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家一级演员,他瓯剧历史上第一位梅花奖得主,他是古老剧种瓯剧的坚守者与革新者,他自己说他为戏而生、为舞台而生,熟知他的人说他是用生命在表演,他就是当时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有名瓯剧演员、瓯剧领军人物、瓯剧名家、文武全才的小生演员方汝将老师。
话说当时在《戏相逢》节目中当天他穿的非常有古典气息。很多人说有一出戏演得太好了,很想看,但是这出戏他们希望他尽量少演,演多了他们会觉得难受,是哪出戏呢,他们说的应该是《水牢》那出戏,《水牢》这出戏呢是方汝将他摘梅(花奖)的、夺梅(花奖)的时候、夺梅(花奖)的一出戏,就是在那个梅花奖的舞台上然后呢其实他已经受伤了,因为《水牢》这出戏呢是文戏舞(武)唱,然后呢有很多高难度的技巧,基本上在他们下基层的演出,下基层的演出就是环境特别恶劣、舞台的环境、基本上有时候都是水泥地,上面一个地毯、我这个戏要不高,有三张桌高度,所谓下高就是你要站在一定高度上往下跳,对对对、就是侧空翻,就是台板上翻下来,然后呢有一次就是那个地板太硬了,韧带就拉伤了,高大概有两米多吧、两米八左右,这样拉伤以后他就是留下后遗症,就是好了以后只要翻下来这个地方就又会拉伤。明知道翻下来这个地方又会拉伤,对,就是他在金桂奖的那天晚上跟摘梅的那天演出他都是打了封闭,这个高台一翻下来以后其实韧带又拉伤了,他就整场戏就是二十分钟他就在台上是一只脚掂着,就是独立一只脚把整场戏演下来的。
就是这2米多的高台一跳,方汝将的旧疾复发了,事后、方汝将回忆那一瞬间仿佛有几百根针插进他的脚踝,但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却是近乎完美的演绎,最终、方汝将以最高分获得了当年梅花奖浙江区的第一名,也成就了瓯剧历史上第一个梅花奖。别人都看不出来,不允许别人看得出来(的)。像我们常人如果这样、这条腿是要抽筋的,基本上就一条腿在控制着,然用另一条腿就掂在那里发抖,幸好《水牢》这出戏需要抖,因为它是水牢冰冷的水面、水牢里头,然后这个环境、水牢的环境又是很恶劣的,所以它必须要抖,自己就不用演都已经在发抖了,演完之后整个腿就已经肿得像猪蹄一样了。一定要坚持这出戏,对对对,就是因为自己必须、那时候只有一个理念、我必须要为瓯剧争光。
在《水牢》中,方汝将文戏武唱,在身段表演上大胆运用了现代舞技和武术套路,使该剧在视觉上更富有冲击力,但是美丽绽放的背后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了这出戏他磨裂过膝盖、断过脚胫、脱过手肘。他排这个《水牢》的时候他们的导演章世杰老师他就叫他就在这个地毯上你要滑出不同的滑步,就不能是一个、要有很多变化万千的在里边要滑、滑出不同的滑步,但是在地毯上、在干涩的地毯上你根本就滑不了的、怎么滑,感觉这个滑步效果出不来,然后在洗澡的时候他打滑了,沐浴露不是在那个地面瓷砖上很滑嘛,他正好就滑了一下,就洗澡的时候还在想这个过程,这滑了,他这里就跪在地上就肿了,但是他一下子突发奇想,哎、正好是这么一滑一倒,他就觉得滑步可以是这么去练,他就是一直在浴室的地面上他就去滑,他就后滑前滑左滑右滑就滑出这种、他在滑的时候我的身体是怎么样一个倾斜、会有个力度,我前滑的时候我是后仰、后滑的时候我是前仰,就整个身体我是什么样一个状态的,那时候他就是把它记下来,但是又不能完全是这个搬上舞台、是很丑的,就是经过美化加工,也会运用一些现代舞的表现融入到其间。他演的还是一个传统戏呀,对,可能很多老前辈会觉得说方汝将你怎么这个台步是个什么东西呀真是从来没见过,因为说实话他觉得还是通过这些其他的艺术的一种形式跟门类来丰富我们瓯剧的表演,他觉得观众说了算,每次演出很多观众会站立起来、看他脚下、看他这个舞台地面有没有水,他觉得方汝将他就一直在滑、就滑得很逼真,然后他就觉得他下面有水,就以为那个地面它是水面,所以他才能滑得那么像,然后会让观众体会到他是身临水牢。为了自己喜爱的舞台,方汝将时常显得这样绝决,15岁他顶着父亲的坚决反对走上了“瓯剧”表演之路,从此一发不可收。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方汝将都力求完美,他与舞台上的人物心心(惺惺)相惜、同喜同悲,当时从艺27年以来塑造了近30多个舞台人物形象。为了更多人喜爱上这门古老艺术,他身体力行、排除众议、革新瓯剧。
