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题主这个问题,从用词上体会出对这些”口吐莲花“的专家的不满和不屑。这个情况我也遇见过,只不过是没把它当回事。他说他的,我做我的,江水不犯河水。但是,世界上学书法的不一定都有我这个人的定力,特别是一些初入道的同志,对于专家离题万里的”妙语联珠“,真还是鸭子听雷一一不知所云。所以,还有必要给大家说说这方面的问题。
首先说说专家。专家,本是某一领域的权威,俗话说得通人。但自古沽名钓誉、滥竽充数者不在少数。就书法方面,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大有人在,其特性就是好为人师,正如题主所说,讲起来头头是道,妙语联珠,但就是云里雾里,叫人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从深切笔墨体验中得到真谛,他不胡言乱语搪塞你,还能称为专家吗?针对这号专家,我们戮穿的方法就是看他的书法作品。如果连字都写不到水平,就应该向他拜拜了。
再说咱们学书之人。开始学书,技法是第一是重点,这没错。全身心临习精典名帖路子也很对。但闲暇时或者说抽出一定时间,也要看一些书法理论方面的知识,虽然实践出真知,但也要前人的理论指导你的实践!这对你学书其实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我在这方面就得益非。比如在习字中学某一帖,我从书本或者电脑上搜索观看有关这个帖的介绍文章。从中不仅从技法运用上颇有感知,而且能站在审美高度上去把控全局,心中有数,那一步一步地做,肯定能水到渠成。及至你学书已达到一定水平,不仅要从书史、书论、美学理论中找提升,还要从文学,音乐,舞蹈中找营料,丰富你对书法创作的认识和理解。比如你以王维《山居秋暝》为内容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无意识去用魏碑体书写,字写的是雄浑拙壮、方棱峻整、浓重沉涩,那就离这首诗清灵淡远、心志高洁的诗意背道而驰,从审美要求上也就宣告你的创作失败。因为中国文化的审美,都是以内容为核心的,你的各种艺术元素和形式,都要围绕核心去调动来为它服务,书法也是如此。这是一方面,更重要地是,你自身学养加强了,在学书道路上也就有了一双去伪存真的慧眼,因为你不仅在练笔当中有了只可意会的心得真经,而且还有了审美的高度,只要勤思苦练,在学书道路上能不走的更远?
所以说,解决题主上述问题,还是要加强自身的修为,既能听懂好专家指点的话,也能识别假专家糊弄人的经。切记:“打铁还得自身硬!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这要看专家和听者的欣赏水平如何了。如果双方艺术造诣都很深而且见多识广,这就容易沟通。如果专家胡言乱语、有意吹捧,听者只好听他讲皇帝的新衣了。
乞丐书法赢得喝彩,中书协专家却对此不以为然,真的如此吗?
我没见过乞丐的毛笔字,仅是按照其它方面发生存在的一般规律看问题。乞丐是一个很普通的底层人士,他的技艺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仅是民间说好,根本不可能引起术协重视。除非世界上独一无二,而国家又急缺这样得人才或技术。因为,中国人讲究面子,你一个乞丐比我们专业人士都强,要的学校和专家干什么,专家学者不是掉价了吗。
谢谢邀请!
乞丐书法赢得喝彩,中书协专家却对此不以为然,真的如此吗?
吾看未必!高手在民间,而且是大有人在,有的乞丐的书法造诣远比那些书协的人好的多,书协对此不以为然,并不影响群众对这些乞丐下里巴人的书法热捧。最近在网上看到的某位书法大咖(也是中书协的一个什么领导)的书法,对其书法实在不敢恭唯,就这字还拿在网上晒未免也太那个了!要说对书法的研究吾不敢说有什么特别的造诣和取得了什么成果,但自幼也跟书法大家学过几年的书法,因此讲对哪种书法书写的好坏还是能讲个一二三的。
我们这里前几年曾有一个乞丐,这个乞丐怪的很,他也不向任何人乞讨财物,就是在吃饭时拿个碗向人讨要一点吃的就行了,平时用海绵特作的特大号斗笔,沾水在人行道的水泥地上写古诗,其正楷和草书堪称一绝,每天这个乞丐在地上写字时,围观人群里三层外三层的,其中还有我认识的当地的书法家,有的家长每当乞丐在写字时,干脆就把正在上书法课的孩子领来,观看研究乞丐的书法,并还要拜乞丐为师学习书法,乞丐虽然话语不多,但清高之气跃于脸上,不大愿意和任何人交流,对要求学习书法拜他为师的大人和孩子一个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