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石,原是南京城一座寺庙前的四块丑怪的大石头。俗称三品石,意思是受过三品官爵的封赏。有说梁武帝封的,也有说陈后主的。总之是沿袭秦始皇封泰山五大夫松的故事,为风景增加谈资的同时,也点出了昏君的无道。王安石就有诗题咏三品石:“草没苔侵弃道周,误恩三品竟何酬。国亡今日顽无耻,似为当年不与谋。”就是说统治者滥封爵禄,到头来不能指望这些顽石来挽救王朝危亡。《王荆公诗注》注释这首诗,引《建康志》说:“城千福院前丑石四,各丈馀,云陈朝三品石。政和中,取归京师,置於延福宫。”政和正是宋徽宗的年号,他好玩赏宴乐,搜罗天下花木奇石,三品石也被人移到京城。《怪石诗》就是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面对三品石,宋徽宗显然了解它背后的传说和内涵。前三联,他都是以惊异的眼光赞叹三品石的奇美。最后两句扯上了李广射石的传说,力图消解三品石名称背后的亡国晦气,也很像是为自己玩物丧志的一种开脱:“这些三品石,也并非没有可称美的地方,平白无故地受了封赏,或许曾有李广那样的良将射箭没入其中,让军威振奋呢。”
蹴鞠是上古时期的皇帝发明的吗?
根据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上古时期的黄帝为了扩充军队,他需要公开招聘大量有才能和有本事的人来替他出战沙场。但是因为人太多了,黄帝需要有一个好的选拔方式。
于是黄帝便想出了用一个圆球让士兵们去争抢踢打,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发现其中优秀的士兵了,而这一方法也延续到后来士兵们日常训练的科目里了。
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在《战国策》上记载了一些蹴鞠活动开展的情况,而刘向却认为蹴鞠的起源还要更早一些。刘向在他所著的《别录》中写道:
蹴鞠,传言黄帝所作,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文中的黄帝是上古时期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当时还没有文字记载,所有的故事,都是古人们口口相传遗留下来的。
后来,考古工作者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掘出很多磨制得非常光滑的石球。这个地区正是当年黄帝部落游牧的地区,这石球与黄帝的传说刚好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