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家住长江边,有哪些令你记忆至今的故事?

家住长江边,有哪些令你记忆至今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233 更新时间:2023/12/19 17:41:02

我的家住长江岸边的安庆,家附近有座庙,叫迎江寺,寺庙门口有两个大铁锚。今天就给大家讲讲铁锚的故事。

传说,安庆是母娘娘游东海的一条大船。王母娘娘悠哉哉地游完东海,就回天庭去了,这条大船却被搁在了东海口岸。振风塔是这条大船的桅杆,桅无蓬帆,船自然不会飘走,但是一旦有了蓬帆,说不定哪天这只大船就回被风吹走了。那么安庆不就完了嘛?

安庆人当然不会让这艘大船随风流走,当然也不愿意那只桅杆上出现蓬帆。因“蓬”与“彭”谐音,故而安庆历史上绝不可有姓彭的人来当知府。如若那样,不是安庆这艘大船漂走,就是彭姓知府家破人亡。

可是偏偏有一年,糊涂的皇帝硬是派了一位彭姓知府到任安庆。这道圣旨对于新任彭知府来说真是如雷轰顶。他有心抗旨不去安庆,可是皇恩浩荡、圣旨难违。他想硬着头皮去安庆,可一想到“南京不打五更鼓,安庆不坐彭知府”这句话就不寒而栗。彭知府就这样闷闷不乐,迟迟不敢上任。几天下来,人瘦了一大截,茶不思,饭不想,居然一病不起。

这一切,让彭知府的母亲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走在儿子的床前,说:“儿啊,你自小用功读书,考取功名,现在万岁爷派你到安庆做知府,你应当高兴才对啊,怎么反而闷闷不乐,一病不起呢?”

做儿子的从病床上欠身起来母亲问过安,说:“娘啊,你有所不知,我什么地方的知府都能做,就是安庆那地方的知府不能做。”

母亲说:“这是什么道理啊?”

于是,彭知府就把关于安庆的传说,及安庆人的那句谚语说给了母亲听。

没想到,听后,毛氏夫人反而朗声大笑起来,说:“儿啊,这个安庆知府,我儿是做定了。我儿快起来,为娘自有安排。”

彭知府不肯起来,仍是一脸愁容,说:“儿子没这个福分,这个安庆知府真的不能做。前一任安庆彭知府的下场就很惨的。”

毛氏夫人说:“儿啊,你听娘给你说,安庆虽然是一只大船,为娘不是姓毛吗?有为娘这只大锚(毛)把安庆这艘大船镇住,船不就漂不走了嘛。”

彭知府一听,“腾”地从床上跳了下来,病,一下就好了一大半。

毛氏夫人一番妙趣横生的话给了彭知府很大的发,彭知府立即拿出一笔钱,让铁匠赶制了两只大锚摆放在迎江寺山门口两旁安庆这只“船”的“船头”之上。自那以后,安庆这艘大船果然经历了无数风浪而仍然屹立在长江之畔。

这个故事听完之后,请您再乘船或者来安庆旅游的时候,看看这艘大船如今的变化和美好。

那是发生在很久远很久远的一个长江边上小山村,一个很久很久以前,七八十年代的平凡人家的故事。

在江边,那里住着一户刘姓人家。

大片的松树林之中,盖住着一簇土墙做的土房屋。屋,依着山脚而建,五六间。门前是一大片竹林,竹林旁边种有几棵很粗很粗的板栗树,两人双手才可以环抱,还有柚子树,再下边就是长江水。

对,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家。

抬头仰望天空上密布的繁星,找寻着最亮眼的星星,些许往事就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的眼前。或许是人过青年步入中年,而就没有了青年时常有的那种锋芒盛气,换而代之的是,喜欢对过去的人或则过去的事思念和回忆,比较的怀柔一些!

让我更加的怀恋我的爷爷奶奶们,怀念过去的一幕幕,怀恋过去的快乐童年时光!

还清晰的记得,一次爷爷刚刚磨好刀,准备砍竹子划篾做篓子的,就被我把刀拿去砍陀螺而不小心砍到手上,手指都快砍掉了,至今我的手指都留下有当年刀砍的痕迹!

我的父辈四姊妹,下有我们这些孙儿孙女十一个,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每每开饭,大桌上坐大人,小孩子则不许上桌,吃饭夹荤菜不许一次连续夹两次,谁违反了则要罚跪,半天不许起来,还要认错。

我小时候基本也都是奶奶照顾的,每天天不亮奶奶会帮我炒“油炸饭”吃,然后我去上学。爷爷则扛起他的舀网去江边的“方”(我们这里的舀鱼人都会选好鱼多的地点的一种称谓)上去舀鱼。

沿江而上,有一条小路,是通往小学学校的小路。

最怕上学的夏季,因为夏天这里就会涨洪水,这条小路就会被淹没,而我们则要绕道好几座山头才能到达学校,早上需要早起几个小时才能不迟到,我比较胆大,干脆脱掉裤子和鞋,一手举着裤鞋,一手拉着被水淹没的树枝,用脚摸路而行,运气好的话不会被树刺划伤屁股,还不会迟到,运气不好的话,划伤屁股不说,就连小鸡鸡也难逃一劫,没能幸免!

