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川军到底有多厉害?

川军到底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309 更新时间:2024/2/25 13:20:37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川军从未负国这句誓言有多么沉重。1911年的时候四川成立了军政府,从此也就意味的从清朝独立出来,也就实现了那句古老的定律“天下未乱蜀先乱”。但是独立出来之后,四川内部还分了五个派系,彼此也是谁也不服谁,天天打仗争夺防区地盘。

但是川军内战是最奇葩的,因为当时川军士兵使用的枪械都是清朝留下的那些年久失修的老瑟枪,甚至有的枪打两枪就拉不开栓了。而川军的工兵营每次挖战壕的时候都要找老百姓借锄头,所谓的海军战舰就是一轮小货船,而且还是那种吨位特别小后坐力特别大的那种。

当时的四川军阀普遍没什么化,甚至大多数官兵连地图都看不懂,反而军阀普遍妻妾成群,一个军阀杨森公开的姨太太就有12个,比他军队里的军官还要多。而且当时川军的内战,基本上都不下什么死手,毕竟都是乡里乡亲的,所以川军所谓的内战基本上就是村民聚众斗殴,菜鸡互啄的那种。但就是这种战斗,川军在20年中一共打了478起,平均一个月两起,下面这张图片形容的就很恰当。

然而到1937年的时候,卢沟桥事变后,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川军收起了之前懒洋洋的样子,当时的军阀也一致停战,四川军政府主席刘湘毅然主动请缨抗战。征兵令一发下去,四川儿郎纷纷主动从军。而抗日时期川蜀是没有遭受日军侵略的,四川人民成功将日军阻击在潼关之外。抗日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300万川军儿郎64万客死他乡,他们本来可以选择在川蜀度过安宁的生活,但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退缩。

在川军出川的时候,所有的军阀都看不起出川军,认为当时的川军素质和装备太差。而且当时四川人都喜欢抽叶子烟,川军士兵也不例外,行军打仗烟枪永不离手,因此被人称为‘双枪兵’。出川之前jjs曾经给川军承诺,出川之后装备武器全部加强,但是真正出川之后,jjs就以各种原因不到位,军饷只有当时正规军的一半。当时所有的军阀,都直言说:“我不要这种烂部队”。但是在大半个中国沦陷的情况下,四川一个省撑起了中国的脊梁。而且在抗战时期,四川人民以一省之力提供了中国三分之一的粮食供应。

而且川军的战绩也是不菲,淞沪会战之中川军26师是战绩最好的一支部队,全师从4000多人打到几百人,伤亡超过了85%,但是没有一个人擅自退出战斗。南京保卫战川军145师浴血奋战,其师长不愿被俘虏,饮弹自尽英勇殉国。台儿庄战役122师铭章将军在滕县与日军激战,全军苦战4个昼夜,5000人的部队只有17人存活,其王铭章将军以身殉国。

对于民族大义前,川军刘湘在死之前说:“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不还乡”.还有死字旗,在川军出川的时候,王者诚亲手书写了一面“死字旗”让儿子带上了战场,

旗帜右边,“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左边,“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试想一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将自己的儿子推死亡的深渊,何其沉重。

抗日战争中,大半个中国都沦陷了,唯独日军没有打到四川。而四川人民负担了4400亿的战争军费,一省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川300万人,64万人客死异乡,抗日战场上每五个中国士兵就有一个是四川人;川军转战7万里,参加了抗日战场上28个大型会战,守卫了五分之一的国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以捍卫国家主权的神圣。

此文章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平台。

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但他们却成为统一的精神!

我曾有一位四川的同学,他跟我讲起了大一入学刚军训时的一件事:

大一军训的时候,他和教官聊天,教官问他是哪儿人,他说四川的。教官说川军打仗很猛啊!当时我那位朋友激动极了,作为四川人,感到非常骄傲!

其实在民国时期,川军的战斗力绝对称不上强!

