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皮影戏为何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更好的传承?

皮影戏为何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更好的传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17 更新时间:2024/2/25 1:34:08

皮影戏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湖北省云梦皮影艺术团山东省泰安市范正安皮影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11年11月27日,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正在巴厘岛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正式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是人类电影、电视之祖。”这是中国民俗学会理事、著名专家乌丙安教授对复州皮影戏给出的中肯的评价。

中国皮影戏与传统社会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紧密相连,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活动是皮影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皮影艺术根植于民间,生动地表现了多彩民俗生活。

皮影戏演出以及相关的包括祭祀、节庆、婚丧嫁娶等民俗惠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诸如酬神还愿、驱邪避疫、祈福祭祀、岁时节庆、堂会庙会、红白喜事等,有皮影戏表演。皮影戏既是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民间宗教活动的重要仪式,承载着一定的伦理教化与宗教传播功能。

皮影戏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传统戏剧体系,集“生、旦、净、末、丑”于一身,兼容“说、念、唱、打”的唱腔形式,兼收并蓄,情感丰富,极富表现力,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皮影戏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发展的艺术结晶,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

皮影文化是我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部分,希望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重视皮影、喜爱皮影,把这千百年来沉淀下的文化传承下去。

把皮影戏文化艺术传承好呢?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中国皮影戏的表演艺术特色,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皮影戏文化艺术

皮影戏是靠灯光透过镂空的影人和道具在亮子(影布)上的活动来展示人物的运动、情态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的,在表演上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皮影艺人却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表演技巧,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语言,为皮影艺术,皮影戏经过漫长的发展和不断的融合,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因此皮影戏的流派和唱腔有数十种。皮影戏演出不同于现实剧场分幕分场形式,由于影人出入场自如方便,场景变换非常容易,其特点就是故事性强,因果关系明确。皮影戏还被称为五人忙,由前声、签手、板胡、二弦、下档五人组成。皮影戏的感人魅力主要是靠签手高超的技艺,签手是影戏的灵魂。挑签是皮影表演在陕西渭南地区的名称,在表演时,签手主要采用挑、抵、推、揉、拖、反转等技法来表现容纳五个繁复动作和细腻情感,赋皮影以鲜活的生命力。在皮影表演中,亮子在深度空间的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缺陷,但艺人却巧妙地将这种不利因素减至最小,他们在影人的上下场表演中,巧妙地运用距离亮子的远近,形成上场由大变小、由虚到实的艺术效果,给观众以姗姗来迟的视觉感受;下场则由小变大,由实到虚,给观众渐渐远去的视觉感受,这就有效加深了皮影场景的深度空间。

皮影艺术是世代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艺术瑰宝,同其他传统民间艺术一样,皮影也经历了由胜到衰的过程,许多技艺高超的皮影艺人相继去世,皮影艺人逐渐减少,大量皮影戏道具残损失落,陕西乃至国内的专业剧团寥寥无几,只在农闲时或遇红白喜事才能维持演出,青年观众越来越少。演出市场的萎缩直接威胁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虽然陕西博物馆、民间个人尚有一些皮影艺术品收藏,但总的看来皮影艺术已处于逐渐失传的境地。

二、在传统皮影戏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数字化皮影戏

与传统皮影戏而相比之下,数字化的皮影动画却能克服上述种种的局限性。由于皮影戏是一门集雕刻与绘画为一体的造型艺术,近年来许多动画制作公司使用贝齐尔样条曲线分段逼近等i维制作方法来构造皮影人的外形,这样做不仅可以真实再现其复杂的轮廓,通过反复调整控制点位置和曲率,使曲线尽町能光滑;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或审美观念的不同,用曲线拼接出新颖别致的图案。绘制好的曲线被剖分为大量的三维多面体,虽然厚度设置很小,但在光照下对散射效果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在皮影戏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它的光照方式了。从光源出发,追踪从聚光灯中射出的各个方的光线,并把其中与物体或投影面相交的光线信息存入缓存区。建立二维的贴图,以求能将瑰丽古朴的色彩,光洁透明的皮影质感和戏台上光影的空间感在阴影中表现出来。当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如何用计算机传递皮影戏中的动感也是很重要的。为了表现皮影运动的特点,将整个影人分成十一个部分来构建,在通过设置在关节处的隐藏点来对齐整个模型。通过对每一个部分进行平移,旋转,切变等矩阵变换,皮影人物就可以依照我们的要求,做出转身,行走及其他各种平面动作。通过数字化的配器和各种唱腔的配合,将呈现出一个数字化的传统皮影戏。

数字化的皮影动画不仅真实地再现了皮影戏的原理,制作也相当方便,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进行修改。我们可以打破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的沉重,而给它赋予大量现代的流行元素。可以在动画中应用电影中各种长镜、短镜以及蒙太奇手法,用皮影戏的方法来演绎现代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网络的技术,让皮影戏(而不仅仅是皮影本身)在世界各地流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毫无疑问,利用信息技术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播对于加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在兴地域文化的同时促进全球性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对于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提供了“天时”之机。