自己为什么这么有底气呢,因为他在戏校跟戏校毕业以后从艺二十多年了,他到现在还演很传统的瓯剧、骨灰级的老戏还一直在演,因为他是对传统的瓯剧戏已经吃得很透很透了,他现在双管齐下,自己就是农村,自己会打造农村的传统的戏,让观众更直接更直白的、家长里短的我就给你这些戏,然后自己进了城市,高校、高校学生,我要培养新观众、培养瓯剧培养戏曲的新观众,他们从来没有看过戏、我要怎么迎合他,所以自己必须要了解他们的一种审美情趣、了解他们的一种理念、审美理念,自己必须要加入一些现代的东西,在表演上我可以加入话剧的表演、舞剧的表演、音乐剧的都可以。我们知道瓯剧的唱腔小生他也是跟昆曲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对,他们的嗓有一个专门的名称,他们是阴阳嗓,真嗓占百分之七十,然后假嗓占百分之三十。阴阳嗓就好像是我们念一段念白一样,“苍松郁郁、翠竹森森”,就类似于这种,就真假声在混合的,这个好听,而且小生的这种青春的、儒雅的朝气的。唱法上,他甚至可以也是吸收了一些通俗的气声唱法,气声通俗唱法,那会是什么样的,“漏断更悄”,最后用这个气声,直觉有一点像越剧的尹派,对他也吸收了、因为他也很喜欢越剧,吸收一些尹派、吸收一些通俗的气声唱法,他觉得因为用这种唱法更能体现当时这个书生在寂静的夜里去祭奠他逝去的爱人,捧着一枝枯梅思念她,就像抽丝一样,从内心抽出来的一种悲切。作曲老师蔡南正老师非常非常棒的一个瓯剧的作曲家,方汝将他就跟他一起探讨,他说怎么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凄凉、更凝重、更悲切,他就找各种乐器,他说埙又太闷,他说这个箫又太多,他就找了一个弯管。瓯剧他可以这么大的创新,而且大家也这么认可,是瓯剧本身有潜质、就是我可以去改。方汝将他认为瓯剧它可以多元化,因为他有六大声腔,其实说白了、六大声腔就相当于六个剧种,昆腔、高腔、徽调、滩簧、乱弹,有六大声腔,相当于就是有六种唱法,六个剧种似的,所以他就觉得他在瓯剧就可以很大胆的,京剧跟昆曲它会比较保守、因为它一定要有它坚持的这种定性的东西,他觉得瓯剧可以不定性。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在《西园记》当中我可以很雅致,根据一戏一格、一个戏一个风格,《西园记》它就是一个非常儒雅的书生他的一段爱情故事、它就很雅致、可以往昆曲靠,然后他演《水牢.双金印》就是一个非常激烈非常强烈色彩非常浓烈的一个巡按大人的一个形象,所以表演方式马上就可以又可以很粗犷,大锣大鼓可以在两种风格之间很不定性,但是都属于瓯剧,这个也就是瓯剧的特色。就别人现在很多人问他,瓯剧的特色到底是什么,他就跟他们说,他很自信的跟他们说,方汝将唱的瓯剧、就是瓯剧特色。
著名昆剧大师汪世瑜先生曾这样评价方汝将,“如此文武全才的小生在全中国也找不出几个,尤其难得的是他来自小剧种:温州瓯剧。诸多的肯定与荣誉最终化成了责任和使命,作为非遗的传承人,方汝将耍带着瓯剧走得更远。他一招一式、手把手精心培养新生代演员,无论何时、方汝将都不忘为瓯剧摇旗呐喊,他带着瓯剧走进校园、走进社区,他似乎要把瓯剧的种子播撒在他一路走过的地方。
在生活当中他是一个注意细节的人吗,在生活当中他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就很简单,他觉得越纯粹、在生活当中越简单,你在舞台上的人物才会越生动越真切,他是上台之前他不吃饭的,上台之前必须排空自己,去洗手间排空自己,他觉得是空空的、干干净净的,他觉得新的人物的灵魂才会到自己的体内来。话说当时在节目中他给大家带来了《西园记》当中的《夜祭》的一折,因为这一出戏跟这一段唱可以说是新瓯剧,是他重新为瓯剧包装打造的一个新的唱法,包括唱腔包括所有的包装,但是有一点,听说这出戏很伤神,每次唱这一段的时候都会悲从中来,然后会哭得泪流满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