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黄河的童话传说有一条龙,它把头伸进黄河,就能把洪水吸干,它在天空打个喷嚏,普天下便是和风细雨。可是这条龙,水量很大,性子更是暴烈,常常一埋下头来,就连地皮也吸干了。一旦脾气发作,又吼的满天雷雨,一瞬间洪水遍地,还是不住地倾泻下来。几千年来,人们又怕它,又离不开它,总是想尽办法去感动它。每逢秋收后,黄河沿岸到处给龙唱戏、祭酒,到处把一筐筐的肉和馒头,抛到黄河里去。人们用一切想得到的办法,表示满心的恭敬和虔诚。哪怕老婆孩子都随着茅舍的房顶漂走了,心里也不敢有半点怨言,唯恐眼泪触怒了它。可是年复一年,龙的脾气总是暴怒如雷。黄河两岸总是旱灾接着水灾。多咱能有这么一条龙,它的水量如海,却有着一副好脾气呢?人们乞求了好几千年,盼望了好几千年,总找不到一条好脾气的龙。今天才发现,这样的龙原来就是人民自己。正是我们自己,要在六年以内,修起一座大水库来,把大半条黄河的水全给装住,就像童话里的龙那样。
关于黄河的故事有哪些?
西门豹把招摇撞骗的巫婆投入黄河中。
黄河有关的传说从前,有个打渔的老头,他有个女儿叫黄荷。有一天,老头在河中捞起一个小男孩,这男孩和黄荷一般大小。老头将男孩带回家,给他起了个名子叫黄河。黄河渐渐长成了一个英俊威武的小伙子,老头便把美丽贤慧的黄荷嫁给了黄河。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老头突然得了一种病,什么也吃不进去,急得一家人团团转,又求神,又请医,还是治不好老头的病。这事乐坏了一个对黄荷不怀好意的财主,财主叫人装神弄鬼,说什么,要治地好老头的病,除非用悬崖草,河底沙做药引子,小两口一听便各自去取药引子,黄河去河底取沙,黄荷去悬崖摘草。谁知黄河一去不复返,淹死在河里,家里人知道后哭的死去活来,不久,黄荷的爹娘相继去世,财主一见时机到了,便千方百计的迫使黄荷嫁给他,黄荷为给爹爹报仇,就假装同意,不过她让财主向黄河取沙的那条河叫三声爷爷那天,黄荷全身洁白,站在河边,泪水象断了线的珠子,在财主面对黄河叫爷爷的当儿,她乘财主不注意,将他推入河中,然后自己也跳进去,河水马上掀起大浪,浑浊汹涌,气势逼人....从此,黄河的水再也没有清过,好象日夜向人们诉说着黄荷的不幸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