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沈园的故事

沈园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96 更新时间:2024/2/25 13:24:48

沈园于绍兴市区东南的洋河弄。宋代池台极盛,为越中著名园林。据载:南宋诗人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见了不胜伤感,也和词一首,不久便优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沈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句。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数百年来,风雨沧桑,沈园已非复旧池台。近年来绍兴重建了沈园,在其东部建双桂堂,内辟陆游纪念馆,展出了陆游在沈园的经历,以及陆游的爱国史迹和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中部为宋代遗物区,这里的葫芦形水池、池南的假山、池西的古井,都是宋代遗物。园西为沈园遗迹区,以气势雄浑,形制古朴的孤鹤轩为中心。正南用出土断砖砌成的断垣上,刻有当代词学家夏承焘书陆游的《钦头凤》词,点明了造园主题,东南有俯仰亭,西南有闲云亭、登亭可揽全园之胜。孤鹤轩之北,有碧池一泓,池东有冷翠亭,池西有六朝井亭,井亭之西为冠芳楼,底楼设茶室,供游人品茗。整个园林景点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序,花木扶疏成趣,颇具宋代园林特色。另注:原为沈姓旧业,是南宋时当地名园。园中有芦池,上有石板小桥,连同池边假山、水井,均为当年旧物。南宋诗人陆游初婚唐琬,后被迫离异。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二人在沈园邂逅。当时唐已改嫁,陆亦另娶。陆游一时感慨万端,在园壁题《钗头凤》词一首云:“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极言痛若之情。唐见后和作一首,中有:“病魂常似秋千索”,“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之语,不久抑郁而亡。《陆游集》中,有记咏沈园、追念往事的诗多首。1987、1994年两次扩建,全园占地恢复到18.5亩。园内新建了石碑坊、冷翠亭、六朝井亭、八咏楼、孤鹤轩、双桂堂、闲云亭、半壁亭、放翁桥等仿宋建筑,堆置了假山,栽植桃、梅、柳、竹,重修题词壁断垣,重镌陆游《钗头凤》词,使故园展现了原貌。沈园与绍兴博物馆合二为一后,按规划还将不断扩充修复,以重现宋时“池台极盛”的风采。2001年5月,沈园增添新景。主要有:陆游纪念馆、连理园、情侣园等三大部分,十多个景点。沈园将不断扩充修复,以重现宋时“池台极盛”的风采。

中国赵州桥的历史故事

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州桥上的仙迹,主要指传说中张果老倒骑毛驴在桥上走留下的驴蹄子印;柴王爷推车过桥轧下的车道沟印和膝盖跪下的膝盖印;鲁班为救石桥跃身跳入河中,用手力顶石桥的手掌印,这些仙迹常常成为游人津津乐道的最有趣内容之一,来到赵州桥也都要首先寻觅看个究竟。这是关于赵州桥的一段最有名的传说。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名叫河。河发源于河北西部的井陉山。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因此,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赵县人民的这个困难,被著名的工匠祖师鲁班知道了。他特地远道赶来,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赵州桥造好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四方。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太阳”,一边又装上了“月亮”,要在桥上走过。这还不算,张果老存心要和鲁班开个玩笑,他又约了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独轮车,一道来到桥头,开口便问这桥能不能让他们两人同时行走。这时,鲁班刚把大桥修好,正在十分得意,便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坚固的石桥,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么?”不料他们上桥以后,把桥压得摇摇欲坠。鲁班一看情况不妙,赶忙跳下桥去,用手使劲托住桥身东侧,才使这两位仙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从此,桥上留下了几处人们津津乐道的“仙迹”;张果老的驴蹄印和斗笠颠落压成的圆坑;柴荣因推车力过猛,一膝着地压成的膝盖印和车道沟;还有鲁班托桥的手印。后来,除了因为东侧一度塌毁,手印已经不见,其余的仙迹“都留存下来。《小放牛》里所歌唱的就是这一段生动的传说。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传统的味道观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传统的味道》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采访的扎实深入。从一篇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晓蕙采访前就做了大量工作,联系有关专家、搜集信息,对要采访的项目进行研究;然后再深入到乡村巷陌,在“非遗”项目的发源地实地探访,欣赏“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听他们讲述一段段鲜活的故事。之后,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线索,用通俗而生动的文字

  • 中国有什么无形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无形文化遗产应该主要指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吧。比如蒙古族的长调和呼麦就属于民间的音乐形式,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属于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有就是类似于像皮影戏啊、剪纸啊一类的技术类文化也大多是手手相传的。就这么多吧,还是建议你参考一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应该都有的。染指于鼎楚国向郑灵公进献

  • 我想知道一个故事名字 关于用三个小泥人哄皇上开心的故事!!哪位好人可以帮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从前,有个年轻的后生,非常喜欢练武,专门请了一位师父。师父引进门,却长时间不教他。他实在等不得了,便苦苦哀求。师父说:“好吧!你先捏三个泥人,再准备三根草棍。”后生不明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做了三个泥人,拿了三根草棍来见师父。师父拿起一根草棍,插进第一个泥人的左耳,又从右耳将草棍拽出来,接着拿起

  • 白非是什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白马非马是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白马论》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战国时一城有令马匹不得出城。有一天,赵国平原君的食客公孙龙带着一匹白马正要出城。守门的士兵对他说:「马匹一概不得出城。」公孙龙心生一计,企图歪曲白马是马的事实,希望说服士兵。公孙龙说:「白马并不是马。因为白马有两个特

  • 牛郎织女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

  • 想了解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山西的非物质文化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可以去当地亲身体验下,在网上进入山西省旅游网,在里面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看到更全的介绍。“天王盖地虎”出自《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场景中的黑话暗号,是土匪威胁警告别人

  • 以包公为主角的京剧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北宋庐州合肥人。字仁希。拯为天圣五年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史,其主张“练兵选将,务实边备”,以御契丹。拯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其知开封府时,执法严峻,当时称为“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拯卒,谥号孝肃。有《包肃奏议》十卷。《宋史有传》。他的故

  • 告诉我关于猕猴桃的故事、传说和由来,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相传古代,南方林区,野生一种果树,山里人都不识,其树每年8~10月,果实成熟呈椭圆形,果皮有黄褐色绒毛,外貌丑陋,人们认为野果含毒,都蔑视之。有一年,山里人意外地发现,野果成熟时,前一天还亲眼看到野果满树,第二天却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杆,且地上也无野果落下。人们顿感疑惑,心想:这么多野果哪里去了呢?第二

  • 中国古代小故事的出处: 野外出现一只兔子,很多人去追,当一个人抓到后,其他人就不追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是《吕氏春秋》里的一个寓言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原文是: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定分而已矣。你可以去查一查孔子认为不是帷裳,一定要裁掉多余的布。出自<论

  • 司徒小镇的风光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烘炉入夜熔并铁,飞焰照山光明来。”羊年正月初一,千年绝技“打铁花”表演在司徒小镇绚丽上演。晚7点,随着嘭嘭啪啪的打击声,灼热的铁水于半空撒开,一簇簇银花凌空绽开,变幻莫测,绚丽多彩,此起彼落,构成一幅幅奇异的烟火图景。晋城自古是煤铁之乡,是中国炼铁和土法炼钢的发源地之一。晋城冶炼历史悠久,由于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