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中的和,他是怎样一个人?
说起和,不由得让人想起《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诸多影视剧中,阴险狡诈、溜须拍马、左右逢源、收受贿赂的奸臣形象。历史上的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能在乾隆年间叱咤风云?
一、世袭出生,苦难前行。
乾隆十五年(1750年),和出生在北京的驴肉胡同,也就是现在的西四北头条胡同。和是满人,姓钮祜禄,原名善保。他的父亲常保是福建省兵马副都统,相当于现在的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所以说和也算是个官N代。为什么说是官N代呢?和的祖上随着清军南征北战,立下了战功,朝廷给了钮祜禄家一个世袭的职务三等轻车都尉(管理车兵的连长)。
虽然和作为历史上贪官的典型被百姓所熟知,但也没能逃脱名人的成长法则苦难。和的母亲在生他的弟弟和琳时难产去世,而他的官爸常保也在和九岁时于任上病逝。九岁就没了父母,和父亲的其他妻妾一起生活,想必生活过得也不如意吧。
二、官学求学,动心忍性。
和九岁考上了咸安宫官学,这是一所满清贵族子弟学校,专门为清王朝培养重要干部。在校期间,和除了学习满文外,还专门学习了汉、蒙、藏三种语言。精读四书五经,还特地学习乾隆的诗词,模仿乾隆的字体。这些所有的努力也为后来接近乾隆,赢得乾隆的赏识奠定了基础。要知道,满人赢得天下后整体学习情况不是很积极,因为就算考不上进士也有官做。从这一方面不难看出和幼年时的长远眼光和他的坚韧毅力。
和的出类拔萃被一个人看在眼里,这个人就是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冯英廉。冯英廉的儿子、儿媳早逝,孙女的婚配成了他的心头大事。史料记载,和的长相英俊,和影视剧中王刚的形象形成极大反差,被誉为“满清第一俊男”。和俊美的外表、博学的才华,让冯英廉极为满意。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十八岁的和迎娶了冯英廉的孙女冯氏。
三、科举不中,仕途顺畅。
学有所成的和参加了科举考试,满以为能一举中的的他却被命运狠狠地打击了,考试名落孙山。他没有继续埋头苦读,直接参加了工作世袭三等轻车都尉,而后,和成了皇家侍卫。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在和身上得到了验证。清人陈康祺在《郎潜记闻》中的记录:乾隆在颐和园里春游,侍卫来报,云南急奏,缅甸要犯脱逃。乾隆大为光火,说了句“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这句话出自《论语》,大意是说老虎、雌犀牛等珍贵动物出逃,是谁的责任?龙颜震怒,侍从无人应答。大多数人可能压根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和瞅准时机,说出了“是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同样也出自《论语》。无心的发问,绝妙的回答,乾隆甚是欣赏。随后又出题考和,都能对答如流。从此,和成为了乾隆的贴身侍卫。
得到了乾隆的赏识,和一路高升。先后担任御前侍卫、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御前大臣等要职,赐紫禁城骑马。乾隆甚至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长子丰绅殷德,和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
四、一改初心,利欲熏心。
很少有人一做官就想着贪污受贿,家财万贯。随着官越做越大,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人的欲望也逐渐膨胀,和的境遇也是贪官们的缩影。
和在任上贪污受贿,大肆敛财,结党营私,破坏朝纲。这些乾隆都不知道吗?乾隆一清二楚,却没有对和痛下杀手,可能出于君臣的惺惺相惜,可能二人已为挚友,从后来和被嘉庆罢官、抄家能看出来,乾隆有意让嘉庆举起铡刀,树立新朝明君的威信。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驾崩,随后嘉庆宣布和的二十条罪状,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百姓俗称“和跌倒,嘉庆吃饱”。最终和在狱中自尽。
五、总结一生
回归到主旨,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总结为:官家出生,幼年艰辛,努力好学,长相英俊,博学多才,仕途顺利,位高权重,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欲望太重。
和的简介!
