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有哪些新故事、新的变化发生在老房子或古建筑聚落里?

有哪些新故事、新的变化发生在老房子或古建筑聚落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44 更新时间:2024/4/23 20:24:13

谢邀~藏小编来答!哈喽大家好呀!关于古建筑呐,小编这里有话说啦!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中国的古建筑设计,是居于世界的首位的!几乎在别的国家都还在石头较劲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们,就快把木头玩出花了!

不需要提太久远的,就说现存的北京故宫就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木制建筑结构之一。

除了这样的大型宫廷古建筑,民间也有很多的古建筑,不同流派,不同造型,例如我们熟知的福建土楼,至今还有人居住。

但是,这样的古建筑,保存应用起来,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古建的存在,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土地资源开发的限制所在,所以很多的古建就消失在了社会发展的洪流中。

但是企业家马国湘,凭着自己对古建筑的喜爱,组织工匠师傅们,“搬运”了几百栋的古建筑,落户在安徽蚌埠,并成立了“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致力于保护这些“老房子”,并在这些老房子里,继续写“新故事”。

上图就是“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的全景。

“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龙子湖畔,原本是房地产开发商不要的一块废地,马国湘先生花了七年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挖湖堆山,把水体改造成能直接引用的二级水。然后把他收藏的的古民居一一在这里修复重建,而这些“老房子”里,“新故事”正在上演!

11月19日,蚌埠龙子湖畔,中国南北分界线上,一场东西方交流的文化盛会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界文化技艺(龙子湖)交流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外文化交流高级别会议,在“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圆满落幕。

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政要、国际组织代表、文化学者、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企业领军人物云集于此。一个个重磅活动,一场场精彩展演,让蚌埠这颗“淮上明珠”熠熠生辉。

这天,“传承与创新珐华技艺复兴成果发布”的成功举办,让中外嘉宾见到了失传近300年的珐华彩。年轻的“朝元窑”团队带来了他们致敬传统的8件珐华作品,世界宣告着珐华技艺的成功复兴。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带来的专场音乐会,也将新的生命力,注入在这座“老房子”的古民居里,除此之外,泗州戏的表演,时尚京剧的演出,都为这次发生在“老房子里的新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这些演出活动外,还有很多的文化交流活动紧随其后。

18日上午,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界文化技艺(龙子湖)交流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外文化交流高级别会议开幕。各方发言人以“文化融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各国文化技艺互学互鉴,实现世界文化技艺兴上展开交流,献计献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一调定音,提出把交流中心建设成为“百花园”、“学习园”、“进步园”的发展方向。

下午,7场高峰对话和主题论坛同时开展,探讨着中西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合作的新思路。

“建设利益高度交融的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欧企业文化发展高峰对话”,讨论了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中欧企业如在企业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大背景下,建设利益高度交融的命运共同体。

“世界电影人文论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电影发展当代的人文主题”,则围绕电影如何跨越文化鸿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积极作用展开讨论。

“新时代世界文化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外嘉宾达成了共识,即在重新挖掘各自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增进各国文化交流,让文化技艺在交流中多彩、在互鉴中丰富、在发展中活化,共同助力世界和平与文化繁荣。

“探索非遗活态保护,增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论坛则提出:非遗保护需要经验交流,需要搭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合作网络。非遗是一种活态的遗产,要用政策引导非遗的活态发展,以帮助这些文化传统适应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

“中意文明交流的历史记忆与未来发展”论坛上,两国代表表示,中国和意大利是中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两国文明交流源远流长,共建“一带一路”为中意关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前景,也进一步扩大了两国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手工艺作为一个民族文明的活态展示,在文化交流融通中取长补短,在代代相传中与时俱进。

在“中日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论坛上,中国的非遗传承人与日本的手工艺人分别展示了各自的“绝活”。

“时尚文化的发展新前景”论坛,与会者表达了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深刻在基因中的意识结构与精神内核,要坚定文化自信,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时尚化、国际化,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新与发展,带领大众走向更新鲜的世界的最强音。

