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琳是兰州阮氏雕刻葫芦第三代传承人
在兰州城隍庙入口处的左侧,一个不足两平米的摊位上,摆放着已经雕刻好的形状各异的葫芦。摊位前,54岁的齐鸿民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正将“百子迎福图”刻到一个橄榄球大小的葫芦上。
你听说或见到过农村中传说中会飞檐走壁、武功高强的奇人异士吗?
我们大队的李国J练武,虽然不能飞檐走壁,但也达到了一定的段位。八十年代后期,受香港武打片的影响,十几岁的李国J,开始练习打沙袋,打树桩,举石墩,居然还被增大了本力,能够放倒以前他惧怕的成年大汉儿。于是,他习武的信心大增,订《武林》杂志,买《散打》册子,借《械斗》书籍,配《跌打》药酒,以求来个无师自通,房前屋后也就成为了他的练武场地。
这娃倒也还算有几分悟性,几年下来,练就最辣手的一招,就是给一根很大很长的斑竹,大头部分钻一个洞眼,穿几股粗铁丝进去,再倒系到高高的黑桃树粗枝丫,人双手抓住竹杆倒立,以手支撑身体,并在垂直的竹杆上,作上下运动轻松自如,也就是说,李国J练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了,因此,在我们本地,有了一定的名气。树子大了有时候也会招点儿风:
他以前有一个要好的同学,那时是武警部队的现役教官,教新兵擒拿格斗,那次可能是休假回来,到李国J的生产队来吃亲戚的酒席,执意要和老同学“切蹉切磋”,引得众人起哄清理场地等看热闹。
小李刚开始死活不干承认认输,后来被众人将得无法才说:同学穿的是军装,我不能打解放军。
这同学也是,每天教人习武,居然还嫌不过瘾挑战一个农民武士:立即脱掉军装八字脚摆开架势。
李国J却是不急不躁:我们练武是防身,你们部队是讲一招制敌,多为偷袭下杀手,只要躲过了你第一波攻击,你必输无疑。一副老师教训学生的派头。
军人讲究不废话,两个扫腿,小李只是身体稍动了动;同学连着又飞腿踢向小李的喉咙,被小李把腿接住,一声:“去”,同学被重重摔在地上。同学被两招制服,爬起来还不忘幽默:“你们看,他的手膀子比牛胯子还大[灵光一闪][灵光一闪][捂脸][捂脸]…”;
李国J第二次出手,好象是他的父亲,在场上买茄子,被几个混混提翻菜蓝子,还被打得鼻子出血。
当时,有些人就给混混们提醒:他的儿子可是李国J,你们还不赶快把人家弄在医院去。
几个混蛋也是脑壳打铁:“李国J怎么啦,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等小李赶来的时候,居然还操匕首同时攻击。李国J背靠一堵墙,迎面腿打人,哪知只打倒一个,其余的就作鸟兽散,就摇头表示“太不过瘾”。
李国J习武,只是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出过手,虽然两次都是赢得轻松,但他认为自己算不上是,农村武功高强的奇人异士。如今年龄五十挂零,身体比人强壮,和不被病毒侵身,可能这才是他练武的收效。
高手在民间,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有许多身怀绝技的奇人异士,他们那身功夫,令人五体投地、佩服不已!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农村中学读书,每当放学回家,最感兴趣的是跟叔叔和哥哥们练习武术。
那时的农村,偷牛盗马、偷鸡摸狗时有发生。为了保护自家财产不受侵害,习武防身成了年轻人的必学之技。
村里习武爱好者从外地请来了几个武师,由于他们只懂些花拳绣腿的招式,没有实战招式的硬功夫。学了段时间没有收获,便辞退了几个武师。
后来,村里的习武爱好者打听到距离我们100公里远的一个外县,有个老头的功夫十分了得,能徒手打赢十来个壮汉,且有飞檐走壁、手劈石碎之术,是个真正懂武功的练家子。
于是,大家凑齐路费,选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去请武师。
武师请来了,七十来岁,一身少数民族的装束,个子不高,走路还有些跛脚。可是那只眼睛,特别灵活,炯炯有神,看人一眼就能把对方镇住。
刚开始,大家对他的功夫将信将疑,恐怕此人浪得虚名,又花冤枉钱了。
第一个晚上,村里的年轻人好酒好菜招待他。他也不客气,大吃大喝,酒量惊人,能喝一公斤之多的酒。
酒饱饭足,这老头敞开上衣,在门口一块开阔之地,开始表演武功。
门口站着几十个武术爱好者,大家目不转睛盯着老头。
老头先抱拳向四周行礼,然后打趟大家都熟悉的见面拳,只见他身轻如燕,那只脚也不跛了,在空地上犹如猴子一般,左跳右蹿,那娴熟的招式和快如疾风的动作,令观看的人应接不遐、眼花缭乱。大家知道,请来了一个有真功夫的人,顿时对他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于是,大家虚心向他学习,他也认真传授武功。悟性高的人,也能学到他的十之三四。
老者不仅武功高强,套路狠毒,而且轻功非常了得,能在漆黑的晚上,凭借他那双火眼金睛,飞檐走壁、上房揭瓦,且来无踪去无影。
老者的这身功夫,我们是学不到的。听他介绍,他从十岁开始习武,练了几十年,走南闯北,和许多武林高手较量,有赢有输。有一回,他在河南武术之乡,碰上一位大师,大师看他习武悟性极高,身轻如燕,便传授了他轻功之术和破石法。他经过长期的磨练,把这些功夫习的出神入化。
我们跟他习了一段时间的武术,也大致学会些功夫,基本上能防身了。
一个月后,老者又受邀到别处传授武术去了,我们和他依依惜别,希望他有时间常来指点我们。
民间的武师很多,但多数只懂花拳绣腿、皮毛功夫,像这位七旬老者有真功夫的,实为罕见!
他是我唯一遇见的一位奇人异士,可惜现在早已不在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