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小和尚,他离开家乡到处拜师学艺,想得到一些真正的修为。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高僧;并苦苦哀求师父收他为弟子。高僧见他一片诚心,又天资聪慧,便收下了他,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过去了两年,小和尚自以为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师父的真传,渐渐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便不想再继续跟着师父参禅拜佛了,于是就向他的师父辞行,要下山去。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并没有阻拦小和尚下山,而是让小和尚拿来一个钵子,然后让他往里面装一些石头,装满为止。高僧问小和尚:“钵子装满了吗?”小和尚信心满满的回答道:“满了,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高僧便抓了一把芝麻撒进去,然后晃了晃钵子,芝麻一会儿就不见了,“钵子装满了吗?”高僧再次问小和尚。小和尚惭愧地告诉师父:“看上去满了,可是还能装下很多东西。”,师傅又问他:“满了还装得下别的东西吗?”小和尚恍然大悟,明白了师父良苦用心,请求师父原谅他的无知。佳木斯市二十小学六年(5)班柳博洋
有人知道如何制作村级的非遗台账吗?
台账就是流水账。一笔一笔记录即可没有什么固定的表格,但是按照你的描述,需要按照产品也就是原材料的不同,分别设立台账核算每个原材料设置一页,表格列是1-31日,行是购入,消耗,剩余三个项目购入消耗剩余11001021552031210224以此类推,一个产品一页,最后的剩余就是当天剩余量了5
戏曲传承人的含义是什么?要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称的上是一个剧种传承人?
秧歌简介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特点秧歌舞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可见扭秧歌对古代农民来说是多么重要。秧歌的起源: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歌的一种形式)、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至清代,“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为示区别,人们常把某地区或形式特征冠于前面。如“鼓子秧歌”(山东)、“陕北秧歌”、“地秧歌”(河北、北京、辽宁)、“满族秧歌”、“高跷秧歌”等;而南方的“花鼓”、“花灯”、“采茶”以及广东与香港流行的“英歌”,其名称虽异,但都属于“秧歌”这一类型,是从“秧歌”中派生出来的形式。
当代人传承文化的例子有哪些?
当代人传承文化的例子有:
1、郭畅旭
在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喜盈门社区,有一位95后的小伙子郭畅旭,经过13年的学习摸索,遍访名师,不但创立了自己的麦秆画创客工作室,成为麦秆画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获评江苏好青年提名奖,这项艺术自起源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目前已成为国家级的“非遗”项目。“95后”小伙传承国家级“非遗”麦秆画。
2、丁力
湖北咸宁90后小伙丁力是叶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创作中,丁力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目前已创作出敦煌莫高窟、大唐西域记等系列作品。
3、李子艺
因深受父母做面塑影响,李子艺在少年时期便立下传承和传播非遗文化的远大志向,为此,她努力学习、苦练技艺。就读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后,她以作品会友,结识了一群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播方面志同道合的同学,并于2020年3月注册成立了徐州子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正式走上了创业之路。
4、孔丽琴
孔丽琴,1980年生,做扇子是孔丽琴的工作,对扇子文化的学习是她的一大爱好,所以她平时还不断地研究中国扇艺文化,她认为只有真正的理解扇子文化才能将心融入在制扇的工作上,做出一把把带有“历史文化”的扇子。
除了制扇技艺高超,为了做好制扇技艺的保护和挖掘工作,孔丽琴还积极投身于带徒传艺工作中,做好“传、帮、带”工作,将所掌握的制扇技艺倾囊相授。
5、梁晓曼
1993年,梁晓曼出生于番禺北亭村广绣世家,自清朝以来,她的家族世代以制作广绣为生,梁晓曼是最年轻一代的广绣传承人。从五六岁开始,她就跟着母亲梁秀玲(广绣大师)学习广绣。为了探索广绣更多的可能性,梁晓曼上大学时特意选择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想将广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