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姓王的读书人,他在家里排行在七,我们就叫他王七吧。
王七除了喜欢读书,他还喜欢道术,他总想去仙山学道术。
崂山,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山海相连,山依着海,海倒映着山,山光海色,美丽极了。王七听说,就在崂山里有许多仙人,于是他告别了妻子,向着崂山出发了。
这一日,他经过跋山涉水终于到了崂山。他压抑不住心头的喜悦,一边欣赏着优美的景色,一边找寻着仙人。
眼前出现了一个高高的庙宇,王七赶紧加快了脚步。
走进庙宇,香烟袅袅,就在蒲草编的一个圆垫上坐着一个须发洁白的道士,他精神矍铄,仙风道骨。
王七赶紧倒头就拜,说明了来意。
道士微微一笑,说,学法术得吃的了苦,怕你吃不了苦。
师父,我吃的了苦,只要能学到法术。
好吧!师父见王七态度坚决,就收下了他,让他上山砍柴。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王七每日上山砍柴,手都磨出了老茧,也不见师父教他法术,他就有了回家的想法。
一天晚上,师父屋里点着蜡烛。烛火的光很昏暗,师父就用纸剪了一个圆形的纸片,把它贴在了墙上。
一霎时,光芒四射,纸片如月亮一样明亮皎洁,照的屋子亮如白昼。
师父拿来一壶酒,让七八个徒弟畅饮,不醉不休。奇怪的是,这一壶酒怎么也喝不完。
一个徒弟说,只喝酒没歌舞有点没意思。师父一笑,请来嫦娥助兴吧!
一会儿,香风袭人,一个美丽的仙女从空而落,她载歌载舞,身姿曼妙,众人都看痴了……
王七通过这件事,改变了回家的想法。
又过了一个多月,王七见师父还是让他每天上山砍柴,心里苦闷极了。他想回家了。
和师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师父对他说,你的资源尚浅,功力也不足,只能学最简单的道术。我教你穿墙术吧,也不枉你来此一回。
师父传授了王七的咒语,王七一试,果然穿墙而过。他高兴极了。
师父说,学会了道术,切不可卖弄,也不能起贪心,否则不灵。
王七告别了师父,回到家里,妻子见他回来,询问他学了什么法术。
王七洋洋自得的说,我会穿墙术。
于是他口中念念有词,嘣的一声,他的头撞在了墙上,起了一个很大的包。
法术失灵了,王七后悔莫及。
以上就是崂山道士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不可卖弄。回到这个问题,崂山道士这个故事与山东省有什么联系,依据是?
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由于崂山风景如画,是国务院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5A级风景区。当您置身于崂山之时,您一定会被那里的风景深深的陶醉。
《崂山道士》是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一个故事,主人王七听闻崂山多仙人,于是告别媳妇前往崂山去寻仙人。遇到道人法术不凡,内容非常离奇古怪,大有科幻成分,许多场景荒诞不经,但读后(看后)却觉得又是那么现实,好像觉得生活中的确就有这样的人,执迷不悟的追求这些不现实的事情,结果处处碰壁吃进了苦头。
作者笔法流畅,故事情节生动。是蒲松龄得意之作之一。
蒲松龄是明朝末年1640年出生在山东淄博,生长在山东,所创作的作品素材也是以山东人生活为多。同样《崂山道士》这个故事也不例外。
崂山本身就在青岛,是山东的著名旅游景点,保函了中国历史的名胜古迹,可以这样说,山东是华夏文明主要的承载地,五千年历史山东是最浓墨重彩的篇章!特别崂山更是与蓬莱一样,是传说仙人云集生活的地方。朋友你是否想到山东来看看,看看这从三皇五帝时期就有我们先祖文明的地方,比崂山道士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