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文藏小编来答!哈喽大家好呀!关于古建筑呐,小编这里有话说啦!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中国的古建筑设计,是居于世界的首位的!几乎在别的国家都还在和石头较劲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们,就快把木头玩出花了!
不需要提太久远的,就说现存的北京故宫就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木制建筑结构之一。
除了这样的大型宫廷古建筑,民间也有很多的古建筑,不同流派,不同造型,例如我们熟知的福建土楼,至今还有人居住。
但是,这样的古建筑,保存应用起来,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古建的存在,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土地资源开发的限制所在,所以很多的古建就消失在了社会发展的洪流中。
但是企业家马国湘,凭着自己对古建筑的喜爱,组织工匠师傅们,“搬运”了几百栋的古建筑,落户在安徽蚌埠,并成立了“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致力于保护这些“老房子”,并在这些老房子里,继续写“新故事”。
上图就是“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的全景。
“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龙子湖畔,原本是房地产开发商不要的一块废地,马国湘先生花了七年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挖湖堆山,把水体改造成能直接引用的二级水。然后把他收藏的的古民居一一在这里修复重建,而这些“老房子”里,“新故事”正在上演!
11月19日,蚌埠龙子湖畔,中国南北分界线上,一场东西方交流的文化盛会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界文化技艺(龙子湖)交流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外文化交流高级别会议,在“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圆满落幕。
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政要、国际组织代表、文化学者、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企业领军人物云集于此。一个个重磅活动,一场场精彩展演,让蚌埠这颗“淮上明珠”熠熠生辉。
这天,“传承与创新珐华技艺复兴成果发布”的成功举办,让中外嘉宾见到了失传近300年的珐华彩。年轻的“朝元窑”团队带来了他们致敬传统的8件珐华作品,向世界宣告着珐华技艺的成功复兴。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带来的专场音乐会,也将新的生命力,注入在这座“老房子”的古民居里,除此之外,泗州戏的表演,时尚京剧的演出,都为这次发生在“老房子里的新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这些演出活动外,还有很多的文化交流活动紧随其后。
18日上午,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界文化技艺(龙子湖)交流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外文化交流高级别会议开幕。各方发言人以“文化融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各国文化技艺互学互鉴,实现世界文化技艺振兴上展开交流,献计献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一调定音,提出把交流中心建设成为“百花园”、“学习园”、“进步园”的发展方向。
下午,7场高峰对话和主题论坛同时开展,探讨着中西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合作的新思路。
“建设利益高度交融的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欧企业文化发展高峰对话”,讨论了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中欧企业如何在企业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大背景下,建设利益高度交融的命运共同体。
“世界电影人文论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电影发展当代的人文主题”,则围绕电影如何跨越文化鸿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积极作用展开讨论。
“新时代世界文化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外嘉宾达成了共识,即在重新挖掘各自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增进各国文化交流,让文化技艺在交流中多彩、在互鉴中丰富、在发展中活化,共同助力世界和平与文化繁荣。
“探索非遗活态保护,增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论坛则提出:非遗保护需要经验交流,需要搭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合作网络。非遗是一种活态的遗产,要用政策引导非遗的活态发展,以帮助这些文化传统适应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
“中意文明交流的历史记忆与未来发展”论坛上,两国代表表示,中国和意大利是中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两国文明交流源远流长,共建“一带一路”为中意关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前景,也进一步扩大了两国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手工艺作为一个民族文明的活态展示,在文化交流融通中取长补短,在代代相传中与时俱进。
在“中日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论坛上,中国的非遗传承人与日本的手工艺人分别展示了各自的“绝活”。
“时尚文化的发展新前景”论坛,与会者表达了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深刻在基因中的意识结构与精神内核,要坚定文化自信,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时尚化、国际化,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新与发展,带领大众走向更新鲜的世界的最强音。
这场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界文化技艺交流中心成立之日展开的讨论,也将伴随着交流中心的成立和成长一直持续下去。
让世界优秀的文化技艺,在观点的碰撞中,找到出路。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发生在“老房子”里的“新故事”啦!欢迎各位和小编讨论不同的看法呦~
关注小编!继续分享“老房子,新故事”!