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周子,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夫之,以及“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湖湘文化在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练之后,在近代造就了“湖南人材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这是我找到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崇州市有哪些古代遗迹故事啊?
罨画池罨画池是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崇州,素有川西名园之称。罨画,意为彩色的画。此园始建于唐代,成胜景于宋代,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胜。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蜀州任官时,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公园占地近50亩,其中池面22亩。池周楼桥亭阁古朴典雅,山石墙曲径通幽,名贵花木千姿百态,盆景艺术享誉川西;池中游船往来,风荷左右,倒影如画,五彩缤纷。罨画池与另两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陆游祠、崇州文庙毗邻,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崇庆县,古称蜀州,距成都40公里,因宋仁宗、宋徽宗的女儿先后被封为崇庆公主,因而改名崇庆府,沿用至今。崇庆罨画池景观为西蜀名胜,分为罨画池、陆游祠和州文庙,占地85亩,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此为官而闻名。陆游祠为一江南园林风格四合院式建筑,祠内有梅园、梅阁、花径、放翁堂、风雨楼等建筑。放翁堂内有陆游像,气宇轩昂。祠内陈列有陆游的诗、画及《怀成都十韵》、《游近村》等草书手迹石刻。罨画池水面呈椭圆形,面积约10亩,被誉为蜀州胜景,以广植梅花著称。唐代裴迪与流寓成都的杜甫曾来此赏梅,相互和诗,杜甫在此留下了被誉为“古今咏梅第一”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现崇庆每逢春梅早发,均在此举办赏梅花会。州文庙是建于明代的孔庙,保存较为完好,殿宇巍峨,雄冠西川,有宫墙、启圣宫、灵星门、圣城、鼓乐亭、大成殿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