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先立品,人的品行却不是挂在嘴上。
同为一母所生的柳下惠与柳下跖,一个是品行高洁的道德模范,一个却是抢劫杀人,无恶不作的强盗。书法和做人,实在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两件事。十亿里马先生出的这道题,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有兴趣看。
写字是技能,做人是人的品行德操。一个操行高尚的人,他没有在书法方面下过功夫,他就不可能是一个书法家。而一个潜心研究书法的人,他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品行端正的谦谦君子。
历史上善于书法的污点人物举不胜举。从秦时的赵高、李斯算起来,历朝历代都不缺少这些书法可以称为宗师,而做人却为人所耻的例子。
赵高,秦时中车府令。在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工作中,作小篆《爰历篇》,对中国的文字书法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而他的阴毒,也可以算是为世无其二。指鹿为马,残暴无比的秦二世都被他玩弄于股掌,最后把秦二世也给整死。大秦帝国的江山也给他玩丢了。
李斯,秦朝丞相。统一文字的总工程师。在统一文字时作《仓颉篇》。李斯与韩非同师于荀况。论才学,他远远不及韩非。韩非却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口吃。因为这一缺陷,极少开口。当秦始皇看到韩非所著的书时,十分赏识韩非的才能,准备重用韩非。同门而学的李斯当然清楚韩非的斤两。于是编织罪名,最终害死了韩非。
在秦始皇死后,李斯在赵高的蛊惑下,把秦二世扶上了皇帝的宝座,短短的三年内,便把秦国数百年的努力,在秦始皇手上终于完成了的千秋统一大业给葬送了。李斯作为秦始皇时期的丞相,却出于私虑,参与了赵高的沙丘之谋,把原本是皇位继承人的扶桑杀掉,立胡亥为皇帝。李斯最后也没有逃出赵高的毒手。全家都被赵高诛杀。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如蔡京,秦桧,严嵩,等人,他们都写有一手漂亮的字。在明末时期的王铎,其字体势强健,做为明朝官员的王铎,却跪降清兵。所以后人说他“字雄人不雄”。
写字先立品,这是大家对学习书法的良好愿望,愿望与现实,却不能混为一谈。一学习书法,人的品德就纯洁高尚了,人性不是如此单纯。不是数学题只能有一个正确答案。柳下跖为盗,为世人所恨。他却有数千人的追随者。追随者中却没有人认为他们的老大是坏蛋。自己的世界观认识是正确的,并不能够代表全人类都要认同自己的观点。
现在最简单的一个字的好坏美丑都混乱纷纭,纠缠不清。谈复杂的人性,谁能说清?
中国书法史有多少年?有哪些最具贡献性的人物?
书法史与文字史是两回事,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当从李斯小篆开始,后有三国时期的钟繇,再往后就是卫夫人、二王、欧阳恂,颜真卿,米芾,赵孟,蔡襄,柳公权,文明,董其昌
从甲骨文、金文开始与中华历史同行,有影响的人物不胜枚举,但都是有地位的人,没有地位的人做了贡献也上不了封神榜。
书法家的故事(3个)
(1)
入木三分
过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总要将自家的店号起个吉利的名字,例如什么“广源记”啦,“茂源记”啦,“康泰记”啦,等等,名目繁多。单说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错,扩大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可别小看这招牌,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呐。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凑巧,有人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笔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位懂得书法的老先生来了一看,立即惊叹得叫起来。看着他一个劲地拍案叫绝的样子,在场的人都很奇怪,纷纷围拢来看。老先生说:“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笔迹啊!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2)
智永和尚的“退笔冢”
隋唐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据说他曾住在永欣寺楼上,刻苦学书三十年。他身边备有一个大竹篓,将写秃的笔扔进竹篓里,整整装满了五篓,后来将秃笔取来埋在一起,称为“退笔冢”。经他亲手临写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别散在江南各寺庙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智永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每天来求他写字的人络绎不绝,把他家的门限都踏穿了,于是用铁皮包上,被人称为“铁门限”古人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写照吗?
(3)
红叶作书,郑虔三绝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