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跨朝代是怎么划分?
如何交代历史人物归属的朝代
对历史人物的朝代归属,有的不存在疑惑,如:李白,唐朝人;纳兰容若,清朝人。有困惑的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说大的历史时期,还是具体到“朝代”名
如郦道元,是说南北朝人,还是南北朝魏人,还是北魏人?这三种说法没有此对彼错的关系,只是称说历史时期范围大小不同而已。学界一般称郦道元为“北魏”人。“北魏”自然指的是南北朝时期北朝中的北魏。
2.不同时期的政权有相同的名称
如南北朝时期有“宋”、赵匡胤建立的王朝,后世也称为“宋”。我们在对相关历史人物的介绍中不要混淆。
如《乐府诗集》的作者郭茂倩不是南北朝时期的宋朝,而是赵氏政权那个宋朝。
再比如“梁”历史上有7个以“梁”为国号的政权:一是春秋时嬴姓诸侯国之一的梁国;二是战国时魏惠王迁都大梁,魏国也称梁国;三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三个王朝,后世称南梁;四是南北朝时期,南梁被攻陷后对西魏称臣的西梁;五是隋朝末期,梁师都建立的政权,国号梁,年号永隆;六是隋朝末期,西梁宣帝曾孙所建后梁;七是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中第一个朝代的后梁。那么,我们在介绍某个历史人物时就不能只说“梁”朝/国人。
3.跨越不同朝代的人物,如何称说其归属朝代
一个政权的消亡,不能让这个政权统治下的所有自然生命都同时终结,尤其像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自然会有不少人生活在不同政权统治时期。这样的情况如何确定历史人物的朝代归属呢?目前还没有整齐划一的规定,大概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是称说其生活时代归属的大范围历史时期,如“南北朝”“五代”“三国”等。
二是看其生活的主要时期或其贡献主要在哪个时期。如每一个王朝的开国君臣,肯定都出生在上一个朝代,如李渊跨隋、唐,刘伯温跨元、明,但因其主要贡献于后一王朝,故分别交代其为唐朝人、明朝人,不会有争议。
三是较难确定其主要生活时期或主要贡献于哪个时期时,就说“X末Y初”、“XY之交”等,如:罗贯中(约1330约1400),在元朝生活了近40年,在明朝生活了30多年,非得归属一个朝代,都不好说,因此一般就称为“元末明初小说家”。
哪位大佬有儒林外史的人物关系图呀?谢谢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介绍举列如下:
1、王冕。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3、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
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
你去百度搜儒林外史里面有人物关系分析。
内容简介
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楔子”),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幽榜”),前后历时约二百四十八年。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
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前后历经一个朝代的兴衰。
元朝末年浙江诸暨农家子弟王冕自学成才后,因不愿相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避走山东济南卖画为生。半年后,黄河决堤,百姓流离,王冕乃回到故乡。不久,母亲病死。又隔了一年,天下大乱。吴王平方国珍,特去访问王冕,向他求教平天下之策。
数年后,吴王建国大明,礼部议定用四书、五经、八股文取士。由此,王冕预知“一代文人有厄”,乃及时避居会稽山中。到了成化末年,山东兖州汶上县薛家集观音庵中办学堂,夏总甲推荐周进来教馆。周进为一老童生,先后受到秀才梅玖的嘲弄和举人王惠的白眼,感到无限屈辱。
一年后又失却馆地,更是满腹怨嗟。随姊丈金有余去省城为商人记帐时去贡院游E,见到号板,怨愤至极,一头攮去,不省人事。后得商人资助捐监应试,先后中了举人、进士,做了御史,点了广东学道。他在主试南海、番禺两县童生时,识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入学。
不久,范进又考取举人,但却喜极而疯,为丈人胡屠户一个嘴巴打醒。范母也因喜极而亡。在乡绅张静斋劝说之下,范进乃与他去房师、高要知县汤奉处打秋风。二人正在候见汤知县时,当地乡绅贡生严大位又前来识。严贡生因横行乡里,被告到县里。
不料汤知县居然准了状,严贡生不得不避走省城。县里差人找到他的老弟监生严大育。严监生胆小怕事,找两位舅爷虞生王德、王仁来了结乃兄官司。不久,严监生妻王氏病重,又花了大量银子打点两位舅爷才将妾赵氏扶正,接着王氏病故。
婚丧两事一共花了四五千两银子,严监生十分肉痛,气恼交加,宿疾发作,以致一病不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知乎上有,我摘了几张,不知道可不可以,因为我还没看完,确实人物关系很复杂……
你好,
我这里有儒林外史的关系图啊,
但是我这里发不了图片啊,
怎么发给你呢,
如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