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谜(zìmí),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根据方块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字谜,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字谜,指所有的文字词语谜,如字类谜、词类谜、句类谜等。狭义的字谜,指单个汉字的谜语。后者注重文字形体的组合及偏旁部首搭配,要从形态、功用和意义上对谜底汉字各个组成部分作多角度描绘,词句简短,行文措词和谜面修辞技巧也比较高。字谜就是以一个或几个汉字为谜底的谜语。这种谜语的编写或是利用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或是利用了汉字形、音、义某一方面的特点,显得既有趣味,又有知识内涵。字谜是中国文化独有的内容。(摘自黄高才《话说汉语》)字谜,有制谜人和猜谜人,顾名思义就是制谜人造谜,谜一定要巧妙,然后由猜谜人解谜。在中国有悠长历史,流传面广,种类繁多,变化无穷。它在文人雅士中流行,也曾被政治斗争和图谶术数所利用。到了现代,字谜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层次较高的娱乐活动在民间流行,受到广大群众喜爱。历史作用编辑字谜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表以下五个方面:为政治、外交、军事服务《古微书》中引《孝经援深契》古微书有谶语: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卯金刀,合之为刘;禾子,合之为季。汉高祖刘邦,字季。这条谶语显然是刘邦将要统一天下,为君王帝位神授制造舆论的。字谜在外交场合中也常被用来当作一个斗争武器。《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记:蜀汉张奉出使吴国时,曾在孙权前用字谜嘲笑尚书阚泽的姓名。阚泽不善此道,不能作答。张奉不免沾沾自喜,以为丢了吴国人的脸。这时吴大臣薛综出席对答,说:我有一谜向先生请教:'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木苟(句)身,虫入其腹。这首谜诗处处扣住蜀字,张奉感到国名受辱,于是勉强答道:请再用这种方法比喻你们的吴国吧。薛综应声答道:无口为天,天口为国;君临万邦,天子之都。于是列官员皆嘻笑,张奉自取其辱,尴尬异常。在军事斗争中,字谜也常用来作为军事行动的联络暗号。唐武则天在位时,徐敬业集合扬州军队准备谋反,中书令裴炎在朝廷内部策应。结果谋事不密,反致泄露。朝廷在审讯裴炎谋反案时,只发现他给徐敬业的一封信,上面仅写青鹅两字。满朝文武皆迷惑不解,最后由武则天识破,说:此乃隐语。青者,十二月;鹅者,我自与也。原来,青字可以拆成十二月三字体;鹅字可以分离为我自与三字。裴炎是以此约定徐敬业十二月起义,他再从内部动手。自此,裴炎伏法,谋反事败。发泄不满情绪人民群众在反抗封建统治,发泄不满情绪时,也常以字谜作斗争武器。《后汉书五行志》记,汉末献帝时,董卓擅权,颠乱朝纲,鱼肉百姓,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因而京城人民编制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童谣中的千里草,合为董字;十日卜合为卓字;何青青、不得生是说董卓虽然威势赫赫,但总逃脱不了人民的惩罚。此歌巧妙地诅咒了这个专横跋扈、丧尽天良的当权者。字谜是古代是文艺作品中的重要组成,谣谚、诗歌、小说、戏剧及各类文艺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魏晋两北朝的字谜初起时期,古诗歌谣就已经充分吸取了字谜的各种表现形式。清翟灏《通俗编识余》记,六朝乐府的子夜、读曲等民间歌谣中,就多以谐音法隐喻诗字之意。如: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以芙蓉为夫容;以莲为怜(爱)。朝看暮牛迹,知是宿蹄痕。以蹄为啼。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以晴为情。此种谜例无数,不可尽举。当时文人也多扣住谜意,创作出许多别有情味的古诗。如南宋诗人谢灵运写的离合诗: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加我怀缱绻,口咏情亦伤。剧哉归游客,处子勿相忘。此诗五言六句,诗面极写离别伤感之情。每两句之中,又用离合法各自隐含口、力、刀三旁,合成后成别字。像这种诗意(谜面)与谜底同意相承的古诗,都有极高的写作水平。