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是汉族前身,最早进入农耕文明,十亩耕地可以养活上百人,人口、科技、文化的优势,使汉族一直成为中华大地的主体民族。并占据了自然条件最好的中原地区。而四周的少数民族(部落)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并不是蔑称,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起的名字。
“夷”字,从字面看,是一个“人”背着“弓”,说明东方的民族(部落)他们是以渔猎为生的,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能养活几个人,加之受渔猎条件限制,生存空间很小,人口数量非常少,根本对中原地区的汉族构不成威胁。
“蛮”字,从字面看,带有“虫”字,说明南方的民族(部落)是以采集野果昆虫为生的,十平方公里土地只能养活十几个人,而且受气候、资源的限制,也只能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人口也非常少,也对汉族构不成威胁。
“狄”字,是“火”旁一只“犬”,这正是北方游牧民族(部落)的特征,畜牧业十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养活几十人,加之北方地域辽阔,所以北方一直都对中原的汉族构成威胁。
“戎”字带有一个“戈”字,戈就是兵器,说明西方的民族(部落)就是强盗,是靠掠夺为生的,自然也就对中原的汉民族构成威胁。
纵观中国历史,战事基本都发生在西方和北方,所以边关“塞防”也都在西方和北方。也正因为如此,忽略了东方的“海防”,在近代史上,让西方强盗有机可乘,改道东方,从海上打开了中国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