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什么典故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4/2/25 13:24:52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代杜牧的《题乌江亭》,讲的是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全诗如下: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赏析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2]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沈园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沈园于绍兴市区东南的洋河弄。宋代池台极盛,为越中著名园林。据载:南宋诗人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见了不胜伤感,也和词一首,不久便优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

  • 传统的味道观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传统的味道》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采访的扎实深入。从一篇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晓蕙采访前就做了大量工作,联系有关专家、搜集信息,对要采访的项目进行研究;然后再深入到乡村巷陌,在“非遗”项目的发源地实地探访,欣赏“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听他们讲述一段段鲜活的故事。之后,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线索,用通俗而生动的文字

  • 中国有什么无形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无形文化遗产应该主要指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吧。比如蒙古族的长调和呼麦就属于民间的音乐形式,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属于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有就是类似于像皮影戏啊、剪纸啊一类的技术类文化也大多是手手相传的。就这么多吧,还是建议你参考一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应该都有的。染指于鼎楚国向郑灵公进献

  • 我想知道一个故事名字 关于用三个小泥人哄皇上开心的故事!!哪位好人可以帮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从前,有个年轻的后生,非常喜欢练武,专门请了一位师父。师父引进门,却长时间不教他。他实在等不得了,便苦苦哀求。师父说:“好吧!你先捏三个泥人,再准备三根草棍。”后生不明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做了三个泥人,拿了三根草棍来见师父。师父拿起一根草棍,插进第一个泥人的左耳,又从右耳将草棍拽出来,接着拿起

  • 白非是什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白马非马是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白马论》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战国时一城有令马匹不得出城。有一天,赵国平原君的食客公孙龙带着一匹白马正要出城。守门的士兵对他说:「马匹一概不得出城。」公孙龙心生一计,企图歪曲白马是马的事实,希望说服士兵。公孙龙说:「白马并不是马。因为白马有两个特

  • 牛郎织女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

  • 想了解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山西的非物质文化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可以去当地亲身体验下,在网上进入山西省旅游网,在里面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看到更全的介绍。“天王盖地虎”出自《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场景中的黑话暗号,是土匪威胁警告别人

  • 以包公为主角的京剧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北宋庐州合肥人。字仁希。拯为天圣五年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史,其主张“练兵选将,务实边备”,以御契丹。拯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其知开封府时,执法严峻,当时称为“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拯卒,谥号孝肃。有《包肃奏议》十卷。《宋史有传》。他的故

  • 告诉我关于猕猴桃的故事、传说和由来,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相传古代,南方林区,野生一种果树,山里人都不识,其树每年8~10月,果实成熟呈椭圆形,果皮有黄褐色绒毛,外貌丑陋,人们认为野果含毒,都蔑视之。有一年,山里人意外地发现,野果成熟时,前一天还亲眼看到野果满树,第二天却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杆,且地上也无野果落下。人们顿感疑惑,心想:这么多野果哪里去了呢?第二

  • 中国古代小故事的出处: 野外出现一只兔子,很多人去追,当一个人抓到后,其他人就不追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是《吕氏春秋》里的一个寓言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原文是: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定分而已矣。你可以去查一查孔子认为不是帷裳,一定要裁掉多余的布。出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