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塞翁失马》(题目为编者所加)选自《淮南鸿烈集解》。《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人所著。文本中的一个典故,后衍生为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特指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石泉的美食有哪些?
一、鼓气馍是石泉的一大特产。它的正确叫法应该叫鼓气饼,因为它是烤熟的圆形面食,但石泉人长久以来叫习惯了“鼓气馍”这个名字。烤熟的鼓气馍黄亮亮的,吃起来又香又脆。用鼓气馍夹油条,夹肉成了肉夹馍,再后来又成了吃羊肉泡馍的专用产品。
二、鬼谷子腊肉干。石泉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
三、汉江石锅鱼。以汉江花鲢为主材,煮出的石锅鱼入口即化,松香爽口,配以当地酸菜,菜品麻辣适中、温胃驱寒、祛毒养颜,集色味保健于一体。
四、油炸河虾。油炸河虾制作对火候要求较高,火大则河虾外焦里生,火小则容易打蔫。所以自古便是本地考验新媳妇厨艺的“入门菜”。此河虾是优质的淡水虾类。唯汉江石泉段所特产。属本地无污染的绝色食材并富含多种有利于身体的矿物质。
五、石泉辣子鸡。石泉辣子鸡咸鲜香辣,土鸡肉质鲜美,品质优良,无公害,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各种营养素,脂肪的含量比较低。
昔日清朝皇后佩戴的通草花,全国仅剩两八旬老翁会做,会失传吗?
物述家说,故事里的人事物,总是有趣的。
一、什么是通草花
前几年热播的《延禧攻略》,让通草花这种特别的工艺品火了一把,但这部电视剧中佩戴的并不是真正的通草花,而是绒花。
通草花是用植物制作成的一种花朵,经常插在女子的两鬓之上。通草花并不是一种普通的工艺品,它的原材料是通草,是一种中药,有清热利尿,通乳的作用(具体样子见下方第2张图片)。
通草花是由手感犹如婴儿皮肤的白色通草木茎片,由熟练的匠人将它编织成花朵的样子。做工精美的通草花,足以和真正的花朵相媲美。
二、通草花的作用与历史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晋朝时期,通草花就已经是妃嫔们的装饰之物。宋朝人高承编写的《事物纪原》中就曾写道:“晋惠帝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这也是关于通草花最早的记载。
而在宋朝,北宋时期的词人苏轼在自己编著的《四花相似说》中提到:“荼蘼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宋朝时期,不仅是女子佩戴通草花,男子也同样流行佩戴花朵,因此《水浒传》中西门庆、阮小五、蔡庆、燕青、周通等人才会在自己的鬓间配上一朵花,就连梁山上的喽们也会佩戴上一朵花。这在现代人眼中似乎显得有点娘炮,但这在当时就是一种文雅的象征。宋朝男女佩戴的花朵,不仅有刚摘下的新鲜花朵,也有手工做出的通草花。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的迅速发展,通草花变得越发精致。此时,扬州开始首创了通草花,并已经成为了通草花的主要产地。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曾来到扬州,当他看到通草花艺人庄生的作品时,他惊叹其做工之精美,并为此写下了《像生菊花歌》:“庄生庄生果绝技,颠倒花侯窃天意。”
乾隆年间,扬州生产的通草花被普通百姓所喜爱,还成了扬州官员们进献给皇帝的贡品。乾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一向倡导恢复先祖的简朴生活,因此她主张后宫的妃嫔们不要再用珠宝、点翠等昂贵的饰品,而以通草花作为替代。因此通草花在此时名声鹊起,一跃成为清宫妃嫔的最喜欢的饰品之一。
清朝覆灭后,通草花在民国已经开始衰落了,此时它已经成为寻常女子都能戴得起的寻常发饰了,不但精致小巧,而且千姿百态。在汪曾祺的小说《百蝶图》,就出现过一只有黑凤蝶的通草花,上面的凤蝶形象栩栩如生。
1953年,通草花艺人钱宏才创造出了通草菊花盆景。从此,通草花不仅仅是一种精美的配饰,也成为一种精美的盆景。
三、通草花今后的发展如何
通草花本身是一种制作非常复杂的工艺品,如果想要学习这样一种复杂的工艺,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悉心揣摩,构思精巧,才能创作出优质的作品。复杂的工艺往往耗费的时间也会很长,但通草花的收益却不高,在现代化的工业社会难以生存。
但随着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渐重视,扬州通草花也成为了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19年申请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将会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人员,以保护这种珍贵的传统技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通草花虽然身处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但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一定会流传下来,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
我认为不会失传。
首先,我们国家对这种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重视,国家会加大对这种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其次,我国几千年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对美好文化的追求与喜好是民族精神的传统,不会因为暂时的疏忽而放弃。其三,中国的老百姓对历史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感情,只要有人知道,就会有人坚守着并为之传承而贡献自己方力量。其四,现代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发达,从制作,流传,乃至保存等各方面的技术都已今非昔比,要使这种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并传承下去并不是难事。综上所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会失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