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于谦简介_古代于谦简介_于谦简介

于谦简介_古代于谦简介_于谦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97 更新时间:2024/3/6 7:49:09

于谦简介_古代于谦简介_于谦简介

于谦简介挽救大明的英雄于谦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键敏岁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拿缓李锡给他加上对明英宗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于谦简介,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稿睁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于谦简介,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与于谦相关的历史人物朱祁镇于谦简介明朝第一救时宰相于谦:土木堡后成为大明支柱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挽救大明于危难的忠臣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朝北京保卫战:文弱书生于谦妙招力挽狂澜于谦之死中国历史上岳飞和袁崇焕还有于谦到底谁死的最冤明史揭秘:明英宗复辟后为何非要杀忠臣于谦?游岳忠武王祠:于谦岳飞两个英雄的惺惺相惜明朝于谦为什么被杀?于谦是怎么死的?民族英雄于谦死于谁之手?于谦最新文章猴年春晚五审:于谦表演新小品岳云鹏相声出彩解密南宫复辟:明英宗为何残忍处死功臣于谦?明朝第一救时宰相于谦:土木堡后成为大明支柱明朝文人气节之冠于谦:只手降大明从危机中拉回中国历史上岳飞和袁崇焕还有于谦到底谁死的最冤明史揭秘:明英宗复辟后为何非要杀忠臣于谦?挽救大明于危难的忠臣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游岳忠武王祠:于谦岳飞两个英雄的惺惺相惜明朝于谦为什么被杀?于谦是怎么死的?民族英雄于谦死于谁之手?明朝北京保卫战:文弱书生于谦妙招力挽狂澜

《于谦》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于谦》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举进士。宣宗即位(公元1425年),授御史。谦才智超群,谈吐鸿畅,宣帝每倾听之。都御史顾佐,待僚属甚严,独特尊重谦,以为才能胜己。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汉王朱高煦(成祖第二子,宣宗叔)谋反,宣宗亲征,至乐安(今山东惠民县),高煦惧而出降。宣宗命谦数其罪。谦辩数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地战栗,口称万死,宣帝大悦。后,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又上书言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宣宗知谦可大任,时正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于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到任,即轻骑遍历所部,访问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上书拍春言之。河南近黄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设长,责以袭灶耐专事修堤。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镇将私恳田,谦尽夺之为官屯,以资边用。在位九年,迁左侍郎。

初,三杨(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掌政,素敬重谦,凡谦所奏,朝上夕批。至是,宣宗、三杨相继去世,太监王振用事。有御史姓名类似于谦者,曾忤振,振恨之。谦入朝,荐参政王来代己,通政使李锡根据振之旨意,劾谦以久不升迁而怀怨望,擅举人自代,奏请处死。已而振知其有误,释之,降为大理寺少卿。河南、山西吏民伏于皇宫前上书,请留谦者上千人,诸王亦为之请,复命为巡抚。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复为兵部左侍郎。

次年七月,蒙古瓦剌部也先入寇大同等地,兵势甚盛,塞外城堡,相继陷落。王振挟英宗,率师五十万出征。未至大同,军粮已乏,僵尸满路,又闻前方兵败。八月十四日,退至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县东);也先突至,明全军覆没,王振死,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败讯至京,群臣聚哭于朝,议战守之议。时京师疲卒羸马不满十万,人心惶惶。侍讲徐有贞建议:“天命已去,莫若且幸南京。”于谦斥之,曰:“欲迁者可斩。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力主速召勤王兵,誓以死守,议是定。及皇太后命英宗弟朱祁钰总理朝政,群情激愤,当场击毙王振死党马顺,朝班大乱,祁钰惧而欲逃去。谦排众直前,宣谕顺当死,众情乃定。祁钰首以谦为兵部尚书,负责筹画抗敌大计。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谦受命后,即采取如下紧急措施:诏外军入援;运通州粮至京;安抚军民;运南京军器至京;用一批将领。又籍王振及其死党家,以平民愤。时天下无主,太子幼弱,谦请立祁钰。祁钰遂即位,是为景帝。