乾隆刚死一个星期他就被嘉庆皇帝赐自裁
回答者:胖子-举人五级1-2613:35
和(1750-1799),字致斋,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他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清初随清帝入关,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
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武官消亏家庭,但他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较好的教育,十来岁时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和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
乾隆三十四年,20岁的和继承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第二年,参加顺天府科举乡试,没有考中举人。不过,没有功名的和,后来却因颇有才学主管了许多文化、教育事业。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23岁的和坤被任命为三等侍卫(正五品),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仕途转折
皇帝的侍卫很多,但为什么和会得到乾隆的赏识?
《庸庵笔记》记载:某日乾隆要外出,仓促中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责问:“这是谁的过错?”众侍卫都吓得不敢出声,只有和应声说道:“执掌此事的难辞其咎!”乾隆马上将他升了职。
另一说法是,某日乾隆在轿中背诵《论语》,忘了下文,和顺口背了出来,乾脊桥搭隆很是欢喜。总之,年轻的和英俊潇洒,又颇有才学,可能在某一偶然的机遇中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从此时来运转,飞黄腾达。
乾隆四十年闰十月,26岁的和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短短半年,和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
云南查案
《和列传》|列传》中记载,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31岁的和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与刑部侍郎喀宁阿一起远赴云南,查办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
和一到云南,首先拘审李侍尧的管家,取得实据,迫使精明干练的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从接受这个任务,到乾隆下御旨处治李侍尧,前后只用了两个多月。
随后,和又向皇帝报告说,云南的行政管理混乱,许多州县都出现亏空,需要彻底清理整顿,这一报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赞许。
当年五月和回京以后,又进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顿云南的盐务、钱法和边防事务的具体意见,都得到乾隆的肯定。
云南的案子和办得很出色,确实表现了他的才华,所以和在回京的樱拿途中,就被提升为户部尚书。
结亲皇家
时隔一个月,乾隆给和6岁的儿子赐名丰绅殷德,又将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许配给丰绅殷德,两人于乾隆五十四年结婚。
这门亲事,既给和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又使和在政治上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即使做错了什么事,也不会受到处分。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苏四十三造反,和受命与大学士阿桂一起督军镇压。前方将帅本来快要取胜,但和先到一步就瞎指挥,竟然转胜为败,致使总兵图钦保被打死。
乾隆知道情况后,命令和马上回京。和回京后,不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兼任了兵部尚书。
据史料记载,和从继承三等轻车都尉,直至他获罪前后的29年中,重要的封官就有47次之多。
乾隆四十一年,27岁的和被授予军机大臣。3年后,领班军机大臣于敏中去世,英武殿大学士阿桂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当年在军机处任职的还有大学士王杰、尚书董诰和福长安。阿桂、王杰、董诰都讨厌和,结果就出现了五位大臣每天不在一起办公的奇特现象。
为此,御史钱沣专门上了一道奏折,请皇上下令恢复军机大臣在一起办公的规定,这一奏折矛头指向和,乾隆承认奏折所反映的情况是对的,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乾隆知道阿桂与和不和,常常让阿桂在外领兵或查阅工程、办理案件,军机处的实权自然就落在和的手中。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时,就曾听说“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为二皇帝”。
多才多艺
和究竟是凭借什么功夫,讨得乾隆皇帝如此欢心呢?
