瓶,四爷就琢磨着,要是买来个暖水瓶,就天天有“茶”喝了。
四爷知道家里没钱,几次想对儿子说,总也张不开嘴,就是自言自语地叨咕,这要有个暖水瓶该有多好!
那时买一个竹皮的暖水瓶只要一元零二分钱,儿子也拿不出来。前几天,一个亲属的儿子结婚,他随一元钱的礼还是向邻居家借的呢!四爷说四爷的暖水瓶,儿子就是装作没听见,也不回答父亲的话,巧妙地把话岔到了别处。
四爷叨咕的次数多了,儿媳的心里很难过。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喝一口开水都困难,真是对不起他。她偷偷地跟丈夫合计,是不是把家里的什么东西卖一点,给他爷爷买个暖水瓶。丈夫说,咱家没有什么东西可卖。就是把米面卖几斤,也不能去买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咱家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儿媳只好给四爷勤烧水,尽量让四爷多喝几次“茶”。那个时候,用大铁锅烧水,柴禾又多是不干的玉米秸,烧一锅开水,比现在做两顿饭都难。四爷明白儿媳的孝心,她要点火的时候总是上前拦着她。
四爷要是犯了茶瘾,只好用凉水泡糊米喝。他每次这样喝的时候,还是那样叨咕,要有一个暖水瓶该有多好。
孙子大海心疼爷爷,总是安慰他,说我长大了多多挣钱,让你有好多好多的暖水瓶装开水喝。爷爷捋捋他的白胡子说,那个时候,爷爷早就死了。
大海把爷爷的话,说给二铁子听。二铁子眨眨眼睛说,真的,咱们能挣钱,爷爷就用不上你买的暖水瓶了。大海让二铁子帮他想想办法,二铁子问,你家没有什么东西好卖吗?大海摇摇头说,没有。
二铁子别看小几个月,聪明,道道比谁都多。他抓了抓头皮,眼睛亮了起来,说,有了,咱把废铜烂铁麻袋片麻绳头凑一凑,就能给你爷爷买个暖水瓶。他眉飞色舞地对大海讲,前几天,他到供销社去,看见一个人卖了些破烂,换来一元多钱。
大海立刻兴奋了起来,决心和二铁子一起给爷爷办成这件大事。
他们两人走进了装粮食装杂物的小仓房。二铁子的眼睛冒一下子出光来,说,这么多废铁啊?大海说,这都是我父亲开铁匠炉时攒下的废马掌铁,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了。二铁子说,铁匠炉都黄这些年了,那还用啥,卖掉!说着,他就去翻捡那些东西,好像都是他家的似的。大海说,可真不少,能卖不少钱啊!二铁子掰掰手指头说,还怕不够,我再回家找一点东西凑凑。说着,他就颠颠儿跑回了家。不大的工夫,他就抱着一堆麻绳头麻袋片什么的回来了,说,这些加在一起,换个暖水瓶是富富有余了。
他俩悄悄地把这些东西绑在院里的小爬犁上。那年的冬天是大雪地,他俩没费什么力气就嗖嗖嗖地把那些废品拉到了供销社。
是那个姓赵的售货员给他们过的秤,然后噼噼啪啪地打了半天的算盘,说,一元一角五分。
大海和二铁子乐得几乎蹦起来,说够了够了!售货员不知道怎么回事,问,什么够了?他俩齐声说,买一个暖水瓶够了。
二铁子帮大海挑选暖水瓶。他这个小人精不知道听谁说的,暖水瓶里嗡嗡的响,装水就保温。他把暖水瓶一个一个的试,一个一个的用耳朵听,忽然说,就是这个了,听着最响!
售货员又要找给我俩那一角三分钱。
二铁子说,不要钱啦,拿糖球,我俩一人一半。
走在路上,他俩都用含着糖球的嘴说,真甜,真甜!
大海把用废品换来的暖水瓶让爷爷看,让爷爷听,爷爷的嘴都合不上了,夸孙子孝心。父亲回来,想了想,没有责怪孩子。
二铁子却让他爹狠狠地踢了一脚。他爹骂他嘴馋,把补补还能用的破麻袋拿去换糖球吃了。
有关孝道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2、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3、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4、哭竹生笋
孟宗(?271),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公主岭关于孝道的故事?
近日公主岭关市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举行了一场慈孝文化公益会万里行,传统文化宣讲活动,邀请到当代中华最感人十大慈孝人物之一的河南省洛阳监狱一级警察孝子警官王春来宣讲,共牛三百余人聆听专题宣讲,使5会者享受了一场传统文化
关于孝道的爱国人物的故事?
岳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诞生900周年,国家邮政局将发行《古代名将岳飞》纪念邮票。民族英雄岳飞系我国家喻户晓、人人崇敬的历史人物,其爱国的胸怀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传颂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关于孝道文化的手抄报内容?
题目:
难报三春晖
第一框:爱洒心间: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肖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第二框: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戴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上扬辅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便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第三框:古代孝子:(这个可以上网搜)
第四框:关于孝敬的名言:(这个可以上网搜)
图画可以花一些给父母洗脚之类的画
论语中关于孝道的句子有哪些?
有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于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平?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倡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无敢毁伤孝之始也。扬名立身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曾经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兽。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关于孝道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知道的不多,我只说先秦著作:《诗经》《尚书》《孟子》等四书五经;《鬼谷子》等百家著作;《战国策》《左传》《公羊春秋》等文献。
关于孝道与爱国的故事30字?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西方文化关于苹果的故事有哪些?
伊甸园里,夏娃和亚当在蛇的诱导下偷吃苹果。
苹果是禁果,象征着未知和原罪。后来平安夜送苹果,象征平安健康。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苹果是智慧之果。苹果电脑公司的标志是一个被咬掉了一口的苹果,被誉为勇气和创新的开创者。是一种残缺之美,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