古诗歌中的字谜隐意别指的方式,由于能够委婉曲折地倾诉诗人的情感,使诗味更加含蓄浓郁,因而多被后代诗人承继。如唐孟迟的《闺情》诗:山上有山归不得,湘江暮雨鹧鸪飞。山上有山,既写了旅途的艰险,又暗藏着一个出字,最大限度的挖掘了汉字的表达能力,犹如画龙点睛之笔,顿使全诗增辉。宋苏轼的《夜烧松明火》: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用十八公暗藏一个松字,拟人比物十分巧妙,亦得力于字谜的离合之法。故事情节的重要环节小说戏曲中使用的字谜,也常常成为整个故事情节的重要环节。唐李公佐写的传奇小说《谢小娥传》,说谢小娥的父亲与她的未婚夫外出被贼人所杀,谢小娥当夜就见其父托梦说: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又梦见其未婚夫说: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此二语中隐含了凶手申兰、申春二人的姓名。谢小娥破谜后,女扮男装,明察暗访,果然报了杀父杀夫之仇。这种以字谜为主要线索,扣住凶手,帮助破案的故事,构思甚为别致奇特,开后世字谜进入小说故事的先河。戏曲中,字谜更是大显身手,妙趣横生。元代董解元的《西厢记》写张生与莺莺私约相见,就有托红娘传递的一首诗《明月三五夜》,诗中以三五暗指十五日夜晚。这时莺莺回书作谜时因羞涩忸怩的故作怒态,红娘不解谜字的张皇失措,以及见到张生见谜、破谜之后的喜不自禁,都使全剧达到一个高潮。充作雅乐并在酒宴游乐等各种聚会场合充作雅乐。对字谜的徐疾快慢,是古人辨识对方才智高下的一个方法。《世说新语捷悟》记魏武帝曹操曾率军路过曹娥碑,见碑背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于是问主簿杨修:解否?杨修答道:解。魏武帝说:卿暂且不说,待我思之。行军三十里,魏武帝才说:吾已得之。两人互对答案,知黄绢是一种有色的丝,纟、色相合为绝;幼妇是少、女,合之为妙;外孙,乃女之子,相合为好;臼,是承受辛辣之物,受、辛相合为受(辞)。石碑谜隐绝妙好(辞)四字。此谜一揭,魏武帝十分感叹,说: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在酒席宴乐等各种聚会场合,人们也常以字谜代替酒令歌舞助兴,对猜中的人进行奖赏,对猜不中的人进行惩罚。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一次,北魏孝文帝设宴招待群臣,酒酣兴起之时,举杯口占一谜: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易金钟。。三三横,两两纵是拆卸羽字笔画,金钟是酒杯,古代又称大白。羽字加白合为习字。此谜为彭城王猜中,举座大欢。元高德基《平山记事》说,元达鲁花赤八刺脱为国公时,一日燕集,曾随口行令:一字有四个口字,一个十字;一字有四个十字,一个口字。前两句指图,后一句指毕。此谜难度较大,在座的谁也没猜中,结果每人都罚了一大杯酒。姓名及形成年代古碑古墓的建造重修年月及碑主墓主姓名及形成年代。是否了解字谜的特殊表达方式,能不能准确地破译古代字谜,往往就成为考证和辨识古书故物的关键。东汉光武年代有一本著名的历史书《越绝书》。此书不撰著者姓名,只是在后序中以诗相代。诗曰:以去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复之以庚。禹来东征,死葬其乡。不直自斥,托类自明。文属词定,自于邦贤。以口为姓,承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此书由于没有写明究竟为何人所撰,所以它的作者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明代,大文学家杨慎仔细推敲钻研了该书后序,才知道此书为东汉会稽人袁康、吴平所著。原来诗中以去为姓,得衣乃成,暗射一个(袁)字;厥名有米,复之以庚,暗射一个康字;禹来东征,死葬其乡,是作者自述其为会稽人;以口为姓,承之以天,暗射一个吴字;楚相屈原,与之同名,暗喻一个平字(屈原名平)。此谜既解,《越绝书》也日益被人们重视,成为研究战国时期吴、越二国史地的一本重要历史书籍。南唐文字学家徐铉之父徐延林在江苏宜兴当县令时,曾在县署掘得一块后汉太尉许馘庙的石碑,碑文为东汉时评论曹操是治世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大名士许邵撰写的。碑文词藻华丽,极有气势,但是最后八个字谈马砺毕,主田数七,却不知是何意。徐延林揣摩许久,才得知这八个字是一个字谜,暗射许碑重立。原来许馘墓的碑刻由于风雨侵蚀,到了唐代,上面的铭刻都已侵蚀殆尽,模糊不清了。唐开元间,许氏的后裔在修墓时又在原碑上照旧刻重新镌刻,并且添加了这八个字。谈马指许;砺毕铁围山丛谈指碑字;主田指重字;数七指立字。