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我国古代被誉为“草圣”的士一位大书法家是

我国古代被誉为“草圣”的士一位大书法家是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787 更新时间:2024/1/23 10:07:41

草圣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洛阳名流。席上,有人提议张旭谈谈草书到“绝”的秘诀,张旭推辞不过,谦虚的说:“各位见笑了,我自知浅陋,皇上奖掖,收之有愧。说到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

中国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有:

1、首先是程邈创隶书的故事,相传隶书就是由此人所创而成。程邈是秦朝时期的人,因为犯了罪被关押在监狱中。当时的秦朝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但在文字的使用过程中,小篆书写的弊端逐渐显露了出来。

小篆形体较为繁复,书写速度很慢,于是程邈便产生出了在小篆基础上革新出一种新的书体的想法。他通过十年在牢狱中书写的实践,创制出了新的书体并报告秦始皇

古时犯人也被称作“徒隶”,因而这种书体被称为“隶书”。程邈所创的隶书,不仅让秦始皇赦免了他的罪行,还成为中国古代书法史具有里程碑的一次书体创新。

2、其次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故事。

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名扬天下,他的书画同壁,并在书法中融入绘画的技法。他自称其书法为“六分半书”,这是因为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各种书体成分掺杂,使得本来八分的隶书只剩六分半。

这是他书体创新也是他独到怪绝的一面,从而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扬州杂记》便是其代表之作。他还体恤百姓,知晓民间疾苦。

在他当官为政的期间,县城遭遇了自然灾害,老百姓们颗粒无收,生活艰难,郑板桥看到这种情景,心急不已,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有人提醒他此举必须获得上级批准才可,郑听后勃然大怒,严厉呵斥道,“百姓们饥亡无数,等获批准时不知还要死伤多少”并且承诺他一人承担此举的所有举动。

发放的粮米救济上了百姓,老百姓们感恩戴德,称颂他的政绩。可惜,郑板桥的性格在仕途中并不受人欢迎,最终还是结束了为官生涯,此后他以卖画为生,过上了他的“糊涂”人生。

3、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因为他的功绩大,刘邦就封他为赞部候,后来又升他做相国。萧何的字写得非常好,尤其擅长用秃笔在牌匾上写字。

有一次,有人请萧何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萧何苦思冥想了三个月后,才动笔写。写的那天,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都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看。

只见萧何如同带兵打仗一样,手腕的变动好像是在指挥千军万马,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每一个字都那么有气势,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精彩的挥毫泼墨所深深折服。

4、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

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

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

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

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5、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

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陕西和山西之间隔了一条黄河,如此长的距离是否有几个合适的渡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我在山西省正西面的柳林县,仅柳林县就有四个渡口去往陕西。1,碛口。碛口镇位于柳林县的北面,举例柳林县的西北角王家沟仅几公里。现在碛口是历史文化名镇,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上次去的时候,骑着摩托车,沿着黄河,风景很美。碛口实际上是黄河的一个拐弯处,水流比较湍急,可是拐过弯后又乖乖的,所以在碛口附近,很多

  • 有关于书法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

  • 西安不是中原,不属河洛文化,没有母亲河黄河,是华夏之根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陕西是中华之根,延安是中华之魂。提问者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陕西有个西岳华山,本来就号称华夏之根,陕西有座大山秦岭,历来被称作华夏之脊,陕西有个关中,自古就是中原之龙首。中原、中国一开始就指的是关中。关中乃四塞之地,四周大山环绕,中间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所以《诗经小雅》中讲:“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

  •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如下:1、王羲之入木三分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

  • “丝绸被面”的故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苏州流传一则“丝绸被面”的故事:一千多年前,虎丘山下,有个叫刘春的织绸好手,被府台老爷拘到府里,限期一个月内织出为其女儿做嫁妆用的二十四条真丝嵌金被面,要金凤凰和牡丹花的花样,逾期织不成将被收监严办。后来,在牡丹仙子的帮助下,刘春终于按期织出。直到今天,人们仍喜欢到苏州去买丝绸被面。濠上观鱼:“子非

  • 黄河经过陕西哪些城市?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经过陕西省流经延安市、榆林市和渭南市,但都是在省界处。黄河按照顺序依次经过: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最后注入渤海。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人才辈出,帝王将相、风流雅士不乏其人。近代以来,更是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刘志丹(19

  • 我国古代哪些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1、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广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深远影响着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2、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欧

  • 关于 黄河 的 故事 , 只要 100 字 就 OK !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鸡叫日出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九个太阳。大地热得像一块烧红了的铁块,人们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人们请来了一位力气大、箭法准的勇士,那个勇士的名字叫后裔.让他把太阳射下来。后裔拉开大弓,向着天空射出了八支箭,天上的八个太阳就“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哎呀,差点射到我了!”剩下的一个太阳急忙躲到了山

  •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故事一: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

  • 书法本领过程趣事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书法本领过程趣事我爱书法书法,是一门艺术;书法,是一种精神;书法,是一种文化。我今年12岁了,从6岁就开始学习书法了。小时候感觉写书法就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出去和伙伴们玩呢!不过后来我我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练书法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更好的学习写字的方法和结构。同时也能观察这个人的脾气性格。练书法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