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的空城计,真的是司马懿故意配合的吗?

历史上的空城计,真的是司马懿故意配合的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45 更新时间:2024/3/22 22:54:37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空城计”出自小说家之笔。

就三国故事整体而言,“空城计”的经典计谋是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诸葛亮运用“空城计”惊退了司马懿,不但使诸葛亮免遭被擒,也使司马懿能巩固自己的位置,为今后夺取魏国政权创造机会,可谓是双赢的妙计。

为何上演“空城计”《三国演义》的“空城计”,描述诸葛亮在兵败之际,仍能以虚张声势的空城计,吓退魏国名将司马懿,安全地退回蜀国境内。

当时诸葛亮正处于街亭失守而退却到西城之时,身边只有老弱兵卒2500余人,而司马懿拥有精兵15万人。诸葛亮将西城城门大开,自己端坐在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城内四门各有百姓20余人在低头洒水扫地,旁若无人。此情景竟然惊退了老谋深算、智勇兼备的司马懿。

为何司马懿被惊退?因为过去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直接交战中,诸葛亮是每战必胜,从未失手,所以司马懿心有余悸,得了恐“诸葛”症而被吓跑了。

但细想一下,我们会发现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司马懿与诸葛亮是同一时代的人,即使是智商有差距也不是不具有可比性。在街亭之战前,魏主下诏司马懿复职,诸葛亮大惊曰:“吾岂惧曹睿耶?所患者唯司马懿一人而已。”以司马懿身经百战的经验和思虑审慎的才智,且有其聪明健壮、曾识破街亭防守漏洞的两个儿子助阵,如何能轻易被一个骗局所欺骗。诸葛亮所设的空城计看似天衣无缝,实则存有破绽。士兵假扮的百姓不可能装得很像;敌兵压境给士兵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士兵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可能很正常,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如何能看不出?如果这是诸葛亮的用兵之计,连普通人都能想到,司马懿可以分兵3万人试攻城内,以探虚实,余下12万人在城外埋伏,更何况是智勇兼备的司马懿呢。假如城中有埋伏,也可以召来神箭手射杀城上的诸葛亮或制造一些骚动以观其变。所以说,诸葛亮的“空城计”对别人而言可能是个骗局,但对司马懿而言则不可能是个骗局;司马懿不是被“空城计”吓跑的,是识破了“空城计”而主动撤兵的。

诸葛亮对敌情的分析司马懿目前失去朝中权力,且受朝中曹姓和夏侯姓权臣的排挤。

在诸葛亮进攻魏国之前,司马懿一直处于被排挤而赋闲状态。这次能重掌兵权,要感谢诸葛亮进攻魏国之举。即司马懿现在的敌人除了坐困危城的诸葛亮外,最具威胁的是朝中众权臣。眼前如果消灭掉诸葛亮,便无疑宣告自己已丧失利用价值,朝中众权臣还会加以迫害,魏明帝会再次削去其兵权,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司马懿如果歼灭诸葛亮,取得作战胜利,充其量博得“用兵如神”的美誉。而司马懿的鸿志不在于此,其更重要的目标是执掌神器,为天下之主。

司马懿的目标是要获得朝中的权柄,乃至皇位。而魏明帝则希望击败诸葛亮,进军蜀境,完成统一天下大业。这种君臣之间的目标差异和心理猜疑为诸葛亮提供了活动空间。

司马懿自街亭之战击败马谡而追击诸葛亮时,想必心中是极其矛盾和痛苦的,当时虽获得重用,但“鸟尽弓藏”的阴影与恐惧早已掩盖了获胜的喜悦。

诸葛亮对其竞争对手司马懿的内心世界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所以摆出一个其实是漏洞百出的“空城计”,以让司马懿下台阶,摆脱其所处困境。

司马懿的判断“亮平生谨慎,不曾冒险”。从历史交战序列资料看,诸葛亮从没有失误过,每战必稳操胜券,以此推测“空城”非空城,里面定有埋伏。

“今城门大开,必有埋伏;吾兵若进,中其计也”。诸葛亮熟知兵法,懂得兵法所说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道理。

