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明知而故意中之,还是后人编排的?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明知而故意中之,还是后人编排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76 更新时间:2024/3/21 0:26:43

要想说清楼主所问之事,就必须让我们顺着此事的渲染源,去剖析和探究此事的来龙去脉。那么,对诸葛亮的空城计详细描写并成功渲染的最初染色体,便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即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那就让我们去重温一下罗总《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描述的那紧张刺激,扣人心玄的精采绝纶的一幕吧。

一、街亭瞬间失守,给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被迫挺而走险由于驻守街亭的马谡刚愎自用,言过其实,导致司马懿所率的20万大军轻而易举攻下街亭,又破了列柳城,然后径直由斜谷直奔军师诸葛亮的指挥部西城而来。这西城不但是蜀军统帅诸葛亮的指挥部所在,更是蜀军屯粮之地。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的第一瞬间,便想到的是把这些粮食迅速的转移,以供军队来日之需。故而,诸葛亮急令身边仅有的大半将士将这些粮草运往安全的地方,又按排部分将士由安全路段火速撤离,以保存势力,以图东山再起。然而待调度好这一切,自己正准备撤离时,已看到司马懿大军激起的烟尘由远及近,朝西城飘来。这瞬息万变的战况给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撤离已来不及,自己身边包括文官在内的2000多人,怎能与司马懿十数万大军抗衡?所以,诸葛亮被迫无奈之下,只好挺而走险,上演空城计。

二、诸葛亮明知故犯,精妙的布局让司马懿坚信城中有鬼诸葛亮明明知道《空城计》是挺而走险,糊弄人的把戏,而且诸葛亮也非常清楚熟知排兵布阵的司马懿不会不知道《空城计》是没办法的办法。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摆空城计呢?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谋略与智慧本在伯仲之间,故而各为其主的两人各自成为彼此最强硬的对手,只不过诸葛亮一生为报先主的知遇之恩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而被后人崇尚赞扬,可司马懿由于心怀鬼胎,野心勃勃,篡夺了曹魏政权,故而为后人所不耻。所以,诸葛亮偏偏要把空城计摆给懂《空城计》的司马懿,让谨慎多疑的司马懿坚信这表面的空城决非空洞无物,一定是暗藏杀机。况且,主演这空城计的主角不是别人,而是蜀汉丞相加军师统帅的诸葛孔明,加上几个手无拂鸡之力的书童,与几个打扫卫生的老弱病残,他们面对司马懿的十数万大军的到来,竟然个个表现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超凡态度。这怎么能不让生性多疑的司马懿相信这城中一定有鬼呢?

三、空城计压根就没有在诸葛亮的军事生涯发生过大家都知道,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是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三国志》改编成的文学作品,这罗贯中罗总可是个妙笔生花的妙手书生,《三国演义》里那么多的大小人物,经他的笔墨一一润色,个个变的圆润鲜活,个性独特,诸葛亮就是罗总笔下塑造的最成功的大人物。所以,这《演义》中的诸葛亮,有许多英明果断的事迹是罗总艺术加工的结果,绝非诸葛亮亲自所为。如草船借箭在《三国志》里是孙权的杰作,在《三国演义》里被罗总转让给诸葛亮了。这空城计,也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而成的故事,而且在《三国志》里并没有明确这空城计是何人的杰作。罗贯中为了把诸葛亮英明果断,深谋远虑,料敌如神的形象塑造的活灵活现,就很艺术的导演了《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那紧张刺激的一暮。

终上所述,按文学作品里诸葛亮的智慧而言,他抓住司马懿谨慎多疑的逆反心里,完全能够布下一个让司马懿望而却步的空城计。可惜,《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是罗贯中艺术加工的杰作,历史上并无此事实。所以说,想象归想象,艺术归艺术,文学作品与真正的历史不可同日而语,更不能草率地把文学作品中经艺术加工的人物与历史人物划等号!感谢朋友们的点赞与关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有关名人创新的事例要10件越详细越好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名人创新故事五则[2006-4-229:58:00|By:ywaxq]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

  •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失空斩》是一出好戏,但据说木有诸葛亮《空城计》一说。就事论事,既然说得是《三国演义》就简单说一下《空城计》吧!一是故事很精彩,二是很合情合理。01《失空斩》说得是诸葛亮兵出祁山,违背了刘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嘱托,让马谡去守咽喉之地街亭,马谡自负其才,不听副将王平的建议,以至于丢失街亭。诸葛

  • 三国历史上的“空城计”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历史上是没有空城计的。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对外声称要从斜谷道攻取地,让赵云、邓芝作疑军,占据箕谷。当时,魏国大震,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背叛魏国,响应诸葛亮。魏明帝到长安督阵,派张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迎战,但因为马谡违背诸葛亮节度,最终在街亭战败,诸葛亮被迫把西县一千多户百姓迁到汉中,退军回

  • 衡水非房屋类公积金提取条件有哪些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1、离休、退休的;2、出境定居的;3、被纳入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4、遇有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5、在集中封存账户管理两年以上未继续缴存或者未办理转移的;6、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7、因参军、上学,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8、被判处刑罚,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

  • 有关创新的名人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巧算灯泡容积一天,发明家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毕业生阿普顿,要他算出玻璃灯泡的容积,阿普顿拿着灯炮琢磨了好长时间,于是用皮尺在灯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阵,又在纸上画了好多的草图,写满了各种尺寸,列了许多道算式,算来算去还未有个结果。爱迪生见他算得满头大汗,就对他说:我的上帝:

  • 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什么成功?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深谙兵法,在对阵前都已把对方揣摩透了。诸葛亮摆空城计,情非得已,随机应变而己。因为他知道司马懿这小子多疑胆小,怕被自己翁中捉鳖,量他不敢冒险。如果司马懿是个愣头青,给诸葛亮个胆,也不敢设此计。司马懿可知道卧龙的大名,神机妙算,装神弄鬼,一步一个“坑

  • 空城计,你们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上根本没有空城计,如果有那也是诸葛亮命大,因为司马仲达早识破了,只是过早擒住诸葛亮对自已不利,他必须要有个对手的存在才能保住自己的军权从而统一天下,因此司马仲达是三国里最聪明的人!

  • 300个创新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现在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您信不?!谁不创新,谁就死定啦!要不然,现在推出了一个新学科:创造学。如果您听说过,那就在这儿长知识啦。这是我的一个朋友的朋友,给我说的真实的故事。因为,现在没人看长篇,在这仅讲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招聘策划人员的事儿。某集团企业要招聘一位主管策划副总。由于薪水高,前

  • 包公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包拯(包青天)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

  • 虎啸龙吟中的空城计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来解释司马撤军,是否有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当然有道理。历史上的《空城计》似乎是不存在的,但是电视剧的情节安排当然是以《三国演义》为模板。所以只说电视剧。司马懿生活的魏国是险象环生,敌人多而朋党少,谁不像曹氏亲贵靠拢呢?司马懿一日和儿子司马昭对话中说,记住,我司马懿在朝中没有任何敌人,是他韬光养晦的体现,老谋深算的印证,那也说明了他的敌人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