三、积极推动皮影戏文化艺术产业化铸造优质文化品牌

除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皮影文化、体验皮影雕刻工艺,推广皮影艺术还需要品牌化的运营。“将非遗传承项目做成品牌,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高品质、精美的皮影作品,更有利于皮影技艺的传承。”皮影雕刻要走上产业化道路,还需要与高科技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皮影的品质。

积极寻找传承和推广皮影戏这项非遗项目的新思路,实现皮影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积极寻找“中国的传统艺术与时尚品牌结合,使这门古老艺术的发展焕发出新活力。虽然皮影是一门传统艺术,但是与时尚品牌的合作仍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可见皮影有很大的可塑性和生命力。皮影的许多花纹提炼出来,也是一种当代的艺术,皮影元素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皮影不仅可以做成高端的艺术品,还可以做成与大众生活贴合的衍生品。与人们日常生活品结合起来,能够让人随处看到皮影,想起皮影,喜欢皮影。”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锡伯族人民怎么生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锡伯族人民世世代代劳动生息在我国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是锡伯族最早的活动区域。后来锡伯族移居嫩江、松花江流域。至明末清初,渔猎仍是锡伯族主要的生产方式。清康熙初年,锡伯族由科尔沁蒙古属下编人满洲八旗,迁居辽宁境内,散处在沈阳、金县、复县等地。锡伯族迁居辽宁后,学习农业生产技术,逐渐过渡

  • 部分具有市场活力的非遗项目是怎么成功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记忆+创新=社会变革。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事情,所以很有必要回答一下。而且会以最成功的“稀捍行动”中的羌绣保护项目为例子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值得所有做文化保育和非遗传承的人一起思考的问题。传统的保护非遗的方式都是“养独苗”,这样虽然很有必要,但是也很危险,万一最后的传承人没了,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

  • 非遗文化怎样与自媒体融合?有前景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非遗文化怎样与自媒体融合,有前景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魁宝,是民族一代一代传承至今。自媒体是大数字时代的新兴产物,在当今网络覆盖世界的今天,传媒是不可确少一环,它影响着整个世界。从“酒香不怕巷子深”到“好东西就是应该拿出来分享”的华丽转变,自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容纳在自己

  • 你的家乡还有多少传承下来的手艺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我属于少数民族,有很多手艺都保存,流传了下来,如编草鞋,编竹筐,等,但最出名的苗银手工,苗服腊染父母辈都会,都交给了女儿。很多都会用银炼熔,放到准备好的模具中,冷却就行,精致的花纹都会请教长者,关系较亲的也会教你,但一般情愿帮你做,也不教。我见过奶奶,妈妈们做腊染苗服,先用蚕丝在木具上织好布,都是白

  • 崂山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1、崂山茶的传说若干年以前,崂山太清宫处来了一位年轻的白面书生。据说,该生原籍杭州,家境殷实,只因自小两大嗜好,一是酷爱品茗饮茶,二是广习琴棋书画,而于八股学业上则聊无用心。所以屡试不第,遂心灰意冷,终致携琴揣茗,离家出走,遍访华夏名山大川,广寻天下画朋琴友。一日,来到崂山太清宫处,但见山清水秀,石

  • 锡伯族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锡伯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要领略锡伯人风情,去察布查尔县。察布查尔县是新疆锡伯族的主要聚居地,它离伊宁只有18公里。锡伯族的祖先是拓跋鲜卑人,早在东汉以前就在大兴安岭一带以畜牧射猎为业。元朝时,锡伯族开始被蒙古族统治。1636年,锡伯军民同科尔沁蒙古一起被清政府编入八旗。1764年清政府为

  • 奶奶是锡伯族我可以是锡伯族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主要是由父母的民族决定。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他们原来的民族成分不变。但是婚后所生子女的法定民族由父母双方商定。附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1990年5月10日)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保障我国公民正确表达民族成

  •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国家级:崂山民间故事、胡峄阳传说、徐福传说、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崂山道教音等。省级:宗家庄木版年画、胶州剪纸、茂腔、京剧等。市级:周戈庄上网节、天后宫新正民俗文化庙会、沙子口庙会、莱西木偶戏等。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岛市市名“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

  • 沧州的铁狮子到底有什么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沧州铁狮子,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郊,距离市区16公里。铸成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民间称之为“镇海吼”,相传为遏海啸水患而造,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狻猊是狮子的别名,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

  • 你知道的非物质遗产有哪些?其中哪个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如:京剧、皮影、珠算、书法、新疆木卡姆舞蹈、内蒙古长调、蜀绣、昆曲、端午节、剪纸、古琴、二十四节气、南京锦织节、印刷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