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条君的口袋里有满满的历史人物故事呐
与大家分享一些不落俗套的素材
收好啦(~ ̄ ̄)~
一.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如果说柳永的词像白雾里远在天边的星星和月亮,让人仰望,那么他的仕途之路便是地上坑洼不平的石子路,甚至还被当时的皇帝拉入黑名单。
柳永的仕途之路并不顺遂,青年时期的柳永,有着一腔热血、满怀抱负,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期望在功名路上实现自己的一番宏图,但是这个理想,并不容易实现。
初次参加科举考试时,柳永并没有因惊艳的才华脱颖而出,而是像大部分苦读的才子一样遗憾落榜。
后来有人向宋仁宗推荐柳永,仁宗便说“此人风前月下,且去填词”。被认为行为不加检点的柳永就这样得罪了宋仁宗,被拉入了仕途的黑名单。
虽然后来他无奈自称为“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伎伶人之间,但是也没有放弃仕途之路,终于在暮年时,仁宗特开恩科后登上进士。也因他常年与底层百姓为伴,为官期间,他体恤百姓疾苦,抚民清净,也得了一个“名宦”的名声。
适用主题:
坎坷人生、乐观豁达、坚定理想等,如2015年北京卷《深入灵魂的热爱》等。
示例:突破障碍实现远大抱负的过程并非是容易的。柳永怀有一腔抱负却因“行为不检”被宋仁宗阻挡在仕途门外,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皇帝的刁难,直面困难,终在暮年登上进士,抚民清净;同时也能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伶人歌女赋词编曲,活成世人眼中离经叛道的样子。柳永词作《雨霖铃》中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就像是他一生的写照,千里茫茫,在茫茫烟波中望不见天际,一生漂浮,任漩波冲流,却难忘年少初心。.
柳永常年流连于烟花柳巷,穿梭于歌舞伎人之间,真切体验着伶人歌者等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与她们一同感受勾栏瓦肆的爱恨情仇,他的词是根植于真实土壤的,是从“根”中获取创作源泉的。
柳永被宋仁宗拉入黑名单之后便在青楼内开“工作室”,为了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他的生活起居大部分在青楼内完成,与青楼歌伎之间建立起浓厚的感情。
由此,柳永的词里女主人公也多为青楼女子,他通过描写市民阶层的爱情故事,写出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和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内心的哀怨苦闷。
他把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让词更往平民化和大众化发展,挖掘引人共情的地方。柳永像是民间百姓的发言人,正因为他根植在民间,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百态,才能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又充满感情的瓦肆风情,让“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适用主题:
艺术创作、贴近生活、世情等,如2015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等。
示例: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艺术作品无论是阳春白雪,抑或是下里巴人,扎根于生活源泉才是持续创作的重要基础。柳永深谙此理,当他仕途之路受到阻碍时,他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于勾栏瓦肆间为民间艺人填词编曲,感悟生活的源泉的同时不断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词曲,给后世留下一首又一首惊艳之作。
二、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由于才华的加持,苏轼在20岁入京考试时就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苏轼的前半生,仕途走得很顺。
但是,苏轼到了43岁的时候,因为受到官场党派斗争的牵连,卷入了“乌台诗案”,这一巨大的打击成了苏轼人生的转折点。正是在此次诗案中,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但苏轼面对人生的困境并没有消沉,反而写出了许多豁达之词,著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也就是在这时期,苏轼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的别号。
在苏轼的一生中,有起也有落,而“落”的时候却更多。在宋哲宗即位之后,苏轼重新被重用,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但好景不长,此后苏轼在官场一再受挫,甚至到了62岁,已至晚年的苏轼,被贬到了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州)。
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他却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写下了“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这样的句子。
他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此消沉下去,而是随遇而安,无论被贬到哪里,都觉“此心安处是吾乡”。
适用主题:
从容面对挫折、乐观、不惧风雨等,如2015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2013年四川卷《平衡的生活》。
示例: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在逆风中保持一颗前行的心,才能不被风雨所阻。李白不能得志,却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苏轼被贬黄州,却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刘禹锡谪守巴楚,仍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面对挫折的时候,有的人一蹶不振、从此消沉下去;而另一些人,却豁达面对、笑对人生。汪国真曾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正是如此,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更应积极地调整心态,以心中的晴朗,笑对人生的风雨。
苏轼还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艺术家,他总能在生活的细节中体味到浓厚的生活情趣。
在乍暖还寒时候,苏轼欣赏着“细雨斜风”“淡烟疏柳”,也品尝着“雪沫乳花”“蓼茸蒿笋”。他珍视季节所给的馈赠,在品味着景物、食物之美的同时,也体会着“清欢”的人生滋味。
相传令纸条君垂涎欲滴的“东坡肉”是苏轼所创制的。大文学家苏轼,讲究地说着秘制东坡肉的做法:“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也专注地酿一瓮酒:“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
还有着夜赏海棠的雅趣:“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都是有趣的,苏轼以其乐观的心态和独到的眼光,去寻找生活的乐趣。不论境遇如何,不论身处在何处,苏轼总能够为心灵找到舒适的栖所。
适用主题:
发现生活中的美、在细节品味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等,如2014年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2010年辽宁卷《幸福是___》等。
示例:苏轼一生坎坷不顺,却仍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发现乐趣。这种乐趣,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还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我们都熟悉这样一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想要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首先要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爱。
三、李清照:横戈好女子,慷慨士大夫
提起李清照,人们多半会在心中勾勒出一个幽怨凄婉的女子形象,只因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其中情境太过伤感凄凉。
但假如我们仅以时乖命蹇、善写伤愁来定义这个奇女子,便错失了她“词宗”美名之外的风采。
书香世家出身的李清照,在文墨浸染中长大,诗文并举。年少时,她读罢《读中兴颂碑》,触动之下,书笔写下《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和诗两首,陈言“安史之乱”兴衰变换,感慨北宋的风雨飘摇,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写下了许多关乎时局、沉郁悲壮的字句。
1127年,金兵袭来,丈夫赵明诚临阵退缩,做了逃兵,失望愤怒之下,李清照作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明志劝谏。
哪怕临至暮年,孤苦无依,她仍惦记着“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她的视野仍投射在沙场兵戈之上,民生、天下是她心志所向。
这番壮志豪情也见于她生平爱好,除了文学、金石,李清照也是博弈的个中好手。也许是为了弥补不能指点沙场、斡旋刀马的遗憾,她倾心于博弈,“纸上谈兵”,号称逢赌必赢,还将自己的有趣经历、心得体会整理成《打马图经》,留赠后人。
适用主题:
慷慨之士、多角度思考、印象等,如2018年江苏卷《语言》,2014年福建卷《空谷》。
示例:想当然地下定义、做评价总是容易的。世人眼中,黛玉总是多愁善感、含泪怨抑的化身,而李清照必然婉约内敛、缠绵于相思离别。殊不知,她们纵使貌似柔弱、文辞秀丽,也自有一番慷慨情怀。黛玉教香菱作诗,不假于人,不藏于心;易安亦能回望前朝风雨、痛陈时弊,有直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志气。缺乏深入、全面的思考,难免会滋生偏见、产生刻板印象,而当眼光放远、视角变换,我们便会一改往日狭隘之见,在思想、认知上收获此前未得的深邃、辽远。
今天先更到这里~
除了历史人物素材,纸条君也整理过一波现代人物素材哦↓↓↓
有哪些小众的人物素材让你在作文中“屡试不爽”?
更多素材欢迎下载作文纸条App,探索实用有趣的内容~
喜欢的话就给纸条君点个赞鸭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