和并非后人传说的那样不学无术。相反,他还是很有才干的。据《和列传》记载,和的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特别提到和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
和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爱做诗、书法,和为了迎合乾隆,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和申贪钱的门路是:穷则思变(主题)
1.巧用手中权力:他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人事部(组织部),卫生部,教育部,建设部,国务院办公厅等多种要职于一身,可谓国家的管家婆!不但管钱,还用钱修这修那,买这买那,管采购药品,食品,办公品,管着大大小小的内务,包括皇帝的七情六欲,真可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里头的油坦搭谈水可想而知了。
2.国家要做什么怎么做具体情况他都相当清楚,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提官卖官讨好皇帝,无论皇帝走到那他都会想得特周到,从各方面去做让皇帝惊喜开心的事,为皇帝所想所急,每到一处吃喝玩乐让碰都无微不止,就连皇上喜欢怎样的美女他都非常的清楚,所以每到一处那些县令只要按和申说的做了,都能爬到市的级别,当然他每到一处都有很多的官送他银子银票的。那些人对和申是多尽忠可想而知了,当然和申的权术是很高明的,那些人都被和申用种种手段所控制...
3.和申贪的钱也就是他的个人资产了,他并不是个只收不出的收藏家,和申特会用钱生钱,用极少的钱换更多的钱,做着长远的买卖,他最特别的是开典当,用极少的钱收购大量的土地,再把这些地租出去收很高的租子,发家的重点,涉及今天的保定及辽宁的锦州等地。(当今发家最快的是收购破厂破公司,一夜成富是最大的投机行业,信不信由你)
4.和申还做布匹,药材,铁器,古玩,粮食,蔬菜,酒楼,歌妓院,运输,石灰矿等等多个
领域,真是大赚特赚,所涉领域京城至全国连锁,税款自然不交,也是一大收入啦。
5.和申颇的皇上信任,每到开心少不了赏金赏银,也是一大门路。
和申恩威并施,所有臣子都向着他,为的就是求官保官,自然各州的好东西也流向他的口袋。
6.和申贪的原因是:近水楼台,现管现,没人惹的起,就算惹也惹不过他,和申干坏事从来不亲自抓,都是下面的大小官互相勾结,就算出了事,也是下面人,与他豪不相甘!谁敢说是和申指示的?口说无凭,弄不好杀头满门灭!
7.和申的滑头是很出名的,谁都怕谁都不惹。孝敬收入。
8.和申的心细比女人都要强千倍,所以他深得皇上爱重!赐!
9和申的贪很多人都告过状,包括农民,但都没有告发...
皇上一而再,再二三的护着和大人,说明皇上的博大胸怀!同时让和申更加张狂,使他所有的财产没收归公,真正高明的不是和申而是皇上,真是堂螂捕蝉,黄雀在后....很多人都会骂和申大贪官,而没骂皇上大贪财,我觉的妙就妙在此...世上的枝悄事防不胜防,你高明又有比你更高明的人物,人活者真是不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我倒觉的只要有住的,花的,用的,吃的足够就可以了,算算当今的用量也得百儿千万元,可略阳有这么多资产的又有多少?哎,人还是活的累,从生到死只为一个字:财!所以象和申这样贪的也不太多了,只少没有那么多的职位和权力及机会了。
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纯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一个),小银元宝56600个,100两一个,566万两。。银锭900万个,旁知洋钱58000元,制钱150万文,碧肆铜钱150万文。吉林人参600余斤,玉如意1200余柄,珍珠手串230串,桂圆大珍珠10粒,大红宝石10块,大蓝宝石40块,,银碗40桌,咱就算一桌10个,珊瑚树11支,每支都一米以上高,还有,纱缎绸罗,绫罗绸缎,做衣服的料子,一共有14300匹,毛呢哔叽20000板,狐皮550张,貂皮850张,还有其他的皮又各种粗细皮56000张,铜器和锡器361000件,名贵瓷器10万件,一张超大赤金床,镂金八宝炕床24座,西洋钟46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家人606名,妇女600名。查抄时曾经把和的家产编为109号,其中26号价值两亿六千四百万两白银,还有83号没估价。估出又应该有8亿多两,那也就是说和的家产一共有多少,一共有11亿。
11亿两=15年清朝的国运慧消库收入
和
清朝历史人物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展开
和(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长子丰绅殷德,使和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明改和仿型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激大判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革职下狱。和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自尽,和死时年仅四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