如果不知谈马砺毕,主田数七是什么意思,那就会把唐时重刻过的石碑误以为是汉代的了。古代字谜也曾。如测字、抽签、相命、圆梦、图谶等,都是利用离合汉字的手法来迷惑和欺骗人。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记:宋徽宗时,成都人谢石在京师一带以拆字相命为业,预言人的祸福,很有些名气。一日,宋徽宗要东宫太子写一个太字,找谢石测算。谢石早已得知此事,见了此字以后,故作惊讶的说:这个字有天子之气呀!'太'字下面的一点写得长些,略像一横。若把此横移在'大'字上,那不就是天子的'天'字了吗?这种通过笔画移动变字的方法,在命相中应用极广。最早的字谜大约产生在汉魏年间。刘勰《文心雕龙隐篇》说:自魏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刘勰说谜语产生于魏代,是因为那时的文人创作了许多独立完整的字谜。如当时大文学家孔融写的一首离合作郡姓名字诗,每句四言,每四句或两句隐射一个字。全诗长二十二句,共八十八字。全文如下: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驰张。吕公矶钩,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龙蛇之蛰,俾它可忘(孔融字文举)。孔融的这首离合诗,已被公认为中国最早制作的完整而成熟的字谜了。这一时期,除了诗歌形式之外,人们还常常借助语言以外的实物来隐曲地表达文字之谜。《世说新语捷悟》记载,杨修做主薄时,一次为曹操修建国府。在始构屋架时,曹操出来巡看,颇不中意。于是在相国府门上大题一个活字,不发一言就离开了。杨修一见此字,立即叫人把相国府的门拆去重修。他说:'门'中加'活'字,就是'阔'字。魏王是嫌门太大了呀。这件事传开之后,曹操的制谜之巧,杨修的辨谜之捷,都被当时人们传为美谈。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字谜就已经流行了。不少文人名士都嗜好字谜,引为雅乐。晋朝的潘岳、南朝宋国的谢灵运、谢惠连、鲍照,齐国的王融,梁国的萧巡之、陈沈炯等人,都制作了许多类似孔融的离合体字谜。当然,从这一时期的制谜技巧来看,有了很大发展。在离合文字偏旁之处,还揉和了象形、比说、会意以及名物文化等许多方法,对后世字谜产生了积极影响。唐宋元明时期,制谜和猜谜的风气非常盛行。字谜也不再局限于文士之中,而是浸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童谣歌赋、符瑞图谶、碑额书题、印章绘画、小说笔记、百戏技艺、酒令暗语中,都可以看到字谜留下的种种痕迹。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民百姓,皆以谜为乐,以谜为戏,竞相猜测,蔚为一时风气。宋元时代,编字谜与猜字谜还被当作一种技艺,有人竟能以此为业,赚钱谋生。其中的佼佼者,竞能名播四方,流芳百世。宋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记: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杭之猜谜者,且言一二,如有归和尚及马定斋,记问博洽,厥名传久矣。正说明了当时字谜流行的盛况以及人们对能制谜、猜谜者的尊崇。现代字谜是在古代字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放后,字谜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游艺活动,获得了新生,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景象。这个历来只为少数文人雅士所欣赏品味的高级谜语,在各类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中不断出现,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阶段,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陶冶人民情操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更多文章
中国存在上古文明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1、上古文明的定义,普遍指的是夏朝以前,即奴隶社会之前,农耕文明之后。也可谓之,神话时期,这个时候很多记载是模糊残缺的。2、目前世界承认的记法,是有史可考的3000年,从公元前1500年开始。不过你问中国人的话,我们都说自己上下五千年啦,这也是有考古证明的,不是假的,安啦。中国认为是从夏朝开始进入社
