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有关京剧得资料

有关京剧得资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82 更新时间:2024/2/25 13:26:56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据史料记载,脸谱系由唐朝乐舞大面(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是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

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在戏曲形成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最明显的贵州的‘地戏’,江西、安徽的‘傩戏’,西藏的‘藏戏’,无论生旦净丑,都戴面具,每剧多至百余,少者亦须数十。‘南昆’里的神仙鬼怪,一般均戴面具,并不勾画脸谱。京剧是具有全国性的大剧种,大量发展脸谱,可是加官、财神、魁星、土地、雷公,仍戴面具。从脸谱、面具的混合使用与脸谱谱式的由简至繁,可以看出中国戏曲累递发展的轨迹。”

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京剧在中国戏曲史上,虽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与其他戏曲相比,它发展快,流传广,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的表情。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勾画时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的不同图案象征人物性格。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问一下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2008年,即文化部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之后,白静宜大师被评定为这一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已近70高龄的白静宜大师从事珠宝首饰及案头艺术品设计已近五十余年,为当今我国工艺设计界硕果仅存的老一辈设计大师,多年来在“花丝镶嵌”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作设计上成绩显著。泰山

  • 吴语区哪个城市的方言危机最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并伴随着全国人口在改革开放后广为流动,吴语区的江苏苏州、无锡、常州;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绍兴;以及上海市。小孩子会熟练说普通话而不熟练说地方方言的多了;涌进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口后,单用地方方言与他们进行工作和生活中的交流难度大了,只能用普通话或夹杂方言腔的普通话”来交流。所

  • 中国十大珍贵树种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十大珍贵树种有珙桐、海南黄花梨、红酸枝、百山祖冷杉、华盖木、膝柄木、羊角槭、广西火桐、中国台湾杉、桫椤。这些树是植物界的瑰宝,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去保护他们。珍贵树种属于我国特产稀有或濒于灭绝的树种,而且目前数量都有限,因此国家将这些植物列为一级保护植物。在植物王国里,同样有着珍稀植物,它们是植物

  • 写一件工艺品的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我的家乡聊城被誉为江北水城,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文化灿烂,其中的葫芦文化就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聊城雕刻葫芦的雕刻技艺起源有很多传说,民间比较认同的是宋代王和尚所创。擅长绘画和雕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因年事已高告老还乡,回到现在的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因当时闫寺一带盛产葫芦,于是王和尚便在

  •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诸葛亮,“无论是朝中议事,还是行军打仗,鹅毛扇总是携带在身边,给诸葛亮立下汗马功劳。相传,诸葛亮的祖祖辈辈都很勤俭,因此生活也过得去。有一年,来厂一个拄着拐杖脚有点跟、满脸白胡子的老人,来他家要求施舍。诸葛亮的祖辈,把他盛情地领到客厅请他吃饭。可是.老人吃过饭,连谢字都没有说一声。诸葛亮的祖辈、都是

  • 这些年有哪些农村的习俗消失或正在消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湛江人,我就说说家乡的风俗吧!在湛江有一种叫“叶搭饼”,也称“树叶饼”。是用糯米做皮,花生米、子丝、木瓜丝、冬瓜糖、红枣等做馅料,再盖上两张菠萝叶蒸熟而成。在湛江地区,我们农家的习俗,在春节前几天(农历廿七、廿八),家家户户都其乐融融围着桌子,欢笑着、包着“叶搭饼”,庆祝着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也

  • 河南最新一批传统村落名录再次出炉,对于非遗保护,你有什么话要说?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岸边,大合唱不该只有一种,另一种绝唱也曾见证一代人的青春“喂,嘿嘿嘿呀么!嘿嘿!高高山上一座楼,姐妹三人比梳头;老大梳个盘龙须,0梳个舞凤楼;剩下小三没啥输,梳个狮子滚绣球;绣球滚到东海洋,挡住黄河不让流。”强劲有力的口号声,指挥着石硪在空中有节奏的起起落落,不一会松软的土地上就被砸出两个大坑,

  • 自称为女演员的博主沈佳欣发布「质疑钟南山院士」的相关言论触犯了民法中的哪一条?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不要上纲上线,动不动就扣上一个大帽子,仿佛回到了那个荒唐的十年温格时代。首先钟是代表官方出面宣布人传人,不是自己首先发现的,发现这个并且上报的是武汉几个医院的医生、护士。牛奶和板蓝根或许有用,但为啥要说某某品牌?我不理解。最后,我要说真正的大神经得起质疑,不管哪个朝代,不管谁上台执政,比如牛顿,

  • 端午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批通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端午节的别名最多,竟有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当五汛、地蜡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天中节、端阳节、端五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节、躲午节、

  • 延绳钓什么时间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是2011年确立的。具体日期不太确定。2011年底,《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正式公布,玉环延绳钓捕捞技艺正式入选,延绳钓捕捞技艺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保护对象。有一种叫鱼皮馄饨的小吃,不知道楼主有没有吃过。反正我是很喜欢吃的。鱼皮馄饨是浙江玉环县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味鲜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