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的排场都不小,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一心想混进这个演奏班子。可是他根本不会吹竽,不过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头,装装样子,充充数,谁看得出来!南郭先生终於千方百计地加入了这支乐队。每当乐队演奏时,他就学著别人东摇西晃,有模有样地「吹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居然也没露出破绽。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却不喜欢合奏,而爱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这下子,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马脚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啊!只好赶紧收拾行李,慌慌张张地溜走了。
滥竽充数的故事100字及意思
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翻译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王继承王位,齐王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伯牙绝弦改写成小故事100字
伯牙绝弦小故事俞伯牙是春秋时代著名的琴师。他喜欢弹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慨叹没有人能理解曲中的深意。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会听懂他的音乐了,“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现弹琴。这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我帮你找了两个。
嫦娥奔月的传说100字左右
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南子》的记载,后羿到西王母那里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嫦娥却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感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于是,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感到十分凄凉。后来,嫦娥对丈夫说:“平时我无法下来与你团聚,唯独在月圆的时刻才可以,明天等到月圆之时,你用面粉做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到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第二天,后羿按照妻子的说法做后,发现妻子果然从月亮中下来与自己团聚了,而这也就成了当今的人们中秋吃月饼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