关于商周各个时期的青铜器特征和风格的文章求2000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青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浑厚
甲骨文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如征伐,狩猎,疾病等,都要占卜以问吉凶,然后将占卜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称为卜辞。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是历史,就是从
商朝为什么喜欢用活人祭祀?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是一个很古老的时代,最初对商朝的事情感兴趣,不是因为看了历史书,而是看了傅艺伟版的《封神榜》!这是一部有关商王朝的经典剧作,而这样的剧作也一直在翻拍,于是有了各种版本的演义!用活人祭祀的剧情,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过,最熟悉的版本就是由王丽坤主演的《封神演义》,电视剧开头就是用活人祭祀的血腥场面,
商代祭祀有怎样的等级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后期更有大示(直系先王的庙主)及小示(旁系先王的庙主),之分别,祭祀大示的宗庙为大宗,祭祀小示的宗庙为小宗。这种家族中祭祀上的差别,正是商代宗法制度的表现。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
会计在中国的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会计”命名起源于西周,已为我国著名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研究证实,西周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会计的起源提供了客观条件。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无论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以及经济制度的建设都是前所未有的。西周王朝较之以前的朝代都要更注重对各经济部门的严格控制,并注重其中的
中国上古时期大禹造的九鼎,还有没有可能重现人间?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8727条回答.传说大禹创建夏朝以后,铸造了九鼎。所谓九鼎象征着当时中国的九州,拥有九鼎就意味着拥有江山。换句话说,九鼎是天子地位的象征,只有天子在祭祀时才能使用。对于九鼎其实有一定分歧。一说九鼎是九个鼎,各不相同。当时普通乡绅祭祀只能用一口鼎,士大夫可以用五口鼎,诸侯们可
商朝著名的人面方鼎是用于哪方面的祭祀?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铜鼎是从陶制的三足鼎演变而来的,最初用来烹煮食物,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鼎,古代原是饪食器,后来变为统治阶级政治权利的重要象征,视为镇国之宝和传国之宝,也是明贵贱,别上下等级制的标志。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夏商周三朝时就出现了铜鼎。它是最早的青铜器皿,古代铜器是指青铜时代的铜器
残酷宫刑到底割哪个部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PIMGsrc=/PP在古代中国,阉割术的渊源是相当久远的。有证据表明,至迟在殷商时代就有了阉割男性生殖器的意识与行为。从字形分析,当时的阉割术可能是将阴茎与睾丸一并割除的,秦汉时期的阉割技术已较为完备,并已经注意到阉割手术后的防风、保暖、静养等护理措施。当时施行阉割的场所称为“蚕室”,《汉书张安世
财务会计目标的历史演变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世界上财务会计目标发展的历史演变。世界上财务会计目标发展的历史进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12~15世纪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使会计逐渐由单式簿记阶段发展到复式簿记阶段。考察当时的会计环境,可以将会计目标概括为:(1)为商人提供其所拥有的财产所进行的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