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喜爱,娅娅零一直在努力通过自己的细微之力来为传统文化发声,娅娅零自知力量薄弱,所做之事虽然微乎其微,但仍旧想尊崇内心的热爱继续坚持。
当了解到“又及手作”朱婷的故事后,娅娅零自愧不如之外更多的是钦佩。
手工艺传达者
朱婷曾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任职于北大,却为了追寻心中的那股热爱,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传达者,前后涉足70余古镇村寨,而后创办了“又及手作”。
为何想创办“又及”,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喜欢与传统手工艺人接触,越是了解,便越想要深入。
朱婷在任职记者期间,于贵州省雷山县银匠村接触过后,发现这里,几乎没有年轻人,雷山的银匠村以精湛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闻名,随处可见垂暮之人,在苗族银饰上“哼哧哼哧”地敲打着。朱婷在那期间,突然遇到了严重的倒塌,人员虽无伤亡,但损失却很惨重,也恰是因为此次事件,给朱婷心里留下了极大的震撼,迫切的想为这些手工艺者做点什么,这也使她真正转化为了一个“手工艺传达者”。
磨合与坚持
不管你是不是对传统手工艺者有过了解,或许你都能想象到传播者的角色并没有那么简单,也没那么容易被所有人理解。
若要保持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便无法量产产品,机器的确能更快速的完成产品任务,但在手工艺人的眼中却是违背了产品的本心。
好在朱婷有自己的坚持,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她情愿多耗时打磨产品也不想为了制作商品而追求快。
比起单单做一件产品,她更想要以产品为介质,号召大家去了解老手工艺人真正的生存状态。
除了手工制作,朱婷的第二个坚持:产品基本采用市场上难得一见的老工艺。
多年来,朱婷全国各地跋涉,深度探寻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又及”现拥有古法技艺师傅20多名,在全国多地设有联合加工点。也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多位老手艺人因此脱贫,并带动当地传统工艺振兴。
发光的匠心精神
在朱婷的坚持下,又及的每件产品都有温度,有感情,看似简单的款式,却蕴含着极其复杂的工艺。
最受大家关注的产品是兰芝常生。灵芝常与代表君子的兰花相伴出现,因为二者共同生长于幽谷,于喧嚣之外,静静释放馥郁。兰花与灵芝的组合称为“兰芝常生”,用以形容美好的品德常在。
“兰芝常生”的每一件作品,所镶嵌的材料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愿我们的心永远守着那份一尘不染的宁静,如兰芝常生守着岁月常生。
“这个时代,我相信匠心精神必然发光!”,娅娅零也相信,时代会给予匠心该有的回报,也呼吁娅娅零所有的粉丝们,可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匠心发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END-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2000年以前可以说是一篇空白,好多人对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本不了解,直到近十年我国才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申报数量最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包括民间的一些不为大众熟知的手工艺民俗等等。现在我国虽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重视了起来,但是还有诸多欠缺的地方,例如对非物质文化商业化大肆炒作。功力性太强了,过分放大,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保护,这种变相的保护方式使传统文化一点点的失去了他本来的味道。
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选择方面也缺乏考究,谁的势力大谁的威望高就选谁。这样的保护方式本人不敢苟同,如果再不加强监督管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迟早要毁了。
以上就是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