自辛亥革命以来,四川就一直处于军阀割据和派系互斗中。当时的川军,军纪涣散、装备拙劣,被认为是中国“最糟糕的军队”。然而这支处处被人嫌弃的部队,却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开始,几乎无役不从,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从“最糟糕的军队”到抗战后期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

川军装备老旧,极度缺乏重武器,后勤补给混乱,士兵训练差,军官指挥素养极差,军纪也并不严明,这是一支标准的叫花子式的地方军阀武装,战斗力绝称不上强。抗战八年,日军未能踏进四川,而作为后方的四川人,却提供了五分之一的兵源和一半的粮草。

抗战开始,在四川窝里斗了几十年的大小军阀,纷纷停止内战,带着自己手下那群粗野、蛮横、一手快枪一手烟枪的士兵,参加各种会战。这群让正规军瞧不起的老兵痞们,面对侵略者死战不退,战死不降,去时数千,返乡往往不过数百,甚至伤亡殆尽。

在四川,在他们的家乡,多年不堪其扰的百姓,为他们满城披麻戴孝。他们装备很差,他们素养不高,但他们是每一个将军梦寐以求的士兵。这,就是川军!

就像刚才开始说的,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但他们却成为统一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如果将它形象化后,最贴切的便是那面让人潸然泪下的“死字旗”!

川军战士王建堂,在出川抗战前,收到父亲赠送的一面旗帜,旗的正中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有力的“死”字。

“死”字的左右两侧写着这样的几行小字:

右边,“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边,“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而这面“死字旗”的主人王建堂,在参军抗战中,他共计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四次负伤,多次立功受勋(其中两次获甲级勋章),实现了“伤时拭血”的誓言。

从南宋川军钓鱼城,再到抗战川军死字旗,作为一个四川人,值得足够的骄傲。同样,值得足够的尊重!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能分享一下你相册里的风景照片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很高兴分享几张相册里的风景照,这些照片没有经过美颜处理,只是简单的调色。之所以分享这几张照片,感觉有几点经验可以与大家交流。1、本来是去拍落日,但太阳却躲在云层后面,到傍晚时,云层减薄,变身晚霞。海鸥在霞光中翻飞觅食,飞姿优雅,造型奇特,虽然没有拍到落日,但抓拍到一组非常漂亮的风景照。是不是有种“落

  • 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上虞吹打源远流长,有大敲、小敲、细吹细敲三种演奏形式,曾先后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目前,全市有165支吹打乐班社活跃在民间,代表性的有玩石村吹打班(十番行牌),裕丰村吹打班(背敲)。而哑目莲是一种舞蹈、手势、表情、武技来刻画人物,表演情节的独特的哑舞剧形式,在上虞已有数

  • 如何传播非遗文化内涵?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珍贵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年,我国不遗余力地加大着对它们的保护力度:在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实施了平安故宫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在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用五年时间,累计完成可移动文物修复和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项目1000余项,修复文物4万余件;在提升考古发掘保护能力方面,2013

  • 寻乌县的非遗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寻乌县的非遗是‘挑积’!江西省寻乌县地处偏僻山区,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古老悠久的民间传统医术挑积,就在这里传承至今。此医术已传入赣、粤、闽周边地区。清咸丰、光绪年间,“挑积”传承者陈桃的祖宗陈发香、陈善利用祖传医术从事“挑积”行业,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声誉。陈桃从小受到影响,继承祖业,利用业余钻

  • 盐城有哪些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目前我市一共有物质类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国家级保护单位为新四军纪念馆,省级文保单位包括建湖县宝塔镇宝塔村朦胧塔等共17处,省级文化保护区大丰市草堰镇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1处。“董永传说”、淮剧、建湖杂技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虎鞋被列入江苏省“非遗”保护名录。机遇就是藉此可以推动

  • 非物质文化遗产值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

  • 周文王埋葬骸骨 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中文名称:班昭又名:字惠班班姬性别:女所属年代:汉代生卒年:约49约120相关人物:班固班彪班超生平简介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班昭有一个兄弟是班超,我们现在常用的两个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

  • 关于禹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征文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

  • 河北的民间艺术都有哪些列入物质文化遗产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我省各元宵节庆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闪亮登场既群众带节欢乐增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赛戏怀古月十二至十六武安市精筹备五场内容丰富、形式泼型文化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场文化盛宴道硬菜武安享戏曲乡美称平调落每必少压轴戏今元宵节期间精挑选《福寿图》、《桃花庵》等耳熟能详知名平调落戏曲酷听戏看戏乡村提供丰盛

  • 求公孙龙子白马非马论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公孙龙子》首篇《迹府》是后人编辑的有关公孙龙的简介,其馀五篇是公孙龙的作品。其中《白马论》所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以及《坚白论》所提出的“离坚白”的命题,是公孙龙名辨思想的中心。该书针对社会上名不符实的现象,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唯乎其彼此”的正名理论,强调“名”必须具有确定性,着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