撤退时遭到由张苞和关兴各带领的三千精兵的伏击。诸葛亮在城外设有伏兵,证实了司马懿的城内“确有埋伏”的判断。

只有诸葛亮出“空城计”的策略,司马懿出“不打”的策略,才是一个双赢的对局。

放诸葛亮回境,自己则班师回朝后,极力夸大诸葛亮的用兵如何厉害,以便继续掌握兵权,这应是司马懿此时的最佳选择。

所以,刚哥认为“空城计”是个恰到好处的骗计,它欺骗了除诸葛亮和司马懿以外的所有人。两个人可以”顺坡下驴“,是心领神会的默契配合。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空城计是司马懿故意放走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司马懿真的没有看透空城计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用兵如神,所向披靡,不但通晓兵法,善于排兵布阵,而且还能未卜先知,呼风唤雨,可谓是神一样的存在。由于诸葛亮坚持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被后人誉为忠诚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然而就是这位无往不胜的军事家,因为用错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而不得不上演

  • 杨震暮夜却金 这则小故事的寓意 给故事换个题目 解释字的意义 故人知君 知()何谓无知 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

  • 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在琴声和沉默中完成了一次怎样的生死交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空城计这一桥段的创作真是充满了智慧,把诸葛与司马的战场较量转换为心理斗争,斗智、斗勇、斗耐力、斗胆量、斗见识、斗思想、境界,看谁心理素质好,看谁胆识高。司马懿可辨别的是琴声里面的真伪,其他均为假象。考验诸葛亮的是大胆、沉着、临危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稳操瑶琴而心不乱。司马懿可谓诸葛亮的知音,料定

  • 我看不懂这些小故事 谁来帮我解说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个应该好理解吧,前一部分是讲述一个女孩的不幸经历,然后通过一个牌友说这个男的影响了社会风气而终结,那个尴尬的笑真是对这个社会极大的讽刺。第二个就是在说,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做事多少上,更与得到的回报轻重无关,我们不应把生命方在对虚幻东西的追逐上,这是一个典型的寓理故事阳光明媚的一天,小牛和小鸭

  • 历史上,空城计除了诸葛亮这个,还有哪些呢,最后结果都怎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彭老总在西安高调空城,马继援傻傻分不清,最终错失夺回西安的良机。彭老总在西安的这出空城记唱得非常绝妙,在近代战争史中也非常出名,绝对算得上是一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例。也说明了彭老总绝对是一个有勇善谋的战神。彭老总但其实在我军中远不止彭老总使用过空城计,像贺帅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在桑植领导开展土地革命

  •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古人为了注解“人尽可夫”,特地聘请了一个“形象代言人”,不,是“形象代言鸟”鸨。据传,这种鸟有个奇怪的特性,只有雌性没有雄性。你可能哑然失笑,没有雄性怎么繁衍?难不成雌雄同体?雌雄同体只在低等的软体动物和植物中出现,鸟类还没听说过有这种情况,那么大鸨究竟靠什么繁衍呢?借种!古人发现,大鸨是相当的开放

  • 乘人之危的典故,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定语;含贬义,同趁人之危示例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非忠也,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是不仁的行为。”之后。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危险,灾难,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当上了郡太守的

  • 历史上有哪些空城计?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空城计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种计策。要说它的使用,最广为人知的便是罗贯中的名著《三国演义》中。小说中,诸葛亮城门大开,并在城墙之上安然自若地弹琴。向来小心谨慎、缜密细思的司马懿不由得心里犹豫起来,诸葛亮的琴声越舒缓,司马懿的心弦越紧。撤退!司马懿自己把自己吓得差点尿出来了。其实,这个情节来源于西晋

  • 中国52个非遗是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52个非遗为:中国52个非遗为:世界文化遗产(36项):1。明清皇宫。2。秦始皇陵。3。敦煌莫高窟。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5。长城。6。武当山古建筑群。7。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8。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9。曲阜孔府、孔庙、孔林。10。庐山国家公园。11。平遥古城。12。苏州古典园林。13

  •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