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类有惠洋十音、鼓吹乐、文枕琴等6项;民间舞蹈类有南门棕桥舞、九莲灯、黄石沟边九鲤舞等3项;传统戏剧类有莆仙戏等1项;曲艺类有俚歌梆鼓1项;民间工艺类有文峰宫妈祖供品、白塘俞氏纸扎等4项;民俗类有妈祖回娘家祭事习俗、延宁宫妈祖蔗塔、瑞云祖庙戏神庙会等10项。
看起来好奇怪,为什么制作工艺还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所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
32级织锦长衫后是几多级什么装备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现予公布。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的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国务院二○○六年五月二十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一、民间文学(共计3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1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2Ⅰ2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3Ⅰ3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4Ⅰ4牡帕密帕云南省思茅市5Ⅰ5刻道贵州省施秉县6Ⅰ6白蛇传传说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杭州市7Ⅰ7梁祝传说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江苏省宜兴市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汝南县8Ⅰ8孟姜女传说山东省淄博市9Ⅰ9董永传说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10Ⅰ10西施传说浙江省诸暨市11Ⅰ11济公传说浙江省天台县12Ⅰ12满族说部吉林省13Ⅰ13河西宝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14Ⅰ14耿村民间故事河北省藁城市15Ⅰ15伍家沟民间故事湖北省丹江口市16Ⅰ16下堡坪民间故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17Ⅰ17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18Ⅰ18古渔雁民间故事辽宁省大洼县19Ⅰ19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20Ⅰ20谭振山民间故事辽宁省新民市21Ⅰ21河间歌诗河北省河间市22Ⅰ22吴歌江苏省苏州市23Ⅰ23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24Ⅰ24四季生产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5Ⅰ25玛纳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26Ⅰ26江格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27Ⅰ27格萨(斯)尔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28Ⅰ28阿诗玛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29Ⅰ29拉仁布与吉门索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30Ⅰ30畲族小说歌福建省霞浦县31Ⅰ31青林寺谜语湖北省宜都市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2Ⅱ1左权开花调山西省左权县33Ⅱ2河曲民歌山西省河曲县34Ⅱ3蒙古族长调民歌内蒙古自治区35Ⅱ4蒙古族呼麦内蒙古自治区36Ⅱ5当涂民歌安徽省马鞍山市37Ⅱ6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38Ⅱ7畲族民歌福建省宁德市39Ⅱ8兴国山歌江西省兴国县40Ⅱ9兴山民歌湖北省兴山县41Ⅱ10桑植民歌湖南省桑植县42Ⅱ11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