我读书的小学离家有七八里地,是一所只有1234年级的民办学校。有一个学前班,没有56年级,只有三个老师,都是本村里只上过初小的化人,记得我们的校长还会唱“月亮走我也走”。

老师不够,老师就把两个年级合到一起,教完这边一年级再教另外的二年级,没教的那个年级就做作业。而我们也学会和适应了相互不干扰,读一年级时的我居然也可以会做二年级的题目。

学校是三间一排的两排土墙屋,中间是一块大空地,还有一间厨房,都是村里集体腾出来的房屋。厨房是留给老师中午给我们做饭用的,老师中午会用一口大蒸锅,给我们蒸饭,菜都是腌制的炸广椒或则豆腐乳。

教室里有六七张长木方桌子,桌面不是很平整,包包窝窝,凳子都是我们自己带过去的。我们落座后,会沿着和同桌的地方画一条线,俗称“三八线”,课桌上谁也不许越线。为了这条线,我和同桌不知干过多少次架!

还记得那时,如果是男同桌,还好一点,男生打架最多就是互甩拳头或则摔摔跤,挨几下没有事,而如果同桌是女生,女生打架喜欢用手指甲挖人,则就惨了,为了这条线,则会被对方挖的皮无完肤血直流。

放学回家,我们会去山上帮奶奶打猪草,喂猪,去山上帮忙采橡子树果子,我们会帮着爷爷奶奶去很远的山泉水井里,抬满水回来,而奶奶则会为我们做冲红糖水喝,磨橡子树果粉给我们吃。

远处的江面上,爷爷站在那里已经舀鱼大半天了,穿着蓑衣,因为下着雨,岸边的沙地上散着几条零星小鱼,看来今天爷爷又没有什么收获,又打空了!

爷爷他们有六姊妹,爷爷排行老二,大爷爷是本村过去时的保长,是个了不起的人,能掐会算,还懂阴阳八卦奇门降妖伏魔之术。幺爷爷则是个会打仗的抗美援朝的老解放军,其他几姊妹则都嫁在别处。

爷爷奶奶他们那一辈的人也大都离我们远去,而我们也都已经不再年少,也都有了我们的下一代。然,童心未眠,时常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至今无法忘怀!

刚整完二两烈酒,借着酒意,胡乱写下醒酒烂文一篇,还望海涵口下留情,谢过!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初学行书,为什么不能从米芾开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初学行书为什么不能从米芾开始?”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我觉得学习书法太多的禁忌,那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这个书法不能开始,那个书法不能初学等等,其实到底从哪个书法开始可以是初学,真的你不好确定。你的问题首先就否定了初学可以学米芾,但是,又没有说出为什么初学就不能学米芾。比如说,有的人说初学不能从欧阳

  • 用青铜、丝绸、秀才、御道、秦腔编一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有一西安老头坐在电视前看起了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宰相刘罗锅》。正在演播刘秀才考状员郎那段,老头看的正高兴着呢,两眼直溜溜的瞪着电视,乐呵呵的样子甭提了,看那罗锅子考上状元郎,那样子真的像个贼,罗锅子正在给两个随身说着,考上了绫罗丝绸有你们用的,拯救皇上的圣旨到了,罗锅子跪着接了圣旨。第二天早晨早早

  • 长江流域的崛起:中国的南北差异从何而起?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在探讨华夏几千年历史时,总是会从黄河流域谈起,华夏朝代最初的夏商周等,也都以黄河流域(北方)为势力范围,并因此发展出了璀璨文明。反观同时期的长江流域,在华夏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没有贡献“文明”,即便前段时间在四川广汉出土了三星堆文明,也无法与北方黄河流域相提并论。但华夏后几个封建王朝,长江流

  • 写字心得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写字心得中国字的主要要点就是横平竖直,而横平竖直是立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的。写字就像盖大楼,地基打的牢固才可以盖起插入云霄的大楼,而如果地基打的不牢,还没有盖完就摇摇晃晃的了。练字无捷径可言,只有两个字:多练!只有多练才能练出柔刚相间的笔法!在古代,书法好的人可以直接当官,因为练字能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结

  • 欧阳询观古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1.意思欧阳询尝行尝:曾经良久而去去:离开数百步复反反:返回及疲及:等到2.翻译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就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又睡在旁边,直到第三天才离去。3.欧阳询学习故事的启示:业精于勤。只有一心一意刻苦钻研,才能事业有成。欧阳询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 中国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是:1、郑板桥学书法一个夏天的晚上,郑板桥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

  • 古代中国战争中各方是怎样渡过长江(黄河)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冬天是要上冻的,所以黄河从来都不是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险。尤其宋代黄河水流少了很多,浅滩容易通过。长江稍微困难些。但可以从荆州方向突破长江天险,甚至从四川方向绕过长江,那些地方河面狭窄,利于船渡。比如西晋就是主要从荆州推进到建业。例1:西晋统一局势图北宋灭南唐,同样是从荆州方向突破,以水军突袭占

  • 哥白尼的故事和简介100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出生于波兰。40岁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球运行论》。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骑马赏花归来马蹄留有余香以下是关于它的小故事: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

  • 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中外交流的例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大秦帝国(古罗马)使者通过汉朝丝绸之路到达长安,带来象牙等珍贵礼物,觐见东汉桓帝.唐朝时期,中国玄奘通过丝绸之路到达天竺,学习博大精深的佛法,进行唐、天两国的文化交流.首先,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最早窗口之一。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将中国的丝织品当

  • 入木三分出自东晋书法家谁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苍劲有力。比喻分析问题见解很深刻。唐张怀《书断》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