也先俘英宗后,待之甚厚,欲持之以骗取边城,勒索金帛,并迫明朝让步。及闻景帝即位,奸计不得行。不久,叛阉喜宁(与英宗同被俘)尽以明之虚实告之,也先决计引兵南犯。十月一日,拥英宗至大同,诡称送之还京,胁守将开关;总兵官郭登不纳。也先遂由阳原(属今河北省),南下逼紫荆关,破之,直趋京师。京师危急,景帝即以谦提督诸营军马,令诸将悉受谦节制,不听命者,先斩以徇。京营总兵官石亨主敛兵不战,坚壁以老敌师。于谦以为不可示弱,主坚决抗击,乃将全部兵力分列九门外,准备背城拒战。谦率主力阵于德胜门外,以当敌冲;令闭各城门以绝将士归路,令曰:“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将士知后退必死,故皆用命。

十一日,也先抵京郊,使英宗作书,分送皇太后、景帝、文武大臣。朝廷遂有和谈之议,并遣人至军中问谦,谦曰:“今日只知有军旅,他非所敢闻。”也先欲攻德胜门,谦令石亨设伏。及敌万骑至,伏兵尽起。也先败退,转攻西直门,亦受到顽强抗击,居民升屋呼号,争投砖石。也先初轻明朝,以为京城旦夕可破,相持五日,屡遭反击,而毫无进展,乃乘夜经良乡(在今北京房山县)逃去。谦分军追击,夺回被也先所掠之人畜甚多。

也先从京师败退后,仍不断犯边,但均被击退,于是决心送还英宗,以求与明和好。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三月,大同参将许贵奏:“有敌三人至大同,欲朝廷通好。”谦曰:“我与彼不共戴天,理固不可和。万一和而彼肆无厌之求,从之则坐敝,不从则生变,势亦不得和。贵为介胄臣,而胆怯如此,何以敌忾,法当诛。”自是边将人人主战守,无敢言讲和者。而也先益欲求和,屡遣使者送英宗。景宗为保帝位,不欲英宗还。谦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八月,英宗归,幽居南宫。

英宗既归,谦列兵居庸关以备不测,并上安边之策,请令大同等各路总兵官增修备御;又,原京兵分别隶属于五军、神机、三千诸营,各有总兵,不相统一,谦选精锐十五万,分为十营,设总兵,隶属于都督,称为团营(团营之制始于此),统一训练。以石亨为总兵官,谦提督军务。明军之编制,至此,为之一变。

当也先猖狂之际,内乱相继而起。浙江叶宗留(矿工起义领袖)、福建邓茂七(农民起义领袖)、广东黄萧养(农民起义领袖)率众起义,据地称王,广东、广西、贵州少数民族亦蜂起造反。前后征调,谦独当其任;战争瞬夕万变,谦临机处置,皆合时宜,群僚莫不惊服。谦号令严明,虽勋臣宿将,稍有违反,无不切责;片纸行万里外,靡不惕息。因而深受景帝信任,所奏无不从。景帝欲用一人,必密访谦。谦皆实对,不避嫌怨,无所隐瞒。由是不任职者皆怨谦。谦性刚,对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怨者尤众。徐有贞因主南迁,为谦所斥,更是恨之切齿。石亨虽为谦所荐引,官至总兵,因畏谦而不得逞,京城之捷,又未得赏,亦不满,但为讨好谦,上书荐谦子于冕。谦责之曰:“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亨惭恨交加。

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石亨、徐有贞与太监曹吉祥等人,发动政变,扶英宗上台。史称“南宫复辟”,又称“夺门之变”。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拟处极刑。王文极力辩之。谦笑曰:“亨等意耳,辩何益?”奏上,英宗尚犹豫,曰:“于谦实有功。”有贞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遂弃市。时年五十九。天下惜之。后归葬杭州,谥曰忠肃。

