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长江黄河是怎样形成的?

长江黄河是怎样形成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36 更新时间:2024/1/21 23:13:26

这个问题一下子问了两个地质学上的重要课题,至今还有许多疑团未解,特别是长江,它的形成通经历地质年代环境更复杂,我就不说长江怎么形成了。我来聊聊年轻的黄河,为什么说它年轻呢,因为它全线贯通入海的时间距今才15万年,而像亚马逊河,恒河都有1000-2000万年的历史。

在黄河形成之前,黄河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呢?根据地质研究,原来的由各三个独立水系组成,即距今170万年以前的青藏高原古黄河,大概就是今天黄河上游到贵德盆地之间。形成1.3亿年以前的河套古黄河,大概是兰州-银川盆地-河套盆地之间。还有形成于1500万年前的晋陕大峡谷的古黄河。

这个三个水系都形成并并汇入各自的古湖泊,现在的地质学研究也证明,贵德盆地,银川盆地、河套盆地、汾渭盆地等诸多盆地都有很厚的湖相沉积。所以古黄河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古湖盆。

如果熟悉地理知识,会发现上述三个水系正好在我国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间,所以黄河形成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关。由于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和华北平原沉降,水系开始相互袭夺。最早溯源侵蚀贯通是河套水系和晋陕大峡谷的古黄河,流入古三门湖,大概距今15万左右,三门湖被切穿,这个切穿的后果是古黄河终于可以华北流入海洋了。另外一个小后果呢,就是把原属于渭河盆地的盐城盆地切给了山西。

再到15万年前青藏高原的共和运动,青藏高原的黄河上游也与河套盆地的水系侵蚀贯通,至此黄河终于形成一条大河奔流到海,可以说是“黄河之水天上来”了,下图为黄河上游的扎陵湖。

科学视野,不同解读,欢迎评论和关注

地球形成后,有很多高地和洼地,既高山和海洋。当海水或其他水体受到太阳的照射时,会产生蒸发,蒸发后的大气在地球的自转当中形成移动。高湿度的气体,漂流到高山的上空时,遇到空气凝结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表,遵循水往低处流的原则,对经过的地表产生了侵蚀。逐步流大海。长年累月就形成了长江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它河流。

长江断流事件,长江断流是真实的吗,为什么?

现在网上讲长江发生过断流,发生地点有讲在江苏泰兴,有讲在靖江,发生年代有讲几百年前发生一次,1954年发生一次。断流持续时间是几小时到几天,发生原因有人煞有其事讲长江江底发生断裂带凹陷,水被吸进地底。

我个人觉得那些都是网络谣言。首先两次断流都没有官方记载,几百年前的不谈了,1954年的不可能没有记录,1954年长江水记录最著名的是全流域发生大洪水,断流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洪水前的春季,如果断流,当地也应该有水文记录,但事实上没有。其次,长江泰兴和靖江段离海边不远,这里长江水位都受到海水涨落潮位影响,长江江底低于海平面,如果长江江水水位严重下降,海水会倒灌,根本不会产生断流。第三讲断裂带发生凹陷吸进江水而断流,更是无稽之谈。泰兴和靖江一带地质根本没有什么大的断裂带,更不可产生能吸进江水的大凹陷,假设有,会很巨大,两岸人民不可能不看到并轰动一时,但事实上根本没有这样的历史记载。尤其是,怎么可能断裂带产生凹陷只在江底,两岸都没有痕迹?地质学上断裂带往往是绵延几百甚至几千公里的。

所以那些传说只能归结于网络谣言。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世界第三条大河,她水量丰富,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长江地处在我国降雨量丰富的南方,她的径流量七倍于黄河。黄河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出现断流现象,而且是一年比一年断流时间长,最长的一年多大100多天。黄河的断流是因为北方降雨量少,用水多所致,这很容易理解。但你可知道,滚滚长江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两次诡异的段流。

据记载长江第一次断流发生在公元1298年的元朝,断流地点位于江苏泰兴的长江段,由于年代久远,长江断流的细节无从考究,人们只是把它当做一个传说而已。但是第二次断流是发生在建国后的1954年,一些亲历者依然依然健在。

那是1954年1月13日下午4时,长江泰兴段突然断流,沿岸百姓见状纷纷下河捡鱼。两个小时后,百姓正忙的不亦乐乎,突然听见远处传来隆隆的轰鸣声,紧跟着看见滚滚的江水以雷霆万钧之势奔涌而来,离岸近的老百姓侥幸逃到岸上,靠江心的都被汹涌的江水冲的无影无踪。

不可思议的是:而这两次断流都发生于江苏泰兴段,毕竟长江不是一碗水,想喝就喝,想吐就吐,那么多江水在两小时内,都去哪里了,莫非都被天上龙吸走不成!

后来,地质学家对1954年的长江断流的神秘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是图揭开长江断流之谜。他们发现在我国东部底线隐藏着一条大裂谷,横贯山东、江苏两省。长江的两次断流都在大裂谷的南部同一地带。地质学家推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深藏低下这条大裂谷地上部分突然裂开,长江水正是沿着这条大裂缝涌入深藏地下大裂谷中……

但是目前这个假说,还不能完美解释长江的突然断流。比如,深藏地下的大裂谷什么原因导致地上突然部分突然裂开,是什么原因又合上了,那么多江水涌入地下最后去了哪里等等疑问,地质学家至今还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黄河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

  • 米芾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一分为二说米芾。先说米芾书法艺术成就。米芾一生习帖无数,阅帖无数,最喜欢从各种碑帖中选出写得最好的字甚至是一个笔划进行琢磨研练并收藏,并不示人。如客人要看收藏的书法,米芾展示时,要求客人于一丈以外。米芾书法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不招摇,长期苦修,不呜则罢,一呜惊人。谁也想不到米芾会一夜之间成为书法大家名

  • 写一篇苏州丝绸的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人们一直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但我想说:“中国丝绸甲天下,江南丝绸甲中国。”丝绸和陶瓷都是中国的土特产,我生活在江南水乡,从小以来,就离不开江南的土特产丝绸。夏天,我穿上丝绸制的衣服到公园里散步,尽管是在烈日炎炎之下,我也能感受到凉爽。秋冬季节,我们总是围上一块丝绸制的围巾,这样一

  • 专家一说到书法,便口吐莲花,妙语连珠。而听完后却不知所云。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题主这个问题,从用词上体会出对这些”口吐莲花“的专家的不满和不屑。这个情况我也遇见过,只不过是没把它当回事。他说他的,我做我的,江水不犯河水。但是,世界上学书法的不一定都有我这个人的定力,特别是一些初入道的同志,对于专家离题万里的”妙语联珠“,真还是鸭子听雷一一不知所云。所以,还有必要给大家说

  • 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学书晋王羲之王羲之书法王羲之字体下载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相关故事竹扇题字教子习书入木三分书成换...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第一

  • 有关书法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

  • 颜真卿的学习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

  • 关于黄河 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要故事梗概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他从来都是箭

  • 【紧急求助】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求两个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大禹治水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尧召开部落联盟

  • 有什么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