这场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界文化技艺交流中心成立之日展开的讨论,也将伴随着交流中心的成立和成长一直持续下去。

让世界优秀的文化技艺,在观点的碰撞中,找到出路。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发生在“老房子”里的“新故事”啦!欢迎各位和小编讨论不同的看法呦~

关注小编!继续分享“老房子,新故事”!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把传承的意义说说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2Ⅰ—2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3Ⅰ—3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4Ⅰ—4牡帕密帕云南省思茅市5Ⅰ—5刻道贵州省施秉县6Ⅰ—6白蛇传传说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杭州市7Ⅰ—7梁祝传说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江苏省宜兴市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汝南县8Ⅰ—8

  • 宁波的习俗和特产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海鲜名闻内外,向以蒸、烤、炖制海鲜见长,别具特色,轻形式,重实味,鲜咸相兼,美味可口,宁波人昵称“下饭”。烹饪制作大都采取蒸、烩,特别讲究火候、刀功,极注重色、香、味。宁波十大名菜为冰糖甲鱼、剔骨锅烧河鳗、苔菜小方烤、雪菜大黄鱼、腐皮包黄鱼、网油包鹅肝、荷叶粉蒸肉、黄鱼海参羹、彩熘

  • 宁波人为啥习惯过八月十六?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峰寿母易中秋,七百年中俗尚留。从此非时来竞渡,家家十六看龙舟。清朝诗人袁钧在这首《北杂诗》中描绘的就是宁波人过中秋的场景。全国大部分地方都以八月十五为中秋,宁波又为何兴八月十六为中秋呢?浙江省民间文艺协会副主席、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周静书说,这个独特习俗的形成,和诗人袁钧在诗中提到的峰有很大关系。峰是南

  • 白衣战士抗战非典与SARS病毒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记得她那永远穿梭忙碌的身影和那春风般关切的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6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却永远地走了。病魔袭来迎着上叶欣是知道这次抗击“非典”危险的。她病倒前两周,我们连周末去老人那的聚餐都取消了。叶欣的爱人总是神闲气定,

  • 世界文化遗产有关故事及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相关资料标志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分类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以及近年设立的非物质遗产

  • 我要沧州武术之乡的简要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沧州武林,根深叶茂;沧州武杰,名扬八方;沧州武术,遍及华夏,远涉亚、欧、美、非一些国家和地区。沧州“武术之乡”之誉,宏扬中外。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

  •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故事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1月18日,星期六,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到赶往武汉的紧急通知。时值春节前夕,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陆续踏上回家的路。当天去武汉的航班已无机票,火车票也非常紧张。颇费周折,钟南山才挤上了傍晚5点多从广州南开往武汉的高铁。走得非常匆忙,他甚至没有准备羽绒服,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上车无座,他被安

  • 谁知道白衣天使抗非典的光荣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4月22日下午,在上海市新收犯监狱,年轻的毛警官接待了一对从安徽赶来探望儿子的老年夫妇。在被告知为严防“非典”疫情,监狱暂停会见后,这对老人仍不死心,再三恳求。毛警官微笑着,却坚定地拒绝了。同时,他又耐心解释了监狱之所以采取暂停会见措施的理由。“那我们给他带的东西怎么办?”大爷两眼盯着毛警官。毛警官

  • 沧州有什么特色小玩意儿??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东城区1。东城区文化馆室内庙会时间:2008年2月2日(年廿六)-2月11日(正月初五)地点:东城区文化馆内容:游乐嘉年华室内文化庙会2。地坛庙会时间:2008年2月6日(大年三十)-2月13日(正月初七)地点:地坛公园内容:以古坛风貌为依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大家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崇

  • 围绕抗击疫情中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抗击疫情中的终南山老人能够勇战抗疫前线,以身试。易为人们做出了表率,他的精神给人们以给我,他的行为给人们以定心效果,让人们在抗议中勇往直前。疫情中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有很多,可以看一下在武汉防疫过程中的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