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鼎是从陶制的三足鼎演变而来的,最初用来烹煮食物,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鼎,古代原是饪食器,后来变为统治阶级政治权利的重要象征,视为镇国之宝和传国之宝,也是明贵贱,别上下等级制的标志。
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夏商周三朝时就出现了铜鼎。它是最早的青铜器皿,古代铜器是指青铜时代的铜器及汉代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的铜质器物。中国铜器起源很早。铜器鉴定的传统方法是对器物的类别、器形、纹饰、铭文、锈色和铸造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来划分和断定该器年代、真伪和价值。
商代铜器的主要金属成分是铜、锡和铅、
这件双耳人面四足方鼎,从物品的色泽及工艺品相保存来说是非常不错的。这件物品认为有三个特色一、物品本身的器型对称并且非常工整,二、是其材质色泽非常厚重,三、是其人面及其字样浮雕非常具有真实感。以现在的角度看物品依然是那样感同身受,可以想象当时社会的工艺技术及人的一个审美观在奢饰品上似乎大家都一样。
2007年,青铜器研究专家刘森淼提出了新的理论,“大禾”或许与禾侯国有关,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上丝禾侯”的辞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上丝这个人会见禾侯。大禾方鼎出现在宁乡县,表明这儿曾是商周一个诸侯方国,它是侯国国君拥有的宗庙重器。至于人面纹饰,刘森淼认为很可能就是禾国信仰的神明或统治者形象,从纹饰宽圆的脸庞,弯如新月的眉毛,丰厚而无胡须的嘴唇,可以推断其属于女性。
不同朝代祭祀有不同朝代的习惯,不过鼎一般都是用来被祭祀的,用来供奉神明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