谦为人正直,少有壮志,敬慕文天祥。年十七,曾以石灰自喻,作诗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青白在人间。”有军事政治才能,临危不乱,处事果断,是京城保卫战之英雄。“土木之变”,英宗被俘,全军覆没,人心惊恐,社会骚动,明皇朝处于严重危机之中。谦不避艰险,挺身而出,斥南迁之议,力主保卫京城,挽狂澜于既倒。其主要措施:拥立新君,拒绝和谈;征兵选将,加强守备。在保卫战斗中,他拒绝闭城以老敌军之意见,大胆采取背城战法,示以必死之决心。综观中国战史,多见背水之战,罕见背城之战。背城之战较背水之战更危险,非战即死。在保卫战中,他赤胆忠心,临阵督战,泣谕三军,身先士卒,故人人争奋。

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死后家无余资。每回京师议事,两手空空,从不携带馈赠物品。有人曾劝带点土特产,以送权贵。谦作诗曰:“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泛指民间)话短长。”诸权贵不满,但无可奈何。也从不言功。及谦之继任者陈汝言(石亨死党)事发,赃累巨万。英宗召大臣入视,曰:“于谦被遇景泰(景帝年号)时,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低头不语。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2021高考湖北历史600可上什么学校?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根据2020年全国院校在湖北高考投档线数据分析,湖北高考600分能上的大学有上海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等,南京审计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大学,上海政法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等。

  • 动物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①关于动物的故事100字笨狗一个偏远地区的人有一次带着他的狗去城里办事情,路上他装的几百块钱掉在了地上;急着赶路,那人根本不知道他的钱丢了。狗看到了主人掉的东西,于是就跑过去守住了那堆钱,但是他的主人不知道这些,只顾赶路。后来他到了城里,他发现丢了钱,也发现狗没有跟上来,恼火的他很多次咒骂那狗,甚至

  • 有哪些姓汪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姓汪的历史人物有汪大渊、汪士慎、汪伦、汪藻等。以下是这些人物的详细介绍。1、汪大渊汪大渊,字焕章,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至顺元年,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

  • 姓苏的现代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苏士峰,1948年11月15日出生,大学文化,教授级高级经济师,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局长、党委书记,河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第七届党代会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石油驻廊单位总协调人。兼任世界石油管道承包商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全国

  • 历史上真有元淳公主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上真的有元淳的原型,她就是琅琊公主。琅琊公主本名元玉仪,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拓跋弘的后代,其父为高阳王。琅琊公主长得倾国倾城,美丽致极,是当时名扬中原数大美女。身为公主的她却没有过着衣食无忧尊贵无比的生活,而是万劫不复凄惨无比。528年,胡太后杀死魏明帝,朝廷权臣尔朱荣乘势起兵谋反,一举攻下

  • 《泰坦尼克号》中的爱情故事是真实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泰坦尼克号》中凄美的爱情故事曾经感动了无数人,但日前影片中“露丝”的原型人物美国人“坎迪”的生前回忆录披露:“泰坦尼克号爱情故事”和真实的故事大相径庭。电影中露丝是一个身份高贵的名门之后,她在泰坦尼克号上遇到了穷小子杰克。事实上,真实的坎迪当时不是一个不到20岁的美少女,而是已经53岁的“资深”美

  •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人的寿命只有百年之久,那么人的记忆也就能停留百年,就算告知下一代也难免会遗漏,所以史学家的重要就突显出来了。史学家用书籍(竹简)记载已经发生的事情,让后代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能了解到他们的故事。如果没有司马迁的史记,那么我们很难了解到那个事情的事情,所以史学家的重要性是不可缺少的。当然现在中外交往密切

  • 秦始皇现存画像,你觉得哪一个最可能是真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本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现在的历史人物的真容,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即使真的有画像,其真假又有谁来验证。我们只能从字里行间去想象。【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史上最早东王公图像和文字】南昌身边事很多人都知道西王母,而与之对应的东王公却鲜有人知。东王公又称木公、东皇公、东华帝君等,与

  • 海娃的故事要短的100字最好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女英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穆桂英,佘太君,花木蓝,,秦良玉,,妇好,吕母,迟昭平,冼夫人,平阳公主,梁红玉,唐赛儿,冯婉贞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婵。羞花,杨贵妃。1、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握御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北魏时